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装配的技术规程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0:05: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轴承装配技术规程

滚动轴承一般由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组成,其中内圈的作用是与轴相配合并与轴一起旋转,外圈作用是与轴承座相配合,起支撑作用,滚动体是借助于保持架均匀的将滚动体分布在内圈和外圈之间,其形状大小和数量直接影响着滚动轴承的使用性能和寿命,保持架能使滚动体均匀分布,防止滚动体脱落,引导滚动体旋转起润滑作用。

所谓轴承游隙,即指轴承在未安装于轴或轴承箱时,将其内圈或外圈的一方固定,然后使未被固定的一方做径向或轴向移动时的移动量。根据移动方向,可分为径向游隙和轴向游隙。 角接触球轴承即向心推力球轴承,由于可装入较多的钢球,其径向承载能力大于普通球轴承,还能同时承受很大的轴向负荷或承受纯轴向负荷,其允许工作转速与深沟球轴承相近而支承刚性更强,但要求安装精确,对于轴线不对中误差很敏感,它一般不用来单独承受径向负荷,而在承受径向负荷的同时必定带来附加轴向负荷。这种轴承的变型品种很多,应用很广,常制成带15°、25°和40°接触角三种系列,接触角愈大,其轴向负荷能力愈高,但在高速时宜采用小接触角为宜。

这种轴承大都成对用于小跨度刚性双支承轴或精密主轴,使用时要仔细调整好游隙,改变轴承的内、外圈轴向距离,便可调整轴承的内部游隙,同时可将几套轴承并联安装并给予一定的预过盈量,可以提高轴承系统的刚性。

单只这类型轴承只能承受一个方向上的轴向负荷,同时需要配置其他轴承以抵消其附加轴向力,而成对安装时其附加轴向力即相互抵消,而且可以承受两个力向上的轴向负荷,并且具有两个方向的很强的轴向限位能力,成对安装一般采用两套轴承以其外圈宽端面相对(背靠背)或窄端面相对(面对面)两种安装形式,其中背靠背安装轴承系统的刚性最好。为便于成对或成组安装,有些轴承厂供应成对的、三套一组的和四套一组的等轴承,这样供应的同批轴承加工一致性好,使用时负荷承担较为均匀,附加轴向力相互抵消比较彻底。 常见的轴承内圈固定方式 1.轴肩固定

轴承内圈依靠轴肩和过盈实现轴向固定。适用于两端固定的支承结构,结构简单、外廓尺寸小。

2.弹性挡圈固定

轴承内圈由轴肩和锁紧螺母实现轴向固定。可承受不大的双向轴向载荷,轴向结构尺寸小。 3.锁紧螺母固定

轴承内圈由轴肩和锁紧螺母实现轴向固定,并有止动垫圈防松,安全可靠,适于高速、重载场合。

4.端面止推垫圈固定

轴承内圈由轴肩和轴端挡圈实现轴向固定,轴端挡圈用螺钉固定在轴端。固定螺钉应有防松装置。

适用于轴端不宜切制螺纹或空间受到限制的场合。 5.紧定套固定

依靠紧定套内孔的径向尺寸被压缩而夹紧在轴上,来实现轴承内圈的轴向固定。 6.退卸套固定

退卸套的夹紧方式与紧定套相同。但退卸套由于有特制螺母,轴承装卸方便,适用于径向载荷较大,轴向载荷较小的双列球面轴承在光轴上的固定。 常见轴承外圈的固定方式

1.止动环固定

向心轴承外圈带止动槽的可用这种固定方式。结构简单、轴向尺寸小。不能承受较大轴向载荷。

2.弹性挡圈固定

结构简单、装拆方便、轴向尺寸小。在轴承端面和挡圈之间加调整环,还可调整轴承的轴向位置,补偿加工、装配误差。适用于转速不高、轴向载荷不大的场合。 3.端盖固定

用于向心和向心推力轴承在轴端的固定。端盖可以做成各种形式,当端盖为通孔时,还可带有各种密封装置,适用于高速,轴向载荷较大的场合。 4.螺纹环固定

适用于转速高、轴向载荷较大的场合。螺纹环固定还可调节向心推力轴承面对面排列的轴承游隙,但螺纹环应有防松措施。 5.调节螺钉和调整盖固定

与端盖固定相似。这种装置便于在箱外进行轴承游隙的调节,调节螺钉应有防松措施。 轴承会损坏的原因

轴承属于精密零件,仅有部份的轴承在实际应用中损坏。

大部份的轴承损坏的原因很多——超出原先预估的负载,如非有效的密封、过紧的配合所导致的过小轴承间隙等。这些因素中的任一因素皆有其特殊的损坏型式且会留下特殊的损坏痕迹。因此,检视损坏轴的承,在大多案例中可以发现其可能的导因.大体上来说,有三分之一的轴承损坏导因于疲劳损坏,另外的三分之一导因于润滑不良,其它的三分之一导因于污染物进入轴承或安装处理不当。

轴承属于精密零件,因而在使用时要求具有相当的慎重态度,即使使用了高性能的轴承,如果使用不当,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性能效果,而且容易使轴承损坏。所以,使用轴承应注意以下事项:

