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19:20: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必修二第一二单元) 一、选择题(共4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酣眠(tián) 霎时(shà ) 袅娜(nà) 嬉游(xī ) ....B.脉脉(mò) 隐约(yǐn) 媛女(yuán) 蓊蓊郁郁(wòng) .....C.一椽(chuán) 着衣(zhuó) 混沌(dùn) 散文钞(chāo) ....D.瞥见(piē) 茎叶(jīng) 纤细(qiān) 脉络(mài) ....2. 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斑驳 朗照 弥望 没精打彩 B.风致 点缀 和谐 迷迷糊糊 C.公寓 卢沟桥 责无旁代 烽烟四起 D.安顿 长青藤 急不择暇 当仁不让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张贤亮是宁夏屈指可数的文化名人。 ....B.尽管范蠡比不上著作等身的大家巨匠,但他创造的艺术价值是永存的。 ....
C.朱自清作品集中有条鲜明的轨迹,那就是对家乡人和物的刻骨铭心的思念。 ....D.在珠宝商城,部分摊主采取鱼龙混杂的手段将染色的石英冒充翡翠出售。 ....4.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孔:内心痛苦的样子 .B.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斯:语气词,无实义 .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过错 .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雨:动词,下(雪) .
5.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芳菲菲其弥章 B.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C.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D.謇朝谇而夕替 6.下列加点的词语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至于顿丘 B.可怜体无比 ....C.淇水汤汤 D.怨灵修之浩荡兮 ....7.下列各项中,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之:桑之未落 君子之车 B.固:固前圣之所厚 自前世而固然 C.善:亦余心之所善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D.以:长太息以掩涕 既替余以蕙纕兮 8. 对《孔雀东南飞》的理解,错误的选项是( ) ..
A. 诗歌开头运用比喻的手法,以孔雀飞向不同方向喻夫妻失偶,以五里一徘徊喻夫妻恩爱情深。
B.“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中的“公姥”是偏义复合词,单指婆婆 C. 文章开头的孔雀离飞与结尾的鸳鸯双飞在结构上相呼应,使结构更紧凑 D. 结尾化为鸳鸯的浪漫结局寄寓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歌颂与向往。 9. 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归园田居》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闲适安宁的田园生活场景。 B.《涉江采芙蓉》中作者以香草赠自己思念的人,香草寄寓着对对方美好的祝愿及关怀之情。 C.《采薇》的前三节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突出时间的流逝,从而渲染出征人越来越凄苦的心情。
D.《短歌行》中,一开头作者就写人生苦短,借酒浇愁,为全文奠定了消极低沉的基调。 10.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__________。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________ , 另一方面则用于_____ ,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_____。______ 。 ○1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拿来做教化的工具 ○2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3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做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4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有些人看到国君或官僚做了什么好事坏事,就作诗献给他们。 ○5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做表情达意的工具
1
A.○1○5○3○4○2 B.○3○5○4○2○1 C.○2○4○1○3○5 D.○1○3○5○2○4
1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性质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我有亲父母 ..A、便可白公姥 B、女行无偏斜 ....C、昼夜勤作息 D、其日牛马嘶 ....
12.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高余冠之岌岌兮 B苟余情其信芳
C长余佩之陆离 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可怜九月初三夜
B登即相许和,便可做婚姻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莫忘 乃令张良留谢
14.下列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以尔车来,以我贿迁(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乘彼垝垣,以望复关(4)彼竭我盈,故克之 A两个“尔”相同,两个“彼”相同 B两个“尔”不同,两个“彼”相同 C两个“尔”相同,两个“彼”不同 D两个“尔”不同,两个“彼”不同
1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妥当得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又称“诗三百”。“赋、比、兴、风、雅、颂”被称为“诗经六义”。 B.《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C.乐府原是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后来演变成一种文学体裁名称,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是收集乐府歌词最完备的一部总集,魏晋六朝到唐朝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模仿乐府古题的作品也统称乐府诗。 D.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源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后人便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为骚体诗。《楚辞》是屈原的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编辑,东汉王逸作章句。 二、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2分)
(1)三岁为妇,_________ ;________ ,靡有朝矣。 (《氓》) (2)总角之宴, 。 ,不思其反。 (《氓》) (3)涉江采芙蓉, 。采之欲遗谁? 。 (《涉江采芙蓉》) (4)月明星稀,______ 。_________ ,何枝可依? 《短歌行》 (5) __________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_______ 。 (《归园田居》) (6)__________ ,一去三十年。 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 三、阅读题。(共30分) (一)课内诗歌鉴赏 阅读下文,按要求作答。(9分,每题3分) ①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
②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③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1、选文第①段运用民歌常用的一种什么样的手法来营造悲剧氛围( ) ...
A、赋的写法 B、比兴写法 C、动作描写 D、景物描写 2、第②段着力铺陈兰芝精心打扮的情况,下列分析不属于“起严妆”作用的() ...
2
A、表明兰芝对焦仲卿的恋恋不舍,写出了她欲去而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 B、表明兰芝不甘示弱,其严妆是对焦母无声的抗议与示威。 C、写出兰芝的美丽,突出她坚忍刚强、从容自如的性格。 D、预示兰芝已经做好了“举身赴清池”的准备。
3、下列加点字词与“勤心养公姥”中“公姥”词法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
A昼夜勤作息 B我有亲父兄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D来去自如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4.第一节里,“感到十分的秋意”的“十分”的意思是( ) A.副词,很。 B.形容程度深。
C.意思即“十二分”。 D.程度副词,非常,极其。 5.对这三节描写的景物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院落秋花 北国槐树 秋蝉残声 B.院落秋色 槐树落蕊 秋蝉残声 C.院落秋花 北国槐树 北国秋蝉 D.院落秋色 槐树落蕊 北国秋蝉
6.选文中,两次写到声音:一是“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一是“秋蝉的衰弱的残声”。对这样写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种声音的描写,巧妙地告诉读者,北国的秋天有“清、静、悲凉”的一面,也有生机勃勃的一面。 B.两种声音的描写,其实没有什么可探究的,就是写实而已,这两种声音那时那地确实有。 C.两种声音的描写,很好地写出了北国秋天景色的多样性,不然,就显得单调而乏味。 D.两种声音的描写,以声写静,更能让读者感受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 7.对三节文字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三节文字里,作者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北国的秋景,表达了作者对北国秋天的热爱之情。
B.三节文字,一一对应地表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虽然各自互有渗透,但还是各有侧重的。
C.在写北国之秋的时候,作者时不时地提及南方的秋天,每一节都将故都之秋和南国之秋进行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故都秋的喜爱。
D.三节文字,每一节都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使得行文活泼不呆板。 (三)课文文段阅读题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8.文中加粗的词语极富表现力。下列关于这方面说明不当的一项是[ ] A.“泻”扣紧了“月光如流水”这个比喻,加强了月光的流动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