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0 12:20: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利用外资的形势与对策
作者:罗智波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第05期
(摘要) 随着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外资通过建立独资或合资企业,在我国境内形成了庞大的外资经济。目前我国在外资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地域和产业分配不合理、外资利用效率低下,以及全球金融危机下外资转移加剧我国的经济波动等。在先用好内资的前提下,我国应创造更加吸引外资的投资环境,更多更好地利用外资,保持利用外资的相当规模,丰富外资利用方式,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与水平。 [关键词] 外资投向;外资质量;利用外资
[中图分类号]F1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09)05-0039-03
一、中国利用外资的现状
1、引进外资总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国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从1979—2007年,我国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75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吸收外资大国,并呈现以下4个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1980—1991年)属于开创局面阶段,突出特点是投资规模呈渐进性低速增长。第二阶段(1992—1993年)属于高速发展阶段,利用外资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较大发展。第三阶段(1994—1997年)属于盘整阶段,外商投资项目数与合同利用外资额从峰值开始慢慢回落,但实际利用外资实现了质的飞跃。1998年至今为第四阶段,属于稳步提高阶段,尽管1997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利用外资金额一度有所减少,但随后稳步增加,并由注重数量转向注重质量,投资领域也进一步拓宽。
2、外资来源和投资方式。外商投资伊始,为了降低交易风险、减少交易费用,一般采用和中方企业合资或合作经营的方式,进而以企业经营不善等借口通过增资扩股,最终完成对企业的独资占有。近年来,随着外商对我国法律法规的逐步了解和我国国内投资环境的改善,外商企业的独资化倾向日益明显。跨国公司实施独资化方式主要有新建独资企业、在原有合资企业中增资扩股及直接收购或兼并原有国内企业。近年来,并购成为外商在华投资的主要方式,所并购的大多是行业龙头企业和盈利企业,这种并购方式增强了对我国相关行业的市场控制能力。而投资来源方面,来自亚洲的投资虽然仍占我国利用外资的主导地位,但投资来源地正日趋多元化。按照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排序,近几年来,香港、日本、韩国、美国一直稳居前几位;而来源于香港、日本、台湾省、韩国和东南亚等亚洲国家或地区的投资占很大比重。在国际资本流动中,以美国、欧盟和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是国际投资的主体,从流入中国的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资看,发达国家所占的绝对份额则比较小,这一状况近年来有所改善,除了传统的外资来源地亚洲、欧盟,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对我国的持续投资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如俄罗斯等对我国的投资热情也不断高涨。此外,我国利用外资的形式也有一定程度的丰富。
3、利用外资的产业和地域分布。一直以来,第二产业占全部合同外资总额的绝大部分;第三产业吸引外资数额小于第二产业,占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的比例还略有下降;第一产业吸引的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很小。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年底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使得对外开放领域越来越多,可以预见,第三产业将成为外商投资的新热点。统计数据也显示,2008年前3个月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增长迅速,关乎国民经济的交通运输业增长较快,这表明,我国第三产业未来发展空间广阔,融资环境良好,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就外资的投资区域而言,主要集中在东部,但中西部地区投资逐渐加大。在地域分布上,20世纪80年代,90%以上的外商直接投资分布在沿海地区;90年代初期,这个指标略有改善,但基本状况并没有明显变化;随着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政策的实施,并受西部地区丰富资源和巨大市场的吸引,外商对中西部的投资也在逐渐加大。
二、中国在外资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外资产业日趋合理,流入“两高一资”行业的FDI比重在下降,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1、外资投向不合理。目前我国急需发展的产业,如能源采掘业,外商投资比重较小,而制造业所吸收的外商投资比重明显偏高,加工工业的数量占比重较大。这类企业在各种优惠政策的刺激下大量使用国内廉价土地、劳动力、能源和原材料,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国内能源、原材料供应的紧张。而且相当一批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
从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看,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在全部投资额中所占比例一直很低;第三产业中,商业饮食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吸收的外商投资比重在3%左右,房地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一直在11%以上,而科技水平含量较高的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所占比重极低,根本没有达到吸引外国先进技术的目的。
从技术密集度看,外资主要投向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规模则相对较小。这是由外商对华投资的根本目的所决定的。因此外商倾向于投资期限短、见效快、风险小的产业,而基础建设等部门由于投资期限长、见效慢、风险大,长期以来成为外商投资的“盲点产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同时,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布局也不尽合理。在过去的多年中,外商来华直接投资项目和资金的绝大部分分布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吸收的外资所占比重很小。近年来虽然有所改变。但中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占当地总产出的比重仍然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东部地区水平,吸引大型跨国公司投资的项目也相对较少。 2、引进外资质量差,技术含量低。在我国不少地方存在着片面追求数量、不讲究利用外资实际效益的倾向,导致外商直接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低,投资规模小,利用外资质量不高。一些地方政府不重视引资实际效果,将引资工作流于形式,把引进外资的多少作为衡量政绩大小的指标之一。为了追求政绩,好大喜功,盲目引进外资,过分热衷于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工业园区的建设,导致了一些低水平、同类型、高污染、假外资的引进,对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整体战略的实施造成了不利影响。在我国大规模的引资中,相当一部分仍属于技术水平比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一般加工项目,项目质量偏低,规模偏小,具有较大资金规模和较高技术水平的项目较少。
另一方面,外资企业基于对母国利益和技术垄断的考虑,通常会严格控制其核心技术的扩散,以维护技术垄断优势。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外资企业带来的技术虽然比我国本土企业的技术先进,但通常不是最先进的技术,再加上信息不对称,我国企业吸收能力有限等原因,使得我国“以市场换技术”的目标未能很好地实现。而且,外资企业利用在技术研发上的资金、设备、报酬等优势,挖走国内大量高级人才,造成高技术人才大量流失,影响了自主研发能力。
3、金融危机后外资转移加剧了我国的经济波动。近年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各国新增投资出现冻结,并影响到对华投资。自2008年7月开始,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总量持续下滑,11月单月使用外资金额53.22亿美元,创年内新低。目前长三角地区的一些外向度较高的加工贸易型外资企业已出现部分撤离,一些实力较强的加工企业也纷纷下调出口目标。有专家预测,从今年开始,中国将日益感受到外商投资下降的冲击,承诺投资而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也会发生。在经历了多年的“外资红利”后,中国的引进外资工程可能会遇到困境。当然有些撤资是因为境外母公司出现经营困难,抽身回国自保,并不是对中国市场丧失信心。
三、中国外资利用的对策
1、先用好内资,并丰富外资利用方式。从当前投资、储蓄和外汇储备来看,我国有着庞大的内资储备。要利用外资首先要利用好内资,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当前。为此,要加速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健全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增加金融产品种类,拓宽储蓄转为投资的渠道,增强市场活力,充分利用内资。金融业的改革开放,首先要对内开放,老百姓不能只有存款权,要加强对普通百姓的贷款权,拓宽直接投资渠道,丰富股票、债券等的发行品种,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