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散文阅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20:35: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9-202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散文阅读

【高淳】

(三)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完成题目。(13分)

瓦 马浩

行走乡村,我对房上瓦极有兴趣。瓦会说话,与阳光、雨水、风霜,与长在瓦棱的花草。只要你用心聆听,就能听到,它们之间关于岁月的话题。

水乡屋顶的瓦,一般都是青瓦;北方平原上的呢,多是灰瓦。青瓦婉约,灰瓦豪放,不经意间,南北方的性格、习俗便在屋瓦的细节中流露了出来。

当然,我所说的是目前所见的情景。其实,南北方在使用青瓦上,似乎并无如我这般拟想的差别。记忆里,村庄里有零星的青瓦小屋,瓦为泥土烧制,天青色,状若弯月,有种言不出的阴柔之美。屋脊多有小瓦组成铜钱状图案,青瓦仰面为沟槽,覆面为瓦棱,凸凹有致,如书写屋面的诗行。岁月的风尘积淀在瓦缝隙间。不知是风抑或鸟雀带来的草籽,草的家族便在此扎根发芽,一代又一代,故事在秋风里摇曳着。

昔日,我们村就有窑场,烧过青砖、烧过青瓦,村里却没有几处青瓦堂舍。“满朝朱紫贵,不是养蚕人。”我总觉得青瓦的诞生向来都不是为布衣百姓,过去在乡村,只有有钱的乡绅才能盖起瓦屋,百姓都是黄土和泥筑墙,麦草、稻草、茅草作瓦,柴扉为户,家有老小,外加一头驴,一头猪,一群鸡,一只看家的黑狗,炊烟袅袅,鸡犬声声,烟火的小日子就在四季中不急不慢地行走着。他们烧制着青瓦,心底或许从来都不曾想过留作自用。

自我有记忆始,村里的窑场就废了,窑早已坍塌,荒草萋萋,取而代之的是生产队的“瓦房”——制作灰瓦的作坊。“瓦房”就在我家的大门前边,从“瓦房”后窗就能看到制瓦师傅们制作灰瓦,多用水泥制成,四四方方,大大咧咧。

瓦房的门前有口带着水车的水井,几口水泥大水池子,制作好的灰瓦放在水池里,等待水泥慢慢地凝固。水池里的水就是水车抽上来的井水,夏日,推水车玩耍,摇摇晃晃地行走在水池间池壁上,有趣刺激,以为乐。看师傅制瓦,也是件好玩的事。儿时经常泡在“瓦房”里,对于制瓦的程序,早已了然于心了,可始终没有机会实践。

灰瓦似乎天生就没有嫌贫爱富的意识。乡村,普遍使用灰瓦建房,起始是半草半瓦的屋顶,墙依旧是土坯墙。而后,出现了腰里穷,民间的语言就是丰富多彩,不服也不行,何谓“腰里穷”?瓦顶,青石砌基,青砖筑就的山墙,只是四面屋墙是泥坯的,故称“腰里穷”。“腰里穷”亦不是过渡阶段,随之而来的就是青三间了。青三间,墙全部是青砖砌的了,青砖灰瓦,青砖墙院,大门楼前出后攒,一派生机盎然的农家小院就落成了。院中,若架上一架葡萄,全家在葡萄架下晚餐,令人神往。

对瓦有种难言的情怀,以至于让我每到一处,都会留心建筑物上的瓦,我似乎能听懂风尘中瓦.....

