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7 3:10: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生长素的定量法。

5、生长素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的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6、吲哚乙酸酶: 7、酸生长理论:“酸生长理论”的要点是:①原生质膜上存在着非活化的质子泵+

(H-ATP酶),生长素作为泵的变构效应剂,与泵蛋白结合后使其活化;②活化了的质子泵消耗能量(ATP),将细胞内的H+泵到细胞壁中,导致细胞壁基质溶液的pH下降;③在酸性条件下,H+一方面使细胞壁中对酸不稳定的键(如氢键)断裂,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的方面)使细胞壁中的某些多糖水解酶(如纤维素酶)活化或增加,从而使连接木葡聚糖与纤维素微纤丝之间的键断裂,细胞壁松弛;④细胞壁松弛后,细胞的压力势下降,导致细胞的水势下降,细胞吸水,体积增大而发生不可逆增长。酸生长理论用来解释生长素的作用机理。 8、吲哚乙酸结合蛋白:

9、赤霉素:赤霉素,是广泛存在的一类植物激素。其化学结构属于二萜类酸,由四环骨架衍生而得。可刺激叶和芽的生长。已知的赤霉素种类至少有38种。赤霉素应用于农业生产,在某些方面有较好效果。例如提高无籽葡萄产量,打破马铃薯休眠;在酿造啤酒时,用GA3来促进制备麦芽糖用的大麦种子的萌发;当晚稻遇阴雨低温而抽穗迟缓时,用赤霉素处理能促进抽穗;或在杂交水稻制种中调节花期以使父母本花期相遇等。

10、细胞分裂素:细胞分裂素 (cytokinin, CTK)从玉米或其他植物中分离或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一般在植物根部产生,是一类促进胞质分裂的物质,促进多种组织的分化和生长。与植物生长素有协同作用。是调节植物细胞生长和发育的植物激素。在细胞分裂中起活化作用,也包含在细胞生长和分化及其他相关的生理活动过程中,如激动素(KT)、玉米素(ZT)、6-苄基氨基嘌呤(6-BA)等。 11、激动素:激动素是一种非天然的细胞分裂素,化学名称为6-糖基氨基嘌呤(或N6-呋喃甲基腺嘌呤),分子式C10H9N5O。不溶于水,溶于强酸、碱及冰醋酸中;除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外,还具有延缓离体叶片和切花衰老,诱导芽分化和发育及增加气孔开度的作用。12、脱落酸:指能引起芽休眠、叶子脱落和抑制细胞生长等生理作用的植物激素。一种抑制生长的植物激素,因能促使叶子脱落而得名。可能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除促使叶子脱落外尚有其他作用,如使芽进入休眠状态、促使马铃薯形成块茎等。对细胞的延长也有抑制作用。

13、乙烯:乙烯是由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的化合物。两个碳原子之间以双键连接。乙烯存在于植物的某些组织、器官中,是由蛋氨酸在供氧充足的条件下转化而成的。生理作用是:三重反应、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叶片衰老、诱导不定根和根毛发生、打破植物种子和芽的休眠、抑制许多植物开花(但能诱导、促进菠萝及其同属植物开花)、在雌雄异花同株植物中可以在花发育早期改变花的性别分化方向等。

14、油菜素内脂:油菜素内酯又称芸薹素内酯,是一种天然植物激素,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花粉、种子、茎和叶等器官中。由于其生理活性大大超过现有的五种激素,已被国际上誉为第六激素。属新型广谱植物生长调节剂。 15、乙烯利:乙烯利,有机化合物,纯品为白色针状结晶,工业品为淡棕色液体,易溶于水,甲醇、丙酮、乙二醇、丙二醇,微溶于甲苯,不溶于石油醚。用作农用植物生长刺激剂。 乙烯利是优质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促进果实成熟,刺激伤流,调节性别转化等效应。

16、ACC: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不仅对植物,例如水稻、蔬菜等,而且对

动物,例如家蚕、小白鼠等具有优良的生理调控作用,是一种新型的动、植物双重生长调节剂。

17、三重反应:乙烯可抑制黄化豌豆幼苗上胚轴的伸长生长,促进其加粗生长,地上部分失去负向地性生长(偏上生长)。 18、激素受体:位于细胞表面或细胞内,结合特异激素并引发细胞响应的蛋白质。 19、结合蛋白:结合蛋白质:结合蛋白质是单纯蛋白质和其他化合物结合构成,被结合的其他化合物通常称为结合蛋白质的非蛋白部分(辅基)。按其非蛋白部分的不同而分为核蛋白(含核酸)、糖蛋白(含多糖)、脂蛋白(含脂类)、磷蛋白(含磷酸)、金属蛋白(含金属)及色蛋白(含色素)等。 20、乙烯受体:

