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 手损伤(手外伤)后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0 8:50: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手损伤(手外伤)后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筋伤学》(孙树椿、孙之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及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骨伤科学》(刘柏龄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中有关手部筋伤、骨伤诊断标准。

(1)有明显的手部外伤史。

(2)局部肿胀、疼痛,感觉和活动障碍。

(3)X光线示:有明显的骨折线或软组织厚度增加,密度增高,层次混乱不清晰。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制定的《临床诊疗指南—手外科学分册》(2006年)有关诊断标准及《实用骨科学》第三版(胥少汀等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年)中手损伤康复诊断标准。

(1)有明显的手部外伤史。

(2)局部肿胀、疼痛,瘢痕或挛缩,手抓握、非抓握及感觉功能障碍。 (3)X光线示:有明显的骨折线或软组织厚度增加,密度增高,层次混乱不清晰。

(二)病期诊断

1.早期:损伤后或术后3周内。 2.中期:损伤后或术后3~9周。 3.后期:损伤后或术后9周以上。 (三)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损伤早期,瘀血停积,血瘀气滞,肿痛并见,多见局部肿胀、疼痛剧烈,活动障碍,食欲不振。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紧。

2.营血不调证:损伤中期,筋骨虽续而未坚,肿痛虽消而未尽,局部肿痛减轻,筋膜粘连,或挛缩强直,关节屈伸不利。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缓。

3.气血两虚证:损伤后期,气血不足,筋骨不坚,筋脉疲软,麻木不仁,肌萎无力。舌淡苔薄白,脉虚细。

二、治疗方法 (一)分期治疗

1.早期

(1)中药熏蒸治疗 禁忌症:

①高血压、心脏病、急性脑出血、重度贫血、动脉硬化症等患者; ②饭前饭后半小时内、饥饿、过度疲劳; ③妇女妊娠及月经期; ④急性传染病;

⑤有开放性创口、感染性病灶、年龄过大或体质特别虚弱的人; ⑥对药物过敏者。

方药:伸筋草15g、透骨草15g、荆芥15g、防风15g、红花15g、千年健15g、刘寄奴10g、 桂枝15g、苏木15g、川芎15g、威灵仙15g。

以上诸药用水浸泡1500ml,倒入熏蒸容器中,水煎熏蒸,水温保持在38~42℃,每次20分钟,每日1次,7天一疗程。

(2)针灸治疗

有神经损伤者选用,以远端及阳明经取穴为主,以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取穴:外关、合谷、曲池、足三里、悬钟。

操作方法:外关:腕背横纹上2寸,尺桡骨正中间,直刺0.5~1.0寸,取泻法;合谷: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当第二掌故桡侧的中点处,直刺0.5~1.0寸,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取泻法;曲池: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桡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处,直刺1.0~1.5寸,取泻法;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处,直刺1~2寸,取泻法;悬钟: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处,直刺0.8~1.0寸,取泻法。

每日一次,每次治疗30分钟。

可采用电针治疗,选用疏密波形,中等刺激量,作用时间30分钟左右,电针使用注意事项如下:

1.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解除顾虑;说明治疗意义,争取合作。 2.全面了解病情及服药情况。必要时,作心电图及脑电图检查。 3.治疗室要求光线充足,通风良好。

4.检查电针治疗仪的性能是否良好,清点毫针数目,检查针尖是否锋利,针体有无弯曲。备好消毒用品、牙垫、氧气枕及急救箱等。

5.取下活动义齿及眼镜。

6.通电后,短时间内给予较弱的输出电量,使患者适应一段时间,然后逐渐增强至能耐受的程度,持续15~20分钟。根据病情,可增大输出电量达中等刺激的程度,持续10~30秒。

7.上肢通电治疗时,只能在一侧上肢的两个穴位上进行;不能两侧同时通电,以防意外。

8.治疗完毕拔针时,针孔应稍按片刻,以防出血。治疗结束时,要清点毫针,以防遗漏。必须做好治疗记录。

9.一般每日治疗1次。但可根据病情需要,每日治疗2~3次。 (3)运动疗法

抬高肢体,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水肿。维持功能位:腕背伸40°~45°,尺偏约15°,指屈肌处于最大功能位,手指各关节稍屈曲,从示指到小指屈曲角度递增,拇指处于对掌位,掌指关节半屈曲,指间关节轻微屈曲。此体位便于患者进食、抓握等活动。

主动运动:骨折和肌腱损伤主张早期介入,根据患者受伤的程度制订不同的锻炼时间和方法在医师和治疗师的正确指导下功能锻炼。

骨折患者提倡早期对于远端未制动关节进行主动运动,伤后5~7天开始,治疗师扶握制动关节,以控制运动予以支持,施力不应超过明显疼痛范围的极限,另一手协助远端关节进行屈曲伸展运动,活动范围可在解剖平面及肌肉可拉长的范围及功能模式等情况下进行。每次10分钟左右,每天数次,以不引起疲劳为限,以免影响骨折愈合。

单纯肌腱、韧带损伤术后及早开始行被动功能锻炼,活动强度可逐渐增强,并增加患指主动屈伸运动,其活动强度也逐渐增强。2周后以主动屈伸运动为主,治疗师适当予以辅助。每天分2~3次间断进行,每次15~20分钟,以病人耐受的最大疼痛程度为限,同时逐渐增加屈伸幅度和强度,主动伸、屈同步进行,采取保持掌指关节伸直而主动完全屈曲近及远侧指间关节(直拳),指关节屈曲而腕处中立位(全拳),伸远指间关节而屈掌指关节(勾拳)三种方式进行。

屈肌腱修复术后的康复训练:屈肌肌腱修复后用支具维持腕20至30度屈曲,MP关节45至60度屈曲位,进行被动屈指、主动伸指锻炼。

伸肌腱修复术后的早期康复训练:手背伸肌腱表浅,损伤率高,并且易与骨发生粘连,开始主动活动时,容易过分牵拉,因此,在活动第1周必须注意保护,伸肌腱修复术后使用掌侧夹板,固定腕关节30°~40°伸直位,同时用橡皮筋拉伸所有指间关节,嘱咐患者术后1~3周依靠弹力牵引被动伸指,在支具控制范围内练习主动屈指,被动伸指,禁止被动屈指和主动伸指。

(4)物理治疗

骨折治疗仪治疗:患肢处于磁耦合盘中,并置或对置法,每次30分钟,每天1~2次,10次一疗程。

紫外线治疗:用红斑量隔天1次,主要作用消炎、消肿及促进伤口早期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