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7 20:45: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商业银行的并购效率和风险研究
摘 要: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并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介绍,取得近年来商业银行并购的12个典型案例,借助DEA模型对其并购效率进行分析,最后从银行自身、市场机制、政府行为三个层面提出提升中国商业银行并购效率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并购;效率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3-0091-02
从世界银行业的发展史来看,目前国际上各大银行,都是通过不断并购来扩大经营范围、增强竞争实力的。19世纪末以来,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银行并购浪潮已经发生了三次:第一次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这一潮流中银行并购首先发端于银行业较早起步的英国,并逐渐延伸至美国、日本及其他欧洲国家。第二次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在金融自由化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各国银行业务综合化趋势随之明显提高,银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第三次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趋势的加快,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全球银行业掀起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并购浪潮,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一、中国商业银行的并购现状及问题
综观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商业银行并购的发展历程,总体上经历了从以政府主导的银行并购向以市场配置为导向的银行并购,这也是中国商业银行并购的发展趋势和与国际金融业并购的必然要求。
1.政府主导阶段(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的整个90年代,中国银行业出现了较多的并购案例,但这一阶段的银行并购主要是由政府主导的并购,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各级政府为化解部分地方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因经营不善退出市场而进行的并购。比如,1996年广东发展银行并购了中银信托;1996年南海发展银行并购重组了28家南海城市信用社;1997年中国建设银行并购了中国农业发展信托投资公司;1998年中国工商银行收购了香港东亚银行和英国西敏亚洲有限公司的股份,组建成中国工商银行东亚金融控股有限公司;1998年中国工商银行收购南海发展银行,等等。
2.由政府主导逐步转向市场主导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到2005年)
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政府不断转变在银行并购中的职责,银行并购也逐步由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参与并购的银行不再以单纯地化解金融风险为目的,而是更加注重并购方银行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例如,1999年以来,有兴业银行并购义乌市城市信用社,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并购瑞丰城
市信用社,中国光大银行对并购中国投资银行,兴业银行并购佛山市商业银行等等,都是银行间自主进行的并购行为,政府在其中主要起到,政府从直接干预转向了政策引导和间接影响。
3.参与跨国并购的阶段(2006年以来)
2006年,中国建设银行收购美国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权,这是中国最早开展跨国并购的银行之一;同年中国工商银行收购了印尼Halim银行90%的股权;2006年底,中国银行对新加坡飞机租赁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本进行100%的收购;2007年,中国工商银行收购澳门诚信银行79.9%的股份;2007年,中国工商银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份;中国民生银行收购联合银行控股国内公司9.9%的股份;2008年,中国招商银行收购永隆银行100%的股权。近几年来,中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的案例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中国的工行、建行、中行等银行也通过各种并购行为逐渐成为全球规模较大的几家银行,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显著提高。
但是,在商业银行的并购中也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例如银行对并购目的不清晰、没有制订完善的并购计划、不重视并购后的内部整合、并购后的经营战略不清晰、与银行并购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等等。这些问题客观上反映了中国银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也是制约中国商业银行参与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