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一章复习(含答案)(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1 2:26: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章学案+练习

复习目标

1.掌握光照图判读的基本思路。

2.理解正午太阳高度与建筑物、太阳能热水器、物体影长的关系,并会运用正午太阳高度公式进行计算。

知识梳理

一、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及天体系统

(1)天体之间① 、相互绕转,形成天气系统。 (2)层次:地月系→太阳系→② →总星系

2.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共面性、同向性、③ 。 3.存在生命的行星

(1)外部环境: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太阳辐射。

(2)内部环境:④ 适中,有适宜的地表温度;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大气层;存在液态水。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及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是太阳以⑤ 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的过程。

(2)对地球的影响: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人类可直接利用的光热资源;能间接利用的⑥ ;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

2.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结构:从里到外分为⑦ 、色球层、日冕层。 (2)太阳活动的标志:⑧ 、耀斑。活动周期为11年。

(3)对地球的影响:大气层扰动;产生⑨ 现象;产生极光现象;引发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三、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比较项目 自转 公转 绕转轴 地轴 太阳 方向 ⑩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周期 1日 1年 线速度 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0

附近,速度最快; 附近,速度最慢 速度

除极点为0外,均为 角速度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黄赤交角: 。

(2)规律: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②6月22日→9月23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逐渐 ;③12月22日→3月21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北移。

3.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由于地球不发光、不透明而形成,周期为 小时。

(2)时差

a.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 分钟。 b.时区和区时: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每个时区的区时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

c.日界线:东“-”西“+”。

(3)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 偏,南半球向左偏。 4.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a.春分日至秋分日(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昼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b.秋分日至春分日(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北极圈内出现 现象。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a.纬度变化:同一时刻,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b.季节变化:同一地点,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 。夏半年,太阳高度大;冬半年,太阳高度小。

(3)四季和五带

a.四季:分天文四季和 四季。 b.五带: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 四、地球的圈层结构 1.内部圈层结构

(1)不连续面: 界面、古登堡界面。 (2)内部圈层: 、地幔、地核。

2.外部圈层结构:大气圈、 、生物圈。

典例精析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为 (晨或昏)线,理由是 。 (2)D点的地方时为 ,昼长为 。 (3)此时的节气为 。

(4)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

已知某地的经纬度约为(36°34' N,116° E),回答下列问题。 (1)9月23日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 (2)该地正午时,北京时间是 。

(3)9月23日前后,该地日出方位和时间有何不同?

(4)该地一年中正午影子长度有何变化?说明理由。

(5)一年中该地正午时进入房屋的阳光在哪一天最多?说明理由。

(6)该地若要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并且想使其在冬至日时效果最好,请问集热板的倾角为多大最为合适?

知能检测

1.读某日地球公转位置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此日在( )。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2.我国西北地区某同学将自家楼顶上的热水器改造成可调式的(如图Ⅱ),当图Ⅱ中热水器的吸热板与地面水平夹角(α)调到最小,可以获取最多的热量时,地球运动到图Ⅰ中的位置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