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重点(下肢)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2/11 17:04: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八章 下肢

Nelaton线:侧卧,髋关节屈90~120度,自坐骨结节至髂前上棘的连线称为Nelaton线,正常时该线恰好通过股骨大转子尖,当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折时,大转子尖可移位于此线上方。

Kaplan点:仰卧位,两腿并拢伸直,分别从左、右大转子尖经同侧髂前上棘各做一条延长线,正常情况下,二线在脐上相交,其交点称Kaplan点。如一侧大转子因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脱位而向上移位时,此交点则移至脐下,并偏向健侧。

臀部

梨状肌上、下孔穿行的血管神经的关系?

答:梨状肌穿坐骨大孔出盆腔,与坐骨大孔上、下缘之间各形成一间隙,分别称为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

穿经梨状肌上孔的结构自外侧向内侧依次为臀上神经、臀上动脉和臀上静脉。

穿经梨状肌下孔的结构自外侧向内侧依次为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静脉,阴部内动、静脉和阴部神经。 坐骨小孔穿行的血管神经关系

答:坐骨小孔由骶棘韧带、坐骨小切迹、骶结节韧带围成。经坐骨小孔的由外侧向内侧依次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及阴部神经,它们从坐骨小孔入坐骨肛门窝,分布于会阴部的结构。

股前内侧区

大隐静脉的属支及临床意义和走行

答:起于足背静脉弓内侧端,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缘伴隐神经上行,经股骨内侧髁后方约2cm处进入大腿内侧部,与股神经内侧皮神经伴行逐渐向前上,在耻骨结节外下方穿隐

静脉裂孔汇人股静脉,其汇人点称隐股点。5条属支: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和股外侧浅静脉。大隐静脉好发静脉曲张。 前、内侧骨筋膜鞘的组成

答:前骨筋膜鞘:包绕股前群肌、股动、静脉、股神经及腹股沟深淋巴结。

内侧骨筋膜鞘:包绕股内侧群肌、闭孔动、静脉和闭孔神经。 股三角的位置,境界及内容

答:位置 股前内侧区上1/3,呈一底向上,尖向下的倒三角形

境界 上界:腹股沟韧带 外下界;缝匠肌内侧缘 内下界:长收肌内侧缘 前壁,阔筋膜

后壁 外→内 髂腰肌,耻骨肌、长收肌及其筋膜。

内容 外→内 股神经 骨鞘及其包含内容(股A、股V、股管及其深部淋巴结) 股管的组成内容及其股疝

答:其前壁由上向下依次为:腹股沟韧带、隐静脉裂孔镰状缘的上端和筛筋膜;

后壁依次为:耻骨梳韧带、耻骨肌及其筋膜;内侧壁依次为:腔隙韧带及股鞘内侧壁; 外侧壁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下口为盲端,正对隐静脉裂孔。

股管的上口称股环。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外侧界借纤维隔与股静脉分开。因股环的前、内、后界均为韧带,不能扩张,故股疝容易嵌顿。 收肌管的位置境界内容及其意义

答:收肌管位于股部中1/3段内侧。该管为三角形肌间隙,前壁是缝匠肌及其深面的腱膜,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壁为长收肌及大收肌.管的上口接股三角尖,下口为内收肌腱裂孔。主要内容有股动脉、股静脉、隐神经,股神经股内侧肌肌支和膝降动脉。 骨鞘的组成

答:腹部筋膜延伸到股部形成的漏斗形筋膜鞘,包裏股动脉、股静脉上端和腹股沟深淋巴

结.股鞘长约3~ 4cm,分为3个格,外格容纳股动脉,中格容纳股静脉,内格形成股管,

股后区

后骨筋膜鞘的组成

答:包绕股后群肌肉、坐骨神经、深淋巴结淋巴管。内结缔组织间隙上通臀部,下连腘窝 坐骨神经的走行,压痛点及安全侧

答:走行 起于骶丛,出梨状肌下孔,在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之间下降进入股后区行于大收肌和股二头肌长头之间至胭窝,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二终末支。 压痛点 在臀大肌下缘和股二头肌长头外侧缘夹角处. 安全侧为外侧 腘窝的境界和内容

答:位于膝关节后方,呈菱形。上外侧界 股二头肌,上内侧界 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内侧界和下外侧界分别为腓肠肌的内、外侧头,胭窝的底由,上向下为股骨的腘平面、膝关节囊后部(胭斜韧带胭肌及其筋膜胭窝的顶为胸筋膜.国窝内有4个重要结构,由浅到深 胫神经和腓总神经、胸静脉、国动脉及其分支,腘窝的间隙由大量的脂肪性疏松结缔组织填充,并有腘淋巴结沿血管排列. 小腿骨筋膜鞘的组成

答:前骨筋膜鞘:小腿前肌群 胫前动脉 颈前静脉 腓深神经 后骨筋膜鞘:颈后动脉 胫后静脉 胫神经 外侧筋膜鞘:小腿外侧肌群 腓浅神经 腓浅血管 腓骨颈骨折后的损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