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及对策-教育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18:25: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谈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及对策

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一个问题。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严重阻碍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延缓了我国教育前进的脚步。因此,本文试从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表现入手,分析其成因并进行反思,并回顾了历史上我国为解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所采取的措施,进一步提出治理该问题的对策建议,希望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

如何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整体协作。社会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有一些想法,特别是在学生的家庭作业方面尤为突出,集中表现在认为教师作业留得多、内容单一重复、批改不及时等。 一、造成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观念的“支配区”

笔者所在地区多年来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然而,据笔者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关注的焦点单一地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非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的培养。谁家孩子考上重点高中、考上名牌大学,在人们眼里那就是成功。在这种观念支配下,要想学习好就得多做作业,俨然成为整个地区的共识。于是,应运而生的民办教育机构、学习辅导班等就有了市场,而且日渐红火。

(二)家长认识上的“迷区”

笔者所在地区是一个农村乡镇,家长外出打工的中小学生家庭有很多,留守本地的家长,绝大多数从事建筑民工、海产品加工、温室草莓栽培等劳动。这些创收项目劳动强度大、耗时长,导致家长难以腾出更多的时间照管孩子的学习。能够有时间照顾孩子的往往是爷爷奶奶等隔代家长,他们自己看着急却使不上劲,苦于不知用什么办法能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迷惑之余,就认为孩子做的题越多就越能提高成绩。于是,自己给孩子额外留作业,或者干脆把孩子送到各类辅导班,从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三)目标教育监管上的“盲区”

虽然认定学生作业是教育监管上的一个“盲区”似乎有些言过其实,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现在关于课堂教学、学生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各种检查、教研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而单独将学生课业负担特别是家庭作业负担提出来进行专项研究、检查的活动却少之又少。由于缺少有效监管,使得部分校长习惯于只抓校内不抓校外。只要教师能把成绩提上来,就不管留什么作业、留多少作业,导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成了天天有人讲却天天没人管的“无政府”状态。

(四)教理念上的“误区”

学生作业的实质是旧知识的后续学习和新知识的必要铺垫,是教师科学掌握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手段,是教育教学不可或缺

的组成部分。然而,部分教师却对学生作业缺乏正确的认识。前些年,笔者所在单位教师队伍特别是班主任队伍年龄偏大,这方面的问题曾一度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问题,作业弥补。不向课堂要效率,课堂没有教好,学生自然掌握不好,出现问题怎么办?这时候,有的教师就搞起了题海战术,各种各样的练习册、参考材料满天飞,有的教师让学生统一购买一本又一本的练习册,而练习册质量良莠不齐,教师批改不及时甚至有的练习册完全放给学生自己做,家长对些颇有微词。

(2)学生犯错,作业惩罚。现在直接体罚学生的老师几乎没有了。可是,有的教师却笃信“作业惩罚”理论。学生一犯错,就拿起了作业惩罚这根大棒,错一个字写十遍、写一百遍,诸如此类的惩罚屡见不鲜。

(3)放学回家,作业控制。学生现在在校时间短,节假日多,有的老师总担心学生在家贪玩,于是,就尽可能地把学生回家后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不叫学生有一分钟闲暇。物极必反,长此以往,学生难免会对作业产生厌烦抵触情绪。

(4)任课教师各自为政。各学科教师布置学生作业时缺少沟通。一个教师已经布置很多了,而另一个教师仍然再加量加码,累加起来,学生自然不能承受作业之重。

在上述错误理念的指导下,作业的内容、形式、数量自然难如人意。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多知识性作业,少能力性作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