(1)保持轴承及其周围环境的清洁

即使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灰尘进入轴承,也会增加轴承的磨损,振动和噪声。 (2)使用安装时要认真仔细

不允许强力冲压,不允许用锤直接敲击轴承,不允许通过滚动体传递压力。 (3)使用合适、准确的安装工具

尽量使用专用工具,必须避免使用布类和短纤维之类的东西。 (4)防止轴承的锈蚀

直接用手拿取轴承时,要充分洗去手上的汗液,并涂以优质矿物油后再进行操作,在雨季和夏季尤其要注意防锈。

不过,在某种特殊的操作条件下,轴承可以获得较长于传统计算的寿命,特别是在轻负荷的情况下。这些特殊的操作条件就是,当滚动面(轨道及滚动件)被一润滑油膜有效地分隔及限制污染物所可能导致的表面破坏。事实上,在理想的条件下,所谓永久轴承寿命是可能的。 轴承寿命

滚动轴承之寿命以转数(或以一定转速下的工作的小时数)定义:在此寿命以内的轴承,应在其任何轴承圈或滚动体上发生初步疲劳损坏(剥落或缺损)。 然而无论在实验室试验或在实际使用中,都可明显的看到,在同样的工作条件下的外观相同轴承,实际寿命大不相同。此外还有数种不同定义的轴承“寿命”,其中之一即所谓的“工作寿命”,它表示某一轴承在损

坏之前可达到的实际寿命是由磨损、损坏通常并非由疲劳所致,而是由磨损、腐蚀、密封损坏等原因造成。 轴承的装配 工艺要点

1、 承的安装必须在干燥、清洁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安装前应仔细检查轴和外壳的配合表面、凸肩的端面、沟槽和连接表面的加工质量。所有配合连接表面必须仔细清洗并除去毛刺,铸件未加工表面必须除净型砂。

2、 轴承安装前应先用汽油或煤油清洗干净,干燥后使用,并保证良好润滑,轴承一般采用脂润滑,也可采用油润滑。采用脂润滑时,应选用无杂质、抗氧化、防锈、极压等性能优越的润滑脂。润滑脂填充量为轴承及轴承箱容积的65%-80%,不宜过多。带密封结构的轴承已填充好润滑脂,用户可直接使用,不可再进行清洗。

3、 轴承安装时,必须在套圈端面的圆周上施加均等的压力,将套圈压入,不得用鎯头等工具直接敲击轴承端面,以免损伤轴承。在过盈量较小的情况下,可在常温下用套筒压住轴承套圈端面,用鎯头敲打套筒,通过套筒将套圈均衡地压入。 轴承安装后检验 :

轴承安装的正确与否,对其寿命及主机精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安装不当,轴承不仅有振动,噪声大,精度低,温升递增大,而且还有被卡死烧坏的危险;反之,安装得好,不仅能保证精度,寿命也会大大延长。因此,轴承安装之后,必须进行检验。 重点检验项目如下: 1、检验安装位置

轴承安装后,首先检验运转零件与固定零件是否相碰,润滑油能否畅通地流入轴承,密封装置与轴向紧固装置安装是否正确。 2、检验径向游隙

除安装带预过盈的轴承外,都应检验径向游隙。深沟球轴承可用手转动检验,以平稳灵活、无振动,无左右摆动为好。圆柱滚子和调心滚子轴承可用塞尺检验,将塞尺插进滚子和轴承套圈之间,塞尺插入深度应大于滚子长度的1/2。当轴承的径向游隙无法用塞尺测量时,可测量轴承在轴向的移动量,来代替径向游隙的减小量。通常情况下,如轴承内圈为圆锥孔,则在圆锥面上的轴向移动量大约是径向游隙缩小量的15倍。

轴承的径向游隙,有些安装后不合格是可以调整的,如角接触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有些则是在制造时已按标准规定调好,安装后不合格也不能再调整,如深沟球轴承、调心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调心滚子轴承等。这类轴承安装后经检验若不合格,径向装配游隙太小,则说明轴承的配合选择不当,或装配部位加工不正确。此时,必须将轴承卸下,查明原因,加以消除后重新安装。当然轴承游隙过大也不行。

检验轴承与轴肩的靠紧程度一般情况下,紧配合过盈安装的轴承必须靠紧轴肩。 检验方法:

(1)灯光法。即将电灯对准轴承和轴肩处,看漏光情况判断。如果不漏光,说明安装正确;如果沿轴肩周围均匀漏光,说明轴承未与轴肩靠紧,应对轴承施加压力使之靠紧;如果有部分漏光,说明轴承安装倾斜,可用手锤、铜棒或套筒敲击轴承内圈,慢慢安正。

(2)规检验法。厚薄规的厚度应由0。03mm开始。检验时,在轴承内圈端面和轴肩的整个圆周上试插几处,如发现有间隙且很均匀,说明轴承未装到位,应对轴承内圈加压使其靠紧轴肩;如果加大压力也靠不紧,说明轴颈圆角部位的圆角太大,把轴承卡住了,应修整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