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02植物营养学培养方案070328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8:47: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学科、专业代码__090302_ 名称__植物营养学__ 一、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及学术队伍

主要研究方向 1. 2. 3. 4. 植物营养与环境生态 植物营养生理及调控 植物营养与施肥 养分资源管理与信息技术 性别 男 男 男 男 女 女 女 男 男 出生年月 1962.11 1963.04 1963.06 1965.2 1971.09 1974.03 1972.01 1961.02 1963.05 职 称 教 授 教 授 教 授 教 授 副教授 副教授 讲 师 研究员 研究员 是否博导 是 是 是 是 是 主要研究 方 向 1、3 1、2、3 1、3 3 1 1、2 2、3 4 1 备 注 兼职 兼职 姓 名 学术带头人及主要学术骨干 顾明华 黎晓峰 李伏生 江立庚 张超兰 何 冰 唐新莲 谭宏伟 陈同斌 二、培养目标

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质量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一)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理论,逐步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服从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要求掌握植物营养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近代植物营养学的进展与动向;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较为熟练运用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的基本技术与方法,能独立从事以植物营养学为主及相关学科的科研、教学或专门技术工作;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胜任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农业技术管理部门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技术及管理工作。 (三)身体健康。

1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三、研究生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基本要求 总学分 34 分

其中 公共学位课 必修 3 门 共 7 学分

专业学位课 必修 4 门 共 10 学分 非学位课 选修 5-6门 共 12 学分 必修环节: 社会实践 共 2 学分

论文选题 共 1 学分 学术活动 共 1 学分 发表论文 共 1 学分

四、 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课程 类别 编号 1 2 学 位 课 程 3 4 5 6 7 8 非 学 位 课 程 9 课 程 名 称(中英文)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自然辩证法 Dialectics of Nature 基础英语 Fundamental English 高级植物营养学 Advanced Plant Nutrition 植物营养学专题 Seminar on Plant Nutrition 高级植物生理学 Advanced Plant Physiology 植物营养的土壤化学 Soil Chemistry For Plant Nutrition 高级植物生物化学 Advanced Plant Biochemistry 植物营养学研究法 Research Method For Plant Nutrition 现代仪器分析 Modern Instrumental Analysis 课内时数 40 40 120 70 40 50 40 40 30 学分 2.0 2 3 3.5 2.0 2.5 2.0 2 1.5 开课时间(学期) 2 1 1、2 1 2 1 2 1 2 10 40 2 2

2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课程课程 类别 编号 11 12 非 学 位 课 课 程 名 称(中英文) 高级生物统计 Advanced Biological Statistics 土壤植物营养分析 Analysis of Soil and Plant Nutrition 植物营养遗传及分子生物学 Genetics of Plant Nutrition and Molecular Biological Science 植物营养诊断 Diagnosis of Plant Nutrition 专业英语 English For Professional Purpose 第二外国语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根据研究方向的需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可以跨专业选修1-2门相关专业的课程。 植物营养学 Plant Nutrition 土壤学 Soil Science 课内时数 40 40 学分 开课时间 2 2 2 1 13 40 2 2 14 15 16 17 40 40 40 2 2 2 2 2 3 1、2 补本科课程 1 63 3 1 2 63 2.5 2 五、实践环节(社会实践)基本要求(包括时间安排、内容、工作量、

考核方式)

时间安排: 第一、二、三学期。 工作量:折合总工作量40学时。 内 容: 可以参加教学实践活动或亦可以社会实践活动。 1、教学实践:在教师指导下,主讲一定学时的本科课程和一定量的本科教学工作,包括:1、讲课3~5学时,2、上实验课 30~50学时, 3、课外辅导 30~50学时,4、批改作业 50~100份; 2、社会实践:在教师指导下进行1~2周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调研、科技下乡、技术推广服务等),要求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实践时间、地点、目的、内容等),并经指导教师审阅签字。 考核方式: 1、导师随堂听课、检查; 2、写出教学实践总结报告或提交有较高价值的调查报告(字数不少于3000); 3、导师写出评语,评出成绩,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