的语言,光阴的故事。 (选自《潮州日报》2015年11月23日,有删改) 16.青瓦和灰瓦有哪些方面的不同?请概括回答。(3分) 17.回答下面问题。(6分) (1)赏析第三段画线句。(3分)

屋脊多有小瓦组成铜钱状图案,青瓦仰面为沟槽,覆面为瓦棱,凸凹有致,如书写屋面的诗行。

(2)第四段画线句连用多个短句,有何表达效果?(3分)

百姓都是黄土和泥筑墙,麦草、稻草、茅草作瓦,柴扉为户,家有老小,外加一头驴,一头猪,一群鸡,一只看家的黑狗,炊烟袅袅,鸡犬声声,烟火的小日子就在四季中不急不慢地行走着。 18.纵观全文,文末“难言的情怀”包涵了哪些丰富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三)(13分)

16.(3分)大小、材质、颜色、形状;风格,象征(所代表的经济条件)(一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17.(6分)(1)(3分)示例一:运用比喻,将青瓦比喻成诗行,写出了青瓦凹凸有致的形态美,表现作者对瓦的喜爱。示例二:运用拟人手法,将瓦的排列写得如同诗人作诗,表现青瓦凹凸之美。示例三: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将青瓦覆盖小屋的静态画面,描绘如诗的流淌,具有动态之美。 (2)(3分)以舒缓的节奏,将丰富的农家生活描绘在一个统一的画面里,显得闲适安逸,表达了作者对农家生活的感怀。

18.(4分)我对瓦的喜爱;难忘瓦所呈现的光阴故事;对童年岁月的追怀;对故乡的怀念;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任意一点1分) 【建邺】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3-16题。(13分)

草木有本心 丁立梅

喜欢一切的花草树木。

我以为,所有的草木,都长着一颗玲珑心,天真无邪,纯洁善良。

没有草木是丑陋的。如同青春美少女,不用梳妆打扮,一颦一笑,散发的都是年轻的气息,清新迷人,无可匹敌。

草木从不化妆。所以花红草绿,都是本色。我们常说亲近自然,其实就是亲近草木。我们噼里啪啦跑过去,看见一棵几百年的老树要惊叫,看见满田的油菜花要惊叫,看见芳草茵茵要惊叫。草木却不惊不乍,活着它们本来的样子。

草木也从不背叛远离。你走,草木不走。你遗忘的,草木都给你记着呢。废弃的断壁残垣上,草在长。游子归家,昔日的村庄已成陌生,他找不到曾经的家了。一转身,却望见从前的那棵老槐树,还长在河畔。还是满树的青绿,树丫上,依旧蹲着一只大大的喜鹊窝。天蓝云白,都是昔日啊。他的泪,在那一刻落下。走远的记忆,都走了回来,他童年的笑声,仿佛还在树下回荡,叮叮当当,叮叮当当。感谢草木!让人的灵魂找到归宿。

每一棵草都会说话。它说给大地听。说给昆虫听。说给露珠听。说给小鸟听。说给阳光听。喁喁,喁喁。季节的轮转,原是听了草的话。草绿,春来。草枯,冬至。

每一朵花都在微笑。一瓣一瓣,都是它笑的纹,眉睫飞扬。对着一朵花看久了,你会不自觉微笑起来,心中再多的阴霾,也消失殆尽。这世上,还有什么坎不能迈过去呢?笑也是一天,哭也是一天。不如向一朵花学习,日子笑着过。

新扩建的路旁,秋天移来一排的樟树。可能是为了好运输,所有的树,一律给削去了头。看过去,都光秃秃的一截站着,像断臂的人,叫人心疼。春天,那些树干顶上,却冒出一枚一枚的绿来,团团的,像歇着一群翠绿的小鸟,叽叽喳喳,无限生机。 草木的顽强,人学不来。所以,我敬畏一切草木。

出门旅游,异乡的天空下,意外重逢到一片蓝色的小花。那是一种叫婆婆纳的草,在我的故乡最常见。相隔千万里,它居然也来了。天地有多大,草木就走多远。海的胸怀天空的胸怀,都不及草木的胸怀,它把所有有泥土的地方,都当作故乡。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是啊,草木不伪不装,自然天成,大美不言。 13.根据文本,将下列内容补充完整。(3分)

