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管理》2013-2014(二)模拟试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23:05: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 企业战略管理 》试卷(模拟试卷)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5分)

1. 在增长率—市场占有率矩阵中,明星有较高的市场增长率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 )

2. 战略服从于组织结构,企业的组织结构的改变会影响企业战略的改变。( ) 3. 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适合于管理多元化的产业组合。 ( ) 4. 价值链包含三类活动,即基本活动、增值活动和辅助活动。 ( ) 5. 企业战略管理是以企业的全部为对象,根据企业的远期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

( )

6. 成本领先战略又称低成本战略,即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该企业过去的成本。

( )

( )

7. 在增长率—市场占有率矩阵中,金牛有较高的市场增长率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8. 战略服从于组织结构,企业的组织结构的改变会导致企业战略的改变。( ) 9. 职能制的组织结构适合于管理多元化的产业组合。 ( ) 10. 价值链包含三类活动,即基本活动、增值活动和辅助活动。

( )

11. 内部环境主要分析企业机会和威胁是什么,回答企业可以做什么的问题;外部环境主要分析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回答企业能做什么的问题。 ( )

12. 战略管理者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主体,他们是企业内外环境的分析者、企业战略的制定者、战略实施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战略实施过程的监督者和结果的评价者。

( )

13. 宏观环境因素分析的意义,是确认和评价政治、法律、经济、技术和社会等宏观因素对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选择的影响。 ( )

14. 新加入者威胁的状况取决于进入障碍和原有企业的反击程度。如果进入障碍高,原有企业激烈反击,潜在的加入者难以进入该行业,加入者的威胁就大。

( )

15. 企业独特竞争能力的战略意义是,它使企业超越竞争对手并获得较大的利润。

( )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在产品—市场演变矩阵中,当经营单位的产品处于成熟期并且竞争地位弱时,企业应实行的战略是

( )。

A、 发展 B、增加市场份额 C、维持现状或抽资 D、抽资或清算、放弃 2. 公司治理的核心是( )。

A、 董事会的构成及董事会的利益 B、股东和经理的关系及利益 C、资本提供者和经营者的利益 D、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所产生的种种问题

3. 在波士顿矩阵中,幼童是指那些相对市场占有率较( )而市场增长率较( )的经营单位。

A、 高、低 B、高、高 C、低、高 D、低、低

4. 纺织印染厂,原来只是将胚布印染成各种颜色的花布供应服装厂, 现在, 纺织印染厂与服装加工厂联合属于( ) 。

A、向前一体化 B、向后一体化 C、横向一体化 D、混合一体化

5. 在产品—市场演变矩阵中,当经营单位的产品处于开发期并且竞争地位强时,企业应实行的战略是( )。

A、发展 B、建立市场份额 C、维持现状或抽资 D、 市场集中

6. 一个某服装企业额在开发产品时坚持高质量、体现个性化色彩的原则。在营销理念上,主要是通过专卖店的方式进行销售,而且销售人员都通过专门的培训,要求他们掌握销售技巧并树立为顾客服务的理念和行为准则。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这个品牌产品的战略是:( )。 A、 总成本领先战略 B、差异化战略 C、目标集中战略 D、多样化战略 7. 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而言,( )能力最为重要。

A、 技术能力 B、人际关系能力 C、学习能力 D、概念能力

8. 钱德勒在1962年出版的《战略与结构:美国工业企业历史的篇章》一书中,研究了战略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得出这样的结论:( )。

a) 二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B、组织结构服从于战略 C、事业部制是实施企业战略的最佳模式 D、

战略服从于组织结构

9. 普遍认为,任何一种组织结构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情况,也不存在一种普遍的最好的组织方式,因此,人们提出了组织设计的( )。

a) 因地制宜理论 B、权变理论 C、随机制宜理论 D、情境理论 10. 在公司发展初期,最适合作为最高经理职位的人选( )。

a) 革新分析型 B、革新直觉型 C、保守分析型 D、保守直觉型

三、问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 如何进行竞争对手分析?

2、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是什么?

3、如何理解低成本战略?

4、如何理解战略与结构的关系?

四、论述题(共33分)

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企业技术标准竞争的看法。(18分)

技术标准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战略意义

企业报道 2013-11-27 09:13:33 阅读:438次

据长城所分析,知识经济时代的游戏规则,就是充分承认知识的经济价值,其具体体现为专利和标准。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家之间的关税壁垒和行政壁垒正在逐渐消减,但以知识产权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技术壁垒却在节节攀高。尤其是国际标准,包含了大量的知识产权和专利,在其对全世界发挥引导和规范作用的同时,也使标准的使用者躲不开其中的知识产权和专利。因此,相对于专利会影响一个或几个企业而言,标准的作用会更大,可能会影响一个产业乃至一个国家的竞争力。

技术标准的经济效益越来越突出。技术标准作为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技术支撑,对科技、效益、资源、环境都有着影响。同时,对于国家经济也有着相当的影响。德国标准化协会(DIN)历时两年的“标准化对经济的积极影响”调查与研究成果显示,标准化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标准化给国民经济带来的效益约为国民生产总值(GNP)的1%;标准化对国家的贡献远远超过了单纯的经济范畴,它对技术创新、外贸的发展、国家竞争力的提高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照此对GNP的贡献率来估算,2013年标准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贡献率将超过1100亿元人民币。

对企业而言,一方面,企业通过标准工作,可以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标准还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具体而言,技术标准对企业的作用如下:

(1)凡积极参加标准化工作的企业较之竞争对手,在成本控制和竞争力方面具有优势。企业还可以通过参与欧洲和国际标准化活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