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1:20: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

作者:高丽

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15期

摘要:现代汉语“对”字句是一个句法结构复杂,表义功能丰富的句式。不同时期,语言学家们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对”字句进行了界定和下位分类。本文在对现有研究进行大致梳理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教材、工具书和大纲对第二语言习得汉语者在使用“对”字句时,对句中“有”字的使用偏误进行多角度分析。本文以北京语言大学动态作文语料库为语料蓝本,主要从本体研究、偏误分析两个角度对该句式进行量化分析,力求为留学生在习得“对”字句时提供便利。 关键词:“对”字句 “有”字 偏误分析

句型句式的研究一直是汉语研究的一个热点,如“把”字句、“比”字句、“被”字句、“对”字句等。众多语法学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过讨论,并且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关于“对”字句这一句式的研究,目前可以见到的研究成果较为缺乏,并且缺乏系统的论述。本文所研究的“对”字句中“有”字句式是“对”字句的一种特殊句式。以下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首先,在研究“对”字句中遗漏“有”字的偏误原因时,首先需要了解下介词“对”的本体知识,即确认在“对”字句中含有“有”字时,“对”字表达怎样的语义,从这一点入手来分析留学生在使用该结构时出现偏误的原因。根据对前人研究的梳理来看,介词是虚词的一种,介词“对”字的主要句法功能为附着于其它词语前面以构成介词短语,从而引出跟动词所指动作行为或形容词所指性质状态有关的对象、施事、受事、时间、处所、方向、方式、原因、目的、根据、范围等。

如:有(没)要求,有(没)感情,有(没)兴趣,有(没)意见,有(没)礼貌,有(没)好处,有(没)看法,有(没)把握,有(没)帮助,有(没)办法,有(没)影响等等

其次,Hsk语料库里有关该结构的错误句共有106句,其中有10个句子是正确使用了该结构,以下将从正确使用和错误使用该结构两方面来分析。 第一、正确语料:

“对于那些不吸烟的人有很大的益处,他们不用吸到二手烟了。” “经是同事{BQ],然后开始对对方有好感的。”

“其中从我高考时起,一直对我有影响[L]{CQ的}{CJy}是我的高中的一位老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该学校毕业后,来中国上了北京语言学校二年级,至今已学了汉语以及其他中华文化,共学了三年,对中国比较有了解{CJy}。”

“由于我是一名基督徒,有在教事奉主{CJy},所以我对人生的目标并[F並]不是只想找个好老公,有一群可爱的孩子而已,而是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及可以把上帝的话传[F傳]扬出去的人。”

这些正确的句子不再一一列举,从上述语料中发现,“对”和“对于”在表达“针对”义项时,是可以换用的,这一点留学生是可以掌握的。 第二、错误语料:

第一类:因不熟悉“有”字在“对”字结构中的语义,将谓语“有”的词义与其他词义弄混而出现偏误。

如:“所以我对这故事的看法是两个{CJy}。” “这一篇故[B古]事,对我们交很大的教训{CJy}。”

“这项报告足证吸烟[B咽]对社会和公众利益给最为严重的影响和损害{CJy},此外,吸烟[B咽]遗下的废气还有碍花草树木[D的]欣欣向荣地成长,使得绿化城市的计划[F劃]更加难以成功,令市容不能有效地美化。”

以上是留学生将“有”表示“领有”义时与“是、交、给”等词的用法弄混或者是字形写错而出现偏误,占总偏误的16%。

第二类:对该结构中有无类短语的搭配使用不熟悉而出现偏误 如:“可是我不[C]能理解[C]父亲的心情。{CP我对他一直抱怨”

“我不太清楚[BD,]中国的法律情况如何,但{CD这个}“安乐死”对这篇文章里的妻子好处{CC2好}。”

“农[F農]业技术者发明了化肥和农药,[BC。]这样农作物{CC3农作}产量越来越高{CC1增[B曾]加}了,但是化肥和农药对人们的身体很大的危害{CC危胁}{CJy}。”

“我初中是{CQ从}男女混合的学校毕业,高中是{CQ从}男子学校毕业的,{CJ-zhuy它们}却都是挺有趣{CJsd},都对我{CQ很}多好处的{CJy}。”

“在日本现在人们都知道烟的烟[F煙]对周围人的身体也害{CJy}。”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这类偏误占总偏误的80%,可以看出,学生在使用“对”字结构时,常常漏掉“有”字,这是对该结构中“有无类”短语的搭配使用掌握的不是很好的原因造成的。

综上分析,文章紧紧围绕着本体研究和偏误分析的角度,希求对该句式做出应用方面的探索。但由于本人学力有限,文章有很多问题没有涉及到,如“对”字句的否定式,“对”字句与不同文体的关系等,文章没有提及,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对”字句牵涉的问题很多,所有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今后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3年,p26。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高丽 (1990-),女,汉族,河南省信阳市人,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汉语教育中心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对外汉语教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