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的原则-精选作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10:43: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的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是一项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只有在全面掌握其建立原则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科学的、经济适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才能正确使用与管理好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我们根据长期的课题实践研究和理论总结,提出了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七条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客观心理事实,要有科学、严肃的态度。

其一,测评工具的选择上要有科学性。我们要选择那些标准化心理测验,这种测验必须具备统一的内容、施测程序、评分方法及常模资料,且要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而那些在一般杂志或科普刊物上登载的、没有信度和效度的测验是不能使用的。 其二,施测时必须遵循严格的操作程序。由于各种测验都有其严格的操作程序,适用于特定场合与范围,施测时必须严格遵守。

其三,对建档过程中所获得的结果或信息,要进行实事求是地描述,要以科学、慎重的态度来解释,并结合学生的现实表现进行分析归纳,进而提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建议。 二、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过程中要树立系统观、整体观,系统地、多方面地搜集学生的各种信息,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和系统分析,以便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

其一,要全面系统地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即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本身要有系统性,要将反映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包括进去,以从整体上去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其二,测评工具的选择使用要前后一致。

其三,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必须定期进行。也就是说要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追踪研究,尽可能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变化规律,使建立起来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能系统地反映学生在教育条件下的心理变化过程。 三、动态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以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学生。由于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尚未成熟,正处在迅速成长的时期,随着学生心理的发展,原来所了解到的学生心理状况已不能准确地反映现时的心理特点,因此在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过程中要坚持动态性原则。

其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既要尊重学生当前的心理事实,又要以中肯的、友好的态度和发展变化的观点对待学生;既要认

识到学生心理在一段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又要注意到青少年心理的可塑性;既要在一个时间横断面上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性质与状态,又要善于在时间延续线上考查学生心理发展的潜力水平。

其二,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要随着学生心理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尤其是在个性、智力、心理健康等方面,要定期进行施测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培养建议。

其三,对于学生某一时期所表现的出某些心理问题,属于成长过程中的正常波动或暂时性的轻微失调,教师切忌机械套用某种诊断标准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标签式归类,而应以动态的视野寻求其心理机制的运行轨迹和外部影响的发展脉络。

其四,我们在使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时,不仅要研究已形成的心理品质,还要善于预测和发现那些刚刚出现并大有发展前途的好品格,以便创造条件使其发展。 四、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是指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过程中,应根据客观条件和实际需要灵活地搜集资料,而不应在程序、方法、形式、时间以及搜集人员等方面强求完全一致。

其一,要把常规搜集和随机搜集相结合。常规搜集是指依据资料搜集的计划、方案、程序,定时地搜集规定内容的资料,它是学生资料搜集的主要形式,能保证资料的系统性、规范性和连续性。随机搜集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随时地搜集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