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观课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2:56: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年一次远程研修开始了,今天我观看了王惠老师执教的《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一课,在今天的观课活动中,我选择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作为自己的观察视角, 现将自己的观课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观察点选点说明

我选择的观察视角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此基础上,分为以下几个观察维度: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课堂气氛营造、师生双边活动、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达成、学习方式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处理。通过这几个维度的观察与诊断,旨在正确认识、了解教学中课程开发、师生的双边关系的处理,课堂教与学的关系。 二、观察结果分析:(总体评价、主要优点、教学建议) (一)总体评价:

让学生经历探究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算理,会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初步构建加减法认知体系,提高迁移的意识和计算能力。使学生感受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增强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自觉性。 (二)主要优点:

下面重点将在观察视角“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课程资源和创造性使用教材上、课堂氛围”等方面的优点作如下分析: 1、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1)、该教师能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创造性地利各种教学手段等常规媒体,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有利于学生观察、模仿、尝试、体验愉悦的教学环境,使数学学习更好地体现生活性和思维能力。

(2)、所利用的教学资源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学科认知发展水平,具有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教学资源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语言真实。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3)、 王惠老师适当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补充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数学教学中, 还给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丰富、真实的语言学习和体验的机会。

(4)、丰富的课程资源,较好地开拓了教和学的渠道,更新了教和学的方式,使数学教学更加真实、生动、开放和灵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5)、王惠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生活经验,尽可能创设了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应用于数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逻辑思维的能力。该部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仅起到点播启发的作用。 2、课堂气氛营造

(1)、王惠老师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在教学中,能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保持了高度的学习数学的信心,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感受;关注个体差异,能做到尊重学生个性,充分挖掘学生的不同潜能,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发展空间。 (2)、课堂教学中,教师尤其注意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本节课课堂教学气氛和谐,教学内容和步骤安排合理,课堂互动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如观察三幅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地进行板书,如:“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蓓蓓”满月时的体长是多少米?“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是多少米“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米? 在老师的调控下,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合作等方式学习和运用数学,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练习巩固的机会,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

(4)、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算理错误时,王惠能选择恰当的时机和灵活的方法恰到好处地处理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错误,体现了高超的教学智慧和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 3、师生双边活动

(1)、在教学中,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采用讲解、间接渗透、学生相互交流等方式,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应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提高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和语言交际的能力。

(2)、课堂上,师生交往是多向式、交互式的,既有师生的交往,又有生生的交往,这种师生与生生间的多向交往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 4、学习方式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分别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利用成功体验激趣 ,直观教学激趣等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学中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王惠老师主要采用操作法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营造积极氛围,激励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热情。

(4)、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强了师生交往,想方设法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给学生创设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较好地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善于探究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