21、生长素:即吲哚乙酸,是最早发现的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 22、生长延缓剂:生长延缓剂(growth retardant),是指那些对植物茎端、亚顶端分生细胞或初生、分生细胞的细胞分裂有抑制作用的人工合成的有机物。 23、生长抑制剂:抑制顶端分生组织组织生长,使植物丧失顶端优势,植物形态发生很大变化的物质。 八 植物的生长生理 1、生长:

2、分化:分生组织的幼嫩细胞发育成为具有各种形态结构和生理代谢功能的成形细胞的过程。 3、发育:

4、极性:极性:指在器官、组织甚至细胞中在不同的轴向上存在某种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上的梯度差异。

5、生长大周期: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无论是细胞、器官或整个植株的生长速率都表现出慢——快——慢的规律。即开始时生长缓慢,以后逐渐加快,达到最高点后又减缓以至停止。生长的这三个阶段总合起来叫做生长大周期(grand period of growth)。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生长量为纵坐标,则植物的生长呈“S”形曲线。

6、生长曲线:如果以植物(或器官)体积对时间作图 ,可得到植物的生长曲线。生长曲线表示植物在生长周期中的生长变化趋势,典型的有限生长曲线呈S形。如果用干重、高度、表面积、细胞数或蛋白质含量等参数对时间作图,亦可得到同样类型的生长曲线。根据S形曲线可将植物生长分成三个时期,即指数期(logarithmic phase)、线性期(linear phase)和衰减期(senescence phase)。在指数期绝对生长速率是不断提高的,而相对生长速率则大体保持不变;在线性期绝对生长速率为最大,而相对生长速率却是递减的;在衰减期生长逐渐下降,绝对与相对生长速率均趋向于。

7、三基点温度:温度三基点是作物生命活动过程的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的总称。在最适温度下,作物生长发育迅速而良好;在最高和最低温度下,作物停止生长发育,但仍能维持生命。如果继续升高或降低,就会对作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直至死亡。

8、相对生长:相对生长 relative growth 指生物体的整体生长与部分(器官)生长、体重与身长、或某一部分的生长与其他部分生长的相对关系。 9、顶端优势: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

10、根冠比:是指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鲜重或干重的比值。它的大小反映了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相关性;在作物苗期,为了给作物创造良好营养生

长条件,要促进根系生长,增大根冠比。具体措施有: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中耕断根、蹲苗等措施,肥水措施是:施磷肥,控水。

11、营养生长:营养生长指植物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发生、增长过程。 12、生殖生长:当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以后,便开始分化形成花芽,以后开花、授粉、受精、结果(实),形成种子。植物的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的生长,叫做生殖生长。

13、昼夜周期性: 植物的生长速率按昼夜变化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为昼夜周期性。影响植物昼夜生长的因素主要是温度、水分和光照。在一天的进程中,由于昼夜的光照强度和温度高低不同,体内的含水量也不相同,因此就使植物的生长表现出昼夜周期性

14、生物钟:又称生理钟,指植物内生节奏调节的近似24小时的周期性变化节律。

15、向性运动:由外界刺激而产生,运动方向取决于外界的刺激方向。

16、感性运动:由外界刺激或内部时间机制而引起的,外界刺激方向不能决定运动方向。

九 植物的成花生理

1、花熟态:植物能感受外界刺激而诱导开花的一种生理状态,称为花熟状态。 2、一年生植物:一年生植物是植物生活型的一种,指在一年期间发芽、生长、开花然后死亡的植物。此类植物皆为草本,因此又常称为一年生草本(植物)。 3、多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是寿命超过两年以上的植物。由于木本植物皆为多年生,本词通常仅指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又称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年草等。 4、成花诱导:通过调节植物激素及营养物质导致其在植物体内对植物成花、花器官的发育造成影响的措施。

5、光周期现象:植物对于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的变化发生反应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

6、长日照植物:是指在一定的发育时期内,每天光照时间必须长于一定时数并经过一定天数才能开花的植物。如:小麦、胡萝卜、油菜。

7、短日照植物:是指在一定的发育时期内,每天光照时间必须短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的植物。如:大豆、水稻、棉花。

8、日中性植物:是指在任何日照条件下都可以开花的植物。番茄、黄瓜、辣椒。

9、绝对长日照植物:长日植物在短于临界日长的条件下,不能开花,这样的植物称为绝对长日植物。

10、绝对短日照植物:短日植物则要求短于某一临界日长。 11、相对长日照植物:一些长日植物在不适宜的日照长度下,经过相当长时间也能或多或少地形成一些花,这样的植物称为相对长日植物。 12、相对短日照植物:

13、长夜植物:SDP 为长夜植物 14、短夜植物:就是长日植物。

15、临界暗期:是指在昼夜周期中短日植物能够开花的最短暗期长度,或长日植物能够开花的最长暗期长度。 16、光敏素:在植物体内存在着一种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并且可以互相转化的光受体蛋白,具有红光吸收型(Pr)和远红光吸收型(Pfr)两种形式,其中Pfr型具有生理活性,参与光形态建成、调节植物生长发育

