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选择题8大原则答题规律及小技巧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4 0:12: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考历史选择题 8 大原则答题规律及小技巧

高考历史选择题原则有哪些,答题规律是什幺,历史选择题有哪些答题 小技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做历史题目的特别好用的提分方法,欢迎阅 读。

1 历史选择题的答题答题原则一:从试题与教材的关系入手

高考命题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这就决定了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 可能存在着两种情况:一是“形散神聚”,粗略一看与教材不一样,而实际上 考查的却是教材知识;二是“貌合神离”,看起来跟教材差不多,实际上根本 就不是一回事。在解答问题的时候,前一种情况必须要联系教材,不借助教 材知识很难得出答案。后一种情况却不能受教材知识的束缚,一旦把教材知 识引入,就容易错选。那幺,什幺情况下该引入教材知识,什幺情况下不能 受教材知识干扰呢?这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来判断。 原则二:从材料与问题的关系入手

题干材料提供了多个信息,但设问可能只针对某一个信息,这时就应该特 别注意。设问的角度不同,答案也就不一样。所以准确判断命题者的问题指 向是避免出错的重要前提。 原则三:从材料与结论的关系入手

命题者提供的材料是解答问题的重要依据。既不能完全不顾材料,无中生 有;也不能任意扩展材料,生搬硬套。 原则四:从选项与选项的关系入手

正确认识选项与选项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得出答案。选项与选项之间的关系 有两种情况。

一是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如递进关系、并列关系、从属关系、对抗关系 等。

1 做错选择题的“十种表现”1.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匆忙答题。 2.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深层的含义思维不到位 3.历史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固 4.历史的阶段特征掌握不清楚不全面 5.历史与地理的结合缺乏空间思考 6.比较和迁移历史概念的能力欠缺

7.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分析能力欠缺 8.历史事件因果关系与结果混淆

9.不能准确区分主要原因(矛盾、目的)和根本原因(矛盾目的) 10.忽略题干中的关键词语

最适合高考学生的书,淘宝搜索《高考蝶变》购买 1 各种历史选择题解题方法 1、因果关系型选择题 (1)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列出的是原因,常出现 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

“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 是结果,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2)审题方法:

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 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

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

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 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

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3)解答方法:

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时间在前者一定是因。②运 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幺客观存在就 是因,主观意

识是果。③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同学们利用这

些基本理论就比较容易作出判断。

1、根本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健作用、决定作用 的最重要的本

质原因。根本原因一般是生产力、经济基础、社会存在、阶级本质、客观 规律或是事物的 内因等。

2、主要原因:是指在事物发展变化的各种原因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的原因。而在人

为和自然因素、内因和外因中,人为因素和内因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不 一定是根本原因,

通常主要原因一般不与根本原因并列于题中。另,命题中“最主要的原因” 实践中等同于 “根本原因”。

1 历史选择题八大干扰方式及对策一、“正反并存类”

【例 1】(新课标全国卷Ⅱ)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