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愚公应该搬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3 17:55: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反方一辩: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方观点是愚公应该搬家。

众所周知,《愚公移山》出于《列子*汤问》,我们可以从该寓言内容中了解到,愚公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所以要移动“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来达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的目的,结果是“惊山神,感天帝”,移走二山。寓言本意是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这就是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愚公精神,愚公的精神值得传承,但移山做法却不可取,我方认为愚公不应该移山,而应该搬家。

第一,从文章本身来说,愚公是要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方便交通,更好的与外界沟通而已。既然面对的问题相同,那么肯定要选择一种既现实又可行的方法,搬家。

第二,从现实角度出发,移山不可取,要将方七百里,高万仞的大山移到几百公里以外的渤海边,可能要经历数百万年,甚至数亿年;另外移山劳民伤财,愚公口口声声说为子孙造福,让所有的人都来移山,方便以后的交通,这本身就是损害了无数代子孙的幸福;恐怕等到外界因为知识发展了,而这里还在进行人工移山就杯具了。所以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地打破封闭的凝固,创造开放和流动是历史进步之所在。

((古代)700里=(现代)700x415.8(米),面积=700x415.8x3.14(古代1里=现代415.8米)。1仞=1.8(米)那么万仞=10000x1.8,利用工程测量中的方格网法或者三

角网法,通过软件我们大概的计算出太行王屋二山的土方,从而得出两座大山和约百万亿吨,把土运到“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就算每年往返一次,每次5吨,也要数十亿年啊)

第三,从经济角度考虑,所谓的产出与收益压根不成比例,本来两座大山放在哪里好好的,愚公非要因为挡住了交通,就要移掉大山,与其耗费数万年,还不如利用1年时间搬到外面去,这样既能达到与外界沟通的目的,又能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开拓和创新,更有利于家族的发展。

第四,从环境角度来说,盲目移山之举会对生态造成不良影响,自然存在有他存在的道理,假如每遇到一座大山,觉得它档住路了,就要移除它,恐怕地球早就面目全非,甚至是毁灭了。而搬家是在和谐之中求进取,人得天地之化育,万物之钟灵,应该做到人与自然活谐相处。以厚德载物。

第五,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有了搬家才有了人类进步。从树上搬了下来变成人直立行走,从洞穴里搬出来人开始刀耕火种,从封闭落后的小山村里搬出来,我们又开始辞别了小农经济走向工业文明。搬家是进步的阶梯。搬家同样意味着打破封闭僵化的思维模式,提倡功效结合的思维方法。也意味着人员、物资、信息的合理流动。而这些也是发展市场经济、建设现代文明的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愚公精神难能可贵,但移山费时费力、害人害己、而且违背自然规律,不可行;而搬家经济实惠,效率高,前景好,而且环保,可行性较高。山

不转,水要转,水不转了,人要转,面临如此两座大山,毫无疑问,愚公应该搬家。

谢谢!

自由攻辩:

1.愚公移山,只不过是愚公本身的一相情愿,并没有制度保障,没有大众拥护,也没有长远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和规划,所以极容易中途夭折. 秦始皇统一中国,自立\始皇\其子孙按世代计,结果刚传到胡2世就灭国了,这是历史最好的讽刺!秦朝的灭亡,在于没有良好的制度保障,商鞅和孝公开创的优良法治传统没有得到重新确立和延续,碰到一个缺乏治国才能的皇帝自然很容易丢掉江山. (可以作为辩题)

2.愚公有雄心大志,有远大抱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而且不顾年老力衰,这本身就是一种大智。愚者在困难面前一蹶不振,而智者在困难面前寻找崛起的途径。愚公遇到困难勇于探索,而且大胆地提出“直通豫南,达于汉阴”的宏伟计划,这不正是智者的作风吗?愚公面对自己的平凡与平庸,却毫不自卑,毫不气馁,充满信心,这种自信,不正是一种大智吗?

3.这是一篇寓言,而寓言都有它的灵魂。《愚公移山》的灵魂决不是反映他的愚,而是反映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我国古代像这样的寓言还有很多,例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难道这些寓言都是“愚言”吗?

4.如果搬家,离开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怎么又脸面见列祖列宗呢?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

搬家?这里有俺老祖宗的根,为什么要搬家呢?况且搬到别处,肯定找不到这么清静的地方。还有思乡之苦,那会苦不堪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