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论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4:02: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改以来,已经完成了一轮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切实落实新课标理念,已成当务之急,主要是我们的许多老师还是在穿新鞋走老路。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我们必须要摈弃旧的理念,一定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要突出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要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首先是要了解学生原有知识的起点,要了解学生的起点,预习无疑就是一个良好的载体。学生一旦掌握了预习方法,就等于自己搭建起新旧知识的桥梁,同时能引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从而更深层次的获取数学学习技能,才能让课堂教学更有效、更厚重、更大气。 【关键词】小学数学 以学定教 顺学而导预习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做事亦如此,更何况是学习呢?笔者根据几年的教学经验,那么学生在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它又给我们的学生和课堂带来了什么? 一、预习使学生更加自立 1.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众所周知,良好的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要有教师正确的引导,要不懈努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我们要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预习,预习后都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有效的预习引导是关键,关键的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

去预习。除了要如何引导学生预习外,还要使学生明白预习的意义和作用。课前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上课前先自学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生便于从整体上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同时也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打下基础。 2.教给学生的预习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数学老师也经常布置学生去预习:”今晚预习下一课,从第几页到第几页”。就这样一句话,学生也就随便打开书走马观花看一遍,你说这样的预习有效果吗?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使学生能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地预习,才能取得良好的预习效果,才能为新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人认为,在起初指导学生预习时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预习单,让学根据预习单进行预习。在预习时要求学生做到”读、思、复、练”这四个字:

读:要做到细读,找出重点,划出不懂的地方,把不懂,不明白的地方作为上课学习的重点,这样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听课。 思:要做到深思,例题的预习,要分析例题的解题思路,解题依据,再根据解题思路和依据进行自行解答,再思考还有其它解法没有。定律,公式的预习,要注意它的推导过程,弄清来龙去脉,可先自己推导一遍,再把自己的推导过程和书本上的相对照,看看自己推导过程是否正确,然后,再思考还有其它的推导方法没有。概念的预习,要着重思考概念的本质属性,以及概念的严密性。数

学知识的逻辑性特别强,因此预习时还要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对不理解的地方先思考一番,这样才会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复:要做到先复习后预习的习惯,数学知识连续性强,如果前面的知识不理解没有掌握,后面的课程就无法学习,预习时发现学过的知识没有掌握和明白,就一定要在课前把学过知识通过复习,做到温故而知新。

练:要做到预习后独立尝试做一些习题,用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然后想一想还有什么不足,应怎样调整和改进,使预习做得更有成效。

通过预习方法的指导、训练,可以使学生学会预习,并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名言提示了一个道理:”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学习,就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繁杂的知识中吸取精华。”学生学会学习将终身受益,我们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的方法,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说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