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设计方案说明书文本—-毕业论文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3:39: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 住宅建筑均为6层板式,总高度(檐口)18.35m。商业服务网点建筑总高

度4.85m。 1.3.3设计范围:

根据设计合同,本次设计范围是上述A地块各子项的建筑、结构、给水排水、采暖通风、建筑电气;以及红线范围内各种室外管线、场区道路、竖向等总平面内容。

不包括景观设计。燃气、热力等工艺设计亦由相应专业设计院配合设计。 1.5总指标

1.5.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总用地面积64440m2 2总建筑面积93162.3m2 3用电设备安装总容量4024kW 4日用水量721m3/d 5采暖热负荷 4295.988kW

表一: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1 2 其3 中 4

名称 总用地面积 总建筑面积 地上建筑面积 地下建筑面积 住宅建筑 单位 m2 m2 m2 m2 m2 数量 64440 93162.3 93162.3 备注 11

0 85481.24 其中 商业建筑 m2 7064.25 其中门房、垃圾收集点面积:50.65㎡ 配套建筑 m2 616.81 配套物业面积:566.16㎡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建筑基底总面积 绿地面积 容积率 建筑密度 绿地率 总户数 居住总人数 机动车停车位 非机动车停车位 建筑层数 建筑高度 m2 m2 hm2 % 户 人 辆 辆 层 m 18629.59 按照3.2人/户计算 均为地上车位 均为地上车位 22560.44 1.45 28.91% 35.01 905 2896 287 732 住宅地上6层,底层商业网点地上1层 住宅(檐口)18.35m,底层商业网点4.85m 各个单体子项分项面积见表二。

表二:各子项技术经济指标表

总建筑面积序号 楼号 (m2) 1 2 3

住宅建筑面积(m2) 6487.04 4018.32 2583.25 底商建筑面积备注 (m2) 1329.27 0 135.49 12

1号楼 2号楼 3号楼 7816.31 4018.32 2718.74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4号楼 5号楼 6号楼 7号楼 8号楼 9号楼 10号楼 11号楼 12号楼 15号楼 16号楼 17号楼 18号楼 19号楼 20号楼 21号楼 22号楼 23号楼 24号楼 25号楼 26号楼 27号楼南段 2246.42 2631.17 2412.36 3104.29 2413.29 2934.98 2647.25 3199.17 2521.38 3993.74 4010.2 4292.07 4314.46 4498.84 3908.1 4695.62 4058.88 4152.4 2260.85 9173.71 2313.15 1221.6 2246.42 2495.68 2412.36 2968.8 2413.29 2799.49 2647.25 3063.68 2521.38 3774.86 4010.2 4120.47 4314.46 4327.24 3908.1 4524.02 4058.88 4152.4 2260.85 7637.53 2313.15 0 0 135.49 0 135.49 0 135.49 0 135.49 0 218.88 0 171.6 0 171.6 0 171.6 0 0 0 1536.18 0 1221.6 13 26 27 27 27号楼北段 配套 总面积 1566.07 616.81 93162.3 0 \\ 85481.24 1566.07 \\ 7064.25

1.6需要注意的问题

1.6.1建设单位尽快从规划部门获取场地钉桩点详细坐标。

1.6.2吐曼河50年一遇洪水水位高度尽快落实,竖向设计更加具有依据。 1.6.3建设单位继续从规划部门获取城市外线管网详细定位数据。 1.6.4建设单位尽快与人防部门沟通,获取人防批文。

1.6.5因工程现场存在较厚的回填土,且该层土厚度较厚,因此本工程要求进行地基处理。结构设计中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50kPa,具体地基处理方案应由甲方另行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和施工。

1.6.6地质勘察报告中提到地下水对混凝土具有中等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中等腐蚀性。施工图中应明确采取防腐措施,拟采用地下基础部分的混凝土涂刷热沥青一道。

2总平面

2.1总平面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2.1.1建设单位提供的XX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测绘的1:1000地形图(2009年06月)

2.1.2建设单位提供的电子版红线图(缺乏坐标点)。

14

2.1.3 本工程采用XX市城市坐标系统,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2.2场地概述:

同总说明1.2。

2.3总平面布置及交通组织: 2.3.1总体布局:

用地形状为南北长、东西短的狭长地形。东西长105m,南北长507m。总体采用传统布局手法,在组团中部布置小区主干道,结合主干道设人行道,不强调人车绝对分流,减少道路交通面积,增加绿化面积。车辆可直达每一个院落。沿西、北、南侧用地红线外规划部门设置有隔离绿化带,可减少城市噪音对小区的干扰。

在规划设计中,采用了以组团院落为单元,住宅南北多层板楼的布局方式,分别以一进院落和两进院落为基本单元,交替错落布置。商业沿街布置。 2.3.2道路结构与交通系统

场地北侧有一现状场地出入口,另外,场地西侧中部,南侧各新开设一混行出入口。出入口距离城市道路交角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场地东侧中部开设一人行出入口。

规划条件要求沿街建筑控制线退用地红线10m。规划设置为外部环路。沿街住宅底层商业向外部环路开口,并设底商停车场。

场地北侧、南侧底商各开设一条应急消防通道,建筑物沿街长度不大于150m。沿街人行通道结合底商设置,间距不大于80m规范要求。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