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7 5:05: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五、论述

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二、解释:1、风雅颂 2、赋比兴 3、四家诗 四、简答

1、《诗经》是怎样编定成书的?《诗经》中作品的年代和作者情况如何? 2、你同意“孔子删诗”的说法吗?为什么?

3、《诗经》主要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是举代表作品进行说明。

4、《诗经》反映周民族发祥、发展的史诗有哪几篇作品?请简述它们的内容。 5、《七月》一是诗怎样描写奴隶的痛苦生活的? 6、分析《采薇》末章的艺术特色。 7、讲析《东山》。 五、论述

1、《诗经》最为精华的部分是“国风”中的民歌和雅诗中的“怨刺诗”。就你所知,谈谈它们所反映的内容。 2、举例说明《诗经》作品的艺术成就。

3、论述《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4、分析《关雎》的艺术特色。 5、分析《氓》诗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二、解释:1、叙事散文 2、《左传》 3、《国语》 4、《战国策》 四、简答

1、怎样理解历史意识的产生和叙事散文的萌生与成熟? 2、《左传》的叙事特征有哪些?

3、《国语》的文学成就应当从哪几个方面去认识? 五、论述

1、简述《战国策》人物形象塑造的文学性。 2、试论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一、解释:1、说理散文 2、百家争鸣 3、《论语》 4、《孟子》 5、《庄子》 6、《荀子》 7、《韩非子》

三、简答

1、《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体现于哪几个方面? 2、怎样理解《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3、《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各有什么特色? 四、论述

试论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Word 资料

.

二、解释:1、《楚辞》 2、《离骚》

1、你怎样理解《离骚》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楚辞》在艺术上的新境界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3、如何看待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五、论述

1、屈原《离骚》中的爱国精神。

2、屈原《九歌》和《九章》的主要内容。

二、简答

1、试析秦代文学创作的情况及其原因。 2、简述汉代文人地位的演变过程。

3、简析汉代文学经由批判,到歌功颂德,再到批判的发展演变历程。4、简述汉赋的源流、分工和合流。

5、简述汉代文学的分期及其代表文学样式、作家和作品。 三、论述

1、试述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2、分析汉代文学激扬高昂格调的形成原因。 3、试论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 4、简述秦汉文学的概貌。

二、解释:1、《吕氏春秋》 2、李斯 3、《过秦论》 4、《淮南子》四、简答

1、简述《吕氏春秋》的说理方式和艺术成就。 2、简述《谏逐客书》的创作缘由和特点。 3、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4、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5、简述董仲舒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6、简述《潜夫论》内容及其艺术特点。 五、论述

1、试以《过秦论》一文分析贾谊专题政论文的写作特点。 2、简析刘向散文创作的成就。 3、简析西汉散文的演变过程。 4、试述秦及汉初散文创作的主要成就。 5、分析王充散文的艺术特色。

Word 资料

5、《论衡》 .

二、解释:1、骚体赋 2、新体赋 3、京都大赋 4、抒情小赋 5、《七发》 6、司马相如 7、王褒 8、扬雄 9、《两都赋》 10、赵壹

四、简答

1、简述汉赋的发展脉胳。

2、汉代骚体赋、大赋和抒情赋各有什么特点。 3、简析贾谊骚体赋作品及创作特点。 4、简析司马相如的《长门赋》。

5、简述宣、成二帝时西汉文坛的勃兴及其表现。 6、简述扬雄生平及其赋作。

7、简析王褒《洞箫赋》的内容及艺术成就。 8、简述东汉抒情赋的分类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9、简析张衡的抒情赋及其成就。 10、简析赵壹的抒情赋及其成就。 五、论述

1、试论枚乘新体赋《七发》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2、试论《子虚赋》、《上林赋》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点。 3、论班固的《两都赋》。

4、试论东汉抒情赋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表现。 5、试论汉赋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发展阶段。

一、解释:1、司马迁 2、《史记》 3、《汉书》 4、《吴越春秋》三、简答

1、简述秦代刻石文。 2、简述刘向叙事散文的成就。

3、简述司马迁的生平和他写作《史记》的密切关系。 4、简述《史记》的成书和体例特征。 5、简述《史记》所弘扬的人文精神。

6、简析《汉书·苏武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7、简述《吴越春秋》的内容及写作特点。 8、简说《吴越春秋》和《越绝书》的异同。 9、简述东汉碑文的发展及表现。 四、论述

1、试论《史记》的叙事艺术。

2、试论《史记》在人物刻画方面的特点。 3、试论《史记》的风格特征。

Word 资料

4《封禅仪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