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概论课程论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0:11: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自动化概论》课程报告

题目 智能红绿灯

学 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 级 自动化 16 级 4 班

学 号 201604134145 学生姓名 黄金 指导教师 潘炼

日期:2016.12.09

智能交通应用及其相关内容

一.智能交通出台实际意义

市民“吐槽”城区红绿灯多导致通行能力下降

城区有不少分支路口绿灯时间太短,上下班时间容易造成交通拥堵;而有些路口当右转绿灯亮时,斑马线绿灯同时亮,导致车辆和行人 “打架”,存在安全隐患;还有一些路段红绿灯太多,导致道路通行能力下降。

因此出台智能红绿灯是当务之急。智能红绿灯系统由智能交通指挥中心、地感线圈、监控探头、红绿灯四个部分构成,地感线圈埋在红绿灯下面,当车辆驶过路面时,动感线圈会自动计数,将数字信息传达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再根据车流量指导信号灯,以达到信号灯自动调时的目的。这种红绿灯是没有时间显示的,这是与传统的实时控制红绿灯的很大的一个区别。红绿灯“自适应”,将会在车流量大的时候自动延长通行时间,对缓解交通压力有很大的帮助。

智能红绿灯系统将把路况信息及时反馈到指挥中心,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或其他交通堵塞,信号灯将自动调整,以缓解因堵塞带来的交通压力。交警也将及时了解实时信息,及时做出判断和采取处理决策,对交通事故进行迅速处理。

二.控制的原理图。

三.逐一分析

给定电位差,就是给定一个具体的流量值也就是我们所希望的红绿灯两

边车辆的速度。

控制器也就是根据误差信号来进行控制的,如果误差为正,则表示低于

期望值,控制器就会增大电压,来调节红绿灯时间,则让其变长。反之则减少红绿灯时间。而这只是简单叙述,实际上要建立庞大数学模型来判断。以下就是一种方法:

根据我们的仿真研究,我们提出了一种模糊控制的方法。单个交叉口的控制要在全局优化调度的基础上执行。

对单个交叉口而言,当交通需求较小时,信号周期则应短一些,但一般不能少于P×15秒(P为相位数)以免某一方向的绿灯时间小于15秒使车辆来不及通过路口影响交通安全;当交通需求较大时,信号周期则应长一些,但一般不能超过120秒,否则某一方向的红灯时间将超过60秒,驾驶员心理上不能忍受。当交通需求很小时,一般按最小周期运行;当交通需求很大时,只能按最大周期控制,此时,车辆堵塞现象已不可避免。根据专家的经验,单个交叉路口的模糊控制算法可描述为: ①步骤1 从相位i开始,分别指定各相位的最大绿灯时间 ; ②步骤2 先给该相位以最短绿灯时间, =ΔG=15秒; ③步骤3 在ΔG内测得放行车道上的交通需求,设其为 ; ④步骤4 若 小于某一给定的值r或累积绿灯时间 ,则将绿灯转到下一相位,回到步骤2,否则继续; ⑤步骤5 根据 值的大小来确定绿灯延长时间ΔG,若 小,则少量延长绿灯时间,若 大,则大量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