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一(含解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2:27: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一(含解析)

1. 有人指出“宗法分封,诚然有其制度设计巧妙之处,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先天弊病”是指

A. 贵族执政 B. 代远情疏 C. 尊卑有秩 D. 层级严密 【答案】B

2. 历史学家朱绍侯指出:东汉末年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当大规模的自耕农举行起义时,豪强地主田庄中的农民并没有响应。这反映了东汉豪强庄园经济 A. 有利于推广新的生产技术 B. 吸纳流民,维护社会稳定 C. 威胁中央集权,影响税收 D. 加强了人身依附的控制 【答案】B

【解析】东汉豪强庄园经济为本题主要考查点。题干信息“当大规模的自耕农举行起义时,豪强地主田庄中的农民并没有响应”说明了庄园经济有利于防止农民叛乱,安抚流民,维护社会稳定,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生产技术的信息,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加强中央集权,没有威胁统治,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人身依附的信息,故D项错误。

- 1 -

3.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列传里,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这主要说明了中国传统社会

A. 宗法分封始终主导 B. 君权至上意识浓厚 C. 家国一体观念突出 D. 家庭伦理道德至上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列传里,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忠臣体现了忠君爱国,孝子体现了孝敬父母,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家国一体观念突出,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宗法分封始终主导,故A排除。君权至上,过于片面,故B排除。家庭伦理道德至上,也只符合材料的一个方面,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家国一体

4. 魏晋时期,人口不过汉代几分之一,州郡县的数量却不断增殖,远过东汉。此举主要是为了

A. 加强控制地方 B. 开发江南地区 C. 强化君主权威 D. 顺应民族融合 【答案】A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人口减少,而土地面积没有减少,故地广人稀必须要多设置地方管理机构,加强对有效人数的管控,故选A;材料中并没有讲到州郡县主要在江南地区设置,排除B;郡县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强化中央集权不是为了强化君主专制,排除C;魏晋南北朝时期郡县的设置主要是在汉族统治地区,没有加强民族融合的特点,排除D。

5. 康熙统治后期,米价持续上涨,特别是康熙五十二年风调雨顺,不仅“田禾大收,即芝麻、棉花皆得收获”,是丰收的大好年成,然米价仍居高不下。这一时期米价的非正常上涨原因最有可能是

A.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B. 人口出现急速增长 C. 经济作物的扩大 D. 耕地的荒芜

- 2 -

【答案】A

【解析】康熙统治后期米价持续上涨的原因是这一时期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故A正确;材料没有提到经济作物的扩大,排除C;D显然不符,排除;人口急速增长是在雍正时期推行摊丁入亩之后,故B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需要掌握清代对外贸易的状况和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结合清代对外贸易的状况和影响即可得出答案。

6. 明代重要的戏曲作者,大都拥有进士科名,而话本小说的作者或编著者中,却少有举人、进士。出现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高雅与通俗文艺的不同价值取向 B. 士人与市民的不同文化观念 C. 江南与北方的不同区域特征 D. 戏曲与话本小说的不同消费方式 【答案】D

【解析】戏曲与话本小说的制作成本不一样,前者高于后者,举人、进士有官职和俸禄可以承担戏曲的高额投资,而平常文人则不能,故D正确;戏曲与话本小说同属于满足社会精神生活的公共产品(市民为主),不存在因为作者不同则体现高雅与通俗、文化观念差异之分,AB均排除;C表述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点睛: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民族艺术,这种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它融汇各个艺术门类(诸如舞蹈、杂技等)而出以新意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它精湛涵厚的表演艺术上。各种不同的艺术因素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通过演员的表演实现戏曲的全部功能。

7.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明朝统治者曾一度以‘心学’为‘诋毁先儒’、‘传习邪说’的‘向导’,而士子们则从王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思想启蒙。”其主要原因是王阳明 A. 否定孔孟权威

B. 否定“明天理,去人欲” C. 高扬人的主体地位 D. 强调致良知 【答案】C

【解析】王阳明强调内心反省达到良知,突显了人的主体地位,带有人性觉醒的意味,为后来追求平等的早期启蒙思想家所利用和发展,故C正确。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是以儒学为

- 3 -

基础,并未否定孔孟权威,排除A;仍然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儒家伦理纲常规范行为,并未否定“明天理,去人欲”,排除B;致良强调恢复善良本性,并不具有思想启蒙的内核,排除D。

8. 公元前451年之前,雅典男子与他们外国妻子所生的孩子可以获得完全公民权,而伯利克里改革后的法规只承认父母双方都是雅典公民的孩子拥有公民权。这一变化 A. 赋予女性公民参政权利 B. 提高雅典女性社会地位 C. 扩大了雅典公民的范围和权利 D. 实现从公民法向万民法的转变 【答案】B

9. 在一个古希腊雅典的储藏所人们发现了200多块刻有“提米斯托克利”名字的陶片。提米斯托克利是一位著名人物,公元前480年,他领导雅典人战胜波斯。显然这些陶片是为分发给那些写不好字的人的。这说明了雅典民主制 A. 体现了雅典全民监督的民主状况 B. 是比较完善的民主制度 C. 保证了社会各阶层平等的参政权 D. 大力维护普通公民的权利 【答案】D

【解析】雅典民主范围狭小,排除AC;材料没有体现雅典民主政治的其他制度和机理,排除B;由材料“这些陶片是为分发给那些写不好字的人的”,可见陶片放逐法大力维护普通公民的权利,排除D。

10. 早期阶段的罗马法规定:凡为法律行为,必须说固定的套话,做法定的动作等;若不依法定方式而为,或稍有差错,纵有意识表示,也没有法律效力。这表明早期罗马法 A. 不尊重当事人意愿

- 4 -

B. 注重保护公民利益 C. 形式重于实质内容 D. 审判程序非常严密 【答案】C

【解析】“固定的套话”等字眼反映了早期罗马法太过于强调形式,即形式重于内容,B正确;早期罗马法也尊重当事人意愿,A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形式重于内容而非注重保护公民利益,C 排除;材料强调的是过于形式化而非审判程序严密,D排除。

11. “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十二铜表法》的上述规定集中体现了罗马法

A. 考虑周全,甄别案件性质 B. 宽容忍让,代表弱势群体 C. 叙述详细,内容庞杂繁琐 D. 司法不公,保护强者、富人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体现了同一犯罪事实的不同判罚,反映了罗马法能够甄别不同的案件进行判罚,考虑周全。故答案为A项。B项关注弱势群体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C项所说内容庞杂繁琐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特点

【名师点睛】罗马法是历次考试的重点内容。主要内容是以民法为主,调节的是人与人、人与财产之间的关系,保护私有财产的不受侵犯。罗马法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作为完备阶段,罗马法在维护罗马的统治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对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罗马法的影响如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对现在也有很大影响。 12. 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该思想家 A. 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 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 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 D. 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答案】B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