16、春化作用:植物需要经过低温诱导后才能开花的现象称为春化现象。

17、ABC模型:ABC模型认为:A功能基因在第一 、二轮花器官中表达,B功能基因在第二、三轮花器官中表达,而C功能基因则在第三、四轮表达。其中A和B、B和C可以相互重叠,但A和C相互拮抗,即A抑制C在第一、二轮花器官中表达,C抑制A在第三、四轮花器官中表达。萼片的发育是由A类基因单独决定的,花瓣的发育则是A类基因和B类基因一同决定的。心皮的发育是因C类基因单独决定的,而C类基因和B类基因一起决定了雄蕊的发育。B类基因这种双重的效能,是通过其突变体的特征获知的。一个有缺陷的B类基因可导致花瓣和雄蕊的缺失,在其位置上将发育出多余的萼片和心皮。当其他类型的基因发生突变时,也会发生类似的器官置换。 十 植物的生殖和衰老

1、识别:花粉落在雌蕊柱头上能否正常萌发并导致受精,决定于双方的亲和性,即它们之间的“认可”和“拒绝”称为识别反应。

2、自交不亲和:自交不亲和性指某一植物的雌雄两性机能正常,但不能进行自花受精或同一品系内异株花粉受精的现象。广泛存在于十字花科、禾本科、豆科、茄科、菊科、蔷薇科、石蒜科、罂粟科等80多个科的3000多种植物,其中以十字花科植物最为普遍。

3、受精:受精是卵子和精子融合为一个合子的过程。它是有性生殖的基本特征。 4、集体效应:在人工培养的花粉培养基上或在柱头上单位面积的花粉越多,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伸长生长越好的现象。

5、衰老:衰老是植物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是成熟的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个植株自然地终止生命活动的一系列机能衰败过程。

6、脱落:指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与植物体分离的过程,如树皮各茎顶的脱落,叶、枝、花和果实的脱落。

7、单性结实:有些植物的胚珠不经受精,子房仍然能继续发育成为没有种子的果实,称为单性结实。 8、激素平衡:

9、休眠:有些种子(包括鳞茎、芽等延存器官)在合适的萌发条件下仍不萌发的现象。

10、胎萌现象:有些植物如早稻的某些品种,种子没有休眠期,收获时如遇雨水和高温,就会在农田或打谷场上的植株上萌发,这种现象称为胎萌。

11、离层:在叶将脱落时,叶柄基部或靠近基部的部分,有一个区域内的薄壁组织细胞开始分裂,产生一群小型细胞,以后这群细胞的外层细胞壁胶化,细胞形成游离状态,因此支持力量变得异常薄弱,这个区域就称为离层。 十一 植物的抗逆生理

1、逆境:对植物生存生长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逆境的种类可分为生物逆境、理化逆境等类型。

2、抗逆性:植物的抗逆性是指植物具有的抵抗不利环境的某些性状;如抗寒,抗旱,抗盐,抗病虫害等。

3、抗性锻炼:抗性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反应,是逐步形成的,这种适应性形成的过程叫抗性锻炼。

4、逆境逃避:植物通过各种方式,设置某种屏障,从而避开或减小逆境对植物组织施加的影响,植物无需在能量或代谢上对逆境产生相应的反应,叫做避逆性。 5、逆境忍耐:植物组织虽经受逆境对它的影响,但它可以通过代谢反应阻止、

降低或者修复由逆境造成的损伤,使其仍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6、冷害:冰点以上低温对植物的危害。冷害主要由低温引起生物膜的膜相变与膜透性改变,造成新陈代谢紊乱引起的。

7、冻害:冰点以下低温对植物的危害。冻害主要由细胞间或细胞内发生结冰、生物膜和蛋白质结构被破坏引起的。 8、过冷作用:

9、旱害:旱灾指因气候严酷或不正常的干旱而形成的气象灾害。一般指因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减产或歉收从而带来粮食问题,甚至引发饥荒。

10、生理干旱:由于土温过低、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或积累有毒物质等原因,妨碍根系吸水,造成植物体内水分亏缺的现象。 11、盐害:盐害是因盐分积存过多而导致危害的现象。可分为风盐害(salty wind damage)和土壤盐害(saline soil damage)两类。

12、渗透调节:植物细胞通过主动增加溶质降低渗透势,增强吸水和保水能力,以维持正常细胞膨压的作用。 13、热激蛋白:热激蛋白是一类在有机体受到高温等逆境刺激后大量表达的蛋白质,是生物对逆境胁迫短期适应的必需组成成分,对减轻逆境胁迫引起的伤害有很大的作用。 14、逆境激素:

15、交叉适应:植物经历了某种逆境后,能提高对另一些逆境的抵抗能力,这种对不良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叫做交叉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