草木的本色, ; 草木的忠诚,让人感念; ,让人敬畏; ,让人敬仰。

14.比较下面两句话的表达效果。(3分)

甲:它说给大地、昆虫、露珠、小鸟和阳光听。

乙:它说给大地听。说给昆虫听。说给露珠听。说给小鸟听。说给阳光听。

15.文中划线句描写樟树的生趣,表现手法极富特色,请具体分析。(3分)

春天,那些树干顶上,却冒出一枚一枚的绿来,团团的,像歇着一群翠绿的小鸟,叽叽喳喳,无限生机。

16.文中第5段说“草木也从不背叛远离。你走,草木不走”,第10段却说“天地有多大,草木就

走多远”。前后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理由。(4分)

[参考答案] (三)(13分) 13.(3分)(1)让人惊叹(惊讶、惊喜均可)(2)草木的顽强(3)草木的胸怀(每空1分) 14.(3分)示例:第一句的表达更加简洁(1分);第二句用短句(或排比)突出强调了每一棵草都会说话,它们与自然万物都有交流,表现了草的生机与灵性(草木急切地与自然万物分享快乐等也可)(1分),同一句式的反复出现强调了作者对草的喜爱之情(1分)。

15.(3分)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新生的绿叶比作一群翠绿的小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樟树的生机,极富趣味;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将静态的树叶写作动态的“翠绿的小鸟”,歇在树干顶上,还叽叽喳喳的鸣叫,富有生机和趣味;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树叶,又发挥想象写一群可爱的翠绿小鸟,内容丰富而有趣味。(从叠词、视听觉结合的角度也可)(写出一点给两分,写出两点给三分)

16.(4分)不矛盾,第5段草木从不背叛远离侧重表现草木是游子的灵魂归宿,是游子的精神家园,走远的记忆,由于草木的存在而走了回来(2分);第10段写天地有多大,草木就走多远则侧重表现草木的宽广胸怀,它把所有有泥土的地方,都当作故乡(2分)。 【江宁】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11分)

姥姥门前看大戏

李海流

小时候,我非常喜欢去姥姥家,不仅因为姥姥、姥爷非常疼爱我,还因为姥姥村里每年都在村子中央的大槐树旁搭一个大戏台,请一个小剧团到村子里来唱戏。而像我一样大小的孩子,在姥姥家最热闹的事情就是跟着大人一起看戏。

夕阳已经落下,早早地吃完晚饭,和姥爷、姥姥一起来到村中唱戏的地方,快乐中带着期待。戏台比较简陋,设在村中央的大槐树旁,粗大的杉树支撑台架,厚厚的木板搭成戏台,大红大绿的绒布围成布幔。戏台上,小孩子不顾大人们的呵斥跑来跑去。台下更是热闹,妇女纳着永远也纳不完的鞋底,姑娘织着永远也织不完的线衣……不远处卖冰糖葫芦的、卖油条麻花的、卖瓜子饴糖的商贩一字排开。

天渐渐暗了下来,人越聚越多,鼓越敲越起劲,灯光越来越亮。噼里啪啦放了一阵火鞭,终于等到报幕员出来,戏台上大幕拉开了,铿锵的锣鼓打起了,只见台上你来我往,花红柳绿。一时咿咿呀呀,一时白袖翻飞,铿铿锵锵,煞是热闹。戏台上咿咿呀呀地唱着,胡琴吱吱忸忸地响着,锣........鼓铿铿锵锵地敲着,下面的人群叽叽喳喳地议论着。 ........戏台下,我们全神贯注地瞪着眼睛看着,眼睛与心,皆受那戏台上的一举一动所牵引。戏里,才子佳人历尽磨难终成眷属,无不叫我们为之揪心和激动,有时会流下感动的眼泪。这时姥姥抚着我的头说,台上是疯子,台下是傻子。唉,他们不疯魔不投入不出活儿,我们让他们的疯魔赚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