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16:35: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 . ∵PC =PA?PB, ∴===, 即=. 点评: 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圆周角定理等知识.此题难度较大,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22.(14分)(2014?日照)如图1,在菱形OABC中,已知OA=2,∠AOC=60°,抛物线
2
y=ax+bx+c(a≠0)经过O,C,B三点.
(Ⅰ)求出点B、C的坐标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Ⅱ)如图2,点E是AC的中点,点F是AB的中点,直线AG垂直BC于点G,点P在直线AG上.
(1)当OP+PC的最小值时,求出点P的坐标;
(2)在(1)的条件下,连接PE、PF、EF得△PEF,问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以M,B,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PEF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考点: 二次函数综合题. 分析: (Ⅰ)作CH⊥OA于点H,通过解三角函数求得A、C的坐标,由菱形的性质得出B点的坐标,然后应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解析式. (Ⅱ)(1)先求得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和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坐标,当OP+PC最小时,由对称性可知,OP+PC=OB.由于OB是菱形ABCO的对角线,即可求得 ∠AOB=30°,然后通过解直角三角函数即可求得AP的长,进而求得P点的坐标; (2)先求得△PEF是底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根据OC=BC=BD=2,∠BOC=∠BDC=30°,求得△OBC∽△BCD∽△PEF,又因为AQ=4,AG=3,BC=2, 所以GQ=1,BG=,所以,tan∠BGQ==,即∠BGQ=30°,得出△BQC也是底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即可求得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 解答: 解:(Ⅰ)如图1,作CH⊥OA于点H, 四边形OABC是菱形,OA=2,∠AOC=60°, OC=2,OH=sin60°2=,CH=cos60°2=3, A点坐标为(2,0),C 点的坐标为(,3), 由菱形的性质得B点的坐标为(3,3). 2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bx+c,根据题意得 , 解得a=﹣,b=所以,y=﹣x+ 2,c=0, x. (Ⅱ)(1)如图2,由(Ⅰ)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所以对称轴为x=2,顶点为Q(2,4). 2设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D,令y=0,得,x﹣4解得x1=0,x2=4, 所以点D的坐标为(4,0), 2x, x=0, ∵点A的坐标为(2,0),对称轴为x=2, 且AG⊥BC, 直线AG为抛物线的对称轴. ∵B、C两点关于直线AG对称, 当OP+PC最小时, 由对称性可知,OP+PC=OB. 即OB,AG的交点为点P, ∵∠AOC=60°,OB为菱形OABC的对角线, ∴∠AOB=30°, 即AP=OAtan30°=2×=2, 所以点P的坐标为(2,2). (2)连接OB,CD,CQ,BQ, 由(1)知直线AG为抛物线的对称轴, 则四边形ODBC是关于AG成轴对称的图形. ∵点E是OB中点,点F是AB的中点,点P在抛物 线的对称轴上, ∴PE=PF,EF∥OD,CQ=BQ ∠PEF=∠BOA=30°, 即△PEF是底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 在△OBC、△BCD中, OC=BC=BD=2,∠BOC=∠BDC=30°, 所以△OBC∽△BCD∽△PEF, 所以,符合条件的点的坐标为(0,0),(4,0). 又因为AQ=4,AG=3,BC=2, 所以GQ=1,BG=, 所以,tan∠BGQ==, 即∠BGQ=30°, △BQC也是底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 Q点的(2,4), 所以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为(0,0),(4,0),(2,4). 点评: 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函数的应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菱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等;连接OB,CD,CQ,BQ,构建相似三角形是本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