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卓越教师队伍建设探索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8 22:21: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职院校卓越教师队伍建设探索

作者:任永辉

来源:《广西教育·C版》2018年第04期

【摘 要】本文以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高职院校卓越教师队伍建设,提出高职院校要注重卓越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抓实任务落实、构建长效机制,狠抓卓越教师队伍建设,为学校跨越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 卓越教师队伍 建设 顶层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4C-0093-02

卓越教师队伍建设是贯彻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加快卓越职业院校建设步伐的重要支撑。作为湖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国家和湖南省“双一流”建设战略部署,注重顶层设计,抓实任务落实,构建长效机制,狠抓卓越教师队伍建设,为学校跨越式发展夯实了人才基础。

顶层设计是抓好卓越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提。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科学编制了“十三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卓越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明确了卓越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思路,提出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优化结构、突出重点、高端引领、整体开发,以教师队伍结构优化为基础、以运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拔尖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骨干教师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为关键、以营造教师成长的良好环境为保障,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建设一支以拔尖人才为引领、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各层次相互衔接的数量足够、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卓越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要不断优化,老、中、青梯次配备;职称结构要不断优化,正高职称达到6%,副高职称达到27%,中级职称达到45%;学历结构要不断优化,具有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70%以上;学缘结构不断优化,在省外高校完成学历(学位)教育的教师占教师队伍人数的比例达到50%以上;“双师”结构要不断优化,“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专业课教师总数的90%以上;教师的业务要更加精湛,专业知识能力新、教学设计能力优、教学实施能力强、教学评价能力好;教师的师德高尚,成为学生敬仰爱戴的品行之师、学问之师。

(一)聘请领军人物。制定《领军人物和技能大师聘用与管理办法》,每个重点专业群聘请1位行业领军人物作为专业群企业带头人,担任专业群发展规划的领头人。采取到学校参与专业发展规划研讨、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参与课程建设与改革、承担专业核心课程授课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务、主持开展技术研发等方式,保证领军人物每年为学校工作不少于40天,并牵头取得1项以上省级科技成果奖、新工艺新工法、施工标准等标志性成果。

(二)打造名师大师。制定《教学名师评选及管理办法》,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培养出首批院级教学名师14名、省级专业带头人3名。支持名师建设工作室,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展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和应用先进教学方法,开发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省级及以上教研科研和应用技术课题研究。从行业企业聘请一批技能大师,通过专业发展规划研讨、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核心课程改革研讨、专题授课与学术讲座、技术推广与服务、指导学生技能训练等途径,保证每人每年在学校工作至少40天以上。

(三)配强专业带头人。制定专业(群)带头人选拔标准,明确任职条件、能力要求、工作职责等,建设一支教育教学能力优秀、专业实践能力突出的校内专业(群)带头人,建设一支掌握行业前沿技术、技术服务能力突出、行业影响较大的专业(群)企业带头人。发挥与主管单位湖南建工集团校企深度融合的优势,聘请集团领军人才和技术骨干兼任校内专业(群)企业带头人,实现重点建设专业(群)的校内带头人和群内核心专业的校内带头人均具备正高级职称和“双师”素质,群内其他专业的校内带头人均具备副高级职称和“双师”素质。 (四)选培骨干教师。制定校级骨干教师的遴选标准,选送校级骨干教师到校外参加业务培训与学术交流,到国内重点大学访学研修,到湖南建工集团、中建五局、广东建星集团等企业实践;有计划地选送部分骨干教师到国外和境外进行学习培训,引导骨干教师学习借鉴先进职教理念,做到重点建设专业群骨干教师至少到海外培训1次。大力支持骨干教师攻读硕博士研究生、申报评审高一级职称、晋升高一级职级(专业技术职务),做到骨干教师中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双师”素质的比例达到50%以上,各专业的每门课程都有1名骨干教师担任课程负责人。

(五)培养青年教师。制定并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新进教师“入岗训练”“试岗锻炼”“胜岗历练”三年三阶段的培养计划,不断完善青年教师“传帮带”培养机制,探索实行“青年教师校企双导师制”。每年都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教学基本功集训和教学基本功竞赛(如公开课比赛、精品教案评比、优质课件制作等),有效地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专业实践能力,助推了青年教师立足本职岗位成长成才。设立院级课题青年项目,鼓励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制定了校内“双师”素质教师的遴选标准,抓实教师五年轮训制度、企业实践制度,做到专任教师每五年到企业任职至少6个月以上,专业课教师至少要经历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实践,并随同学生一起开展顶岗实习,力争“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达到90%以上。

(六)聘请兼职教师。制定《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校外兼职教师的聘任基本条件、岗位主要职责、管理办法以及考核评价要求。依托湖南建筑职教集团,探索建立湖南省土建大类专业兼职教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湖南省土建大类专业校企专家互兼互聘制度,实现优秀建工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技术骨干人员与学校的管理干部、骨干教师互兼互聘,实现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广泛参与到专业课教学中来。进一步加强校外兼职教师的职业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育教学规律与教学方法培训,鼓励并支持校外兼职教师牵头申报教学研究项目(课题),牵头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校外兼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七)提升教学团队。优化教学团队结构,形成一支以拔尖人才为引领、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各层次相互衔接的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建立跨专业群、跨校际的师资共享机制。建立教育教学创新机制、技术攻关机制和科技协同创新等机制,鼓励教学团队围绕培养模式的改革、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评价的改革等进行集体研讨与联合攻坚,鼓励团队专业化发展、特色化发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团队文化。

(八)重视师德师风。贯彻《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和学校的师德规定,出台《关于加强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师德师风考核办法》,突出“四个自信”教育,突出工匠精神教育,实行师德师风承诺践诺制,采取教师个人自评、学生民主测评、同行听课评课、学校综合考评等形式,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多维度的考核。同时,要运用好考核结果,把师德师风表现与考核结果作为教师推优评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与晋级、教师岗位聘用的重要性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定期评选表彰优秀教师和师德标兵,依托校报、校园网、电视台、官微、宣传栏等建立师德展示台,营造崇尚师德、争创典型的氛围。

(一)完善教师成长管理机制。制定(修订)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双师”素质教师评聘标准、骨干教师遴选标准、教学名师评选与管理办法、领军人物与技能大师聘用与管理办法、名师大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等,构建系统化的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和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岗位任务和目标管理制度,坚持用制度选人、育人、用人、管人、评价人,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

(二)构建政行校企共培机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制定实施高职院校卓越教师队伍建设的宏观政策;发挥行业指导作用,协调建立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的具体办法,牵头组织开展教师技能竞赛等能力训练项目;发挥学校主体作用,为卓越教师队伍建设制定长远规划、明确目标任务、搭建成长平台、提供制度保障,并建立卓越教师队伍能力评价标准,对卓越教师能力进行全程测评;发挥企业参与作用,参与制定评价标准,校企共建培养培训基地,为教师到企业实践提供支持,等等。

(三)创新教师考核激励机制。建立以工作岗位、工作职责和工作业绩为主要依据的校内分配制度,重点加大对校内的关键性岗位和有突出性贡献的人才的激励(奖励)力度,努力促使各个岗位人才的待遇水平与工作岗位的职责、工作的业绩和工作的贡献度大小匹配起来。修订教师绩效考核办法,坚持以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的基本要求,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考评,多维度评价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业绩。

(四)建立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构建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保障机制,把现有教师培养培训、教师引进、教学竞赛等专项资金整合起来,设立教师发展的专项资金。根据人才市场变化情况,不断完善人才引进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正高职称人才、博士研究生等)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