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设备选型技术建议书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5:13: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盾构设备选型 20

有影响。由于盾尾密封油脂性能良好等要素的存在,最后省却了这种预备的更换,足见其“保油性”、“防蚀性”指标的重要性。另外,粘稠的油脂要能方便注入,可泵性很重要。而反映可泵送性的重要指标,按NFT 60139标准(系法国标准,NFT 60132相当于ISO 2137),即密封油脂在特定的压力温度(1 MPa、25℃)下通过一定管径的毛细管时的流量,以“g/min”表示,比较严谨。 3.6 测量导向系统

1)地面控制测量

地面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测量与高程控制测量。

a)地面平面控制测量。在隧道始发、接收位置各布置至少3个控制点,可组成大地四边形控制网,将南、北岸坐标系统联测,有效控制隧道贯通误差。

b)地面高程控制系统,采用二等水准路线由始发井至接收井(包括江中水准测量)进行精密水准联测来有效控制隧道高程贯通误差。

2)地下控制测量

a)导线控制。采用双导线终点闭合或单导线左右角观测法等有效测量手段来收敛地下导线终点自由度,确保盾构沿设计轴线掘进。

b)高程控制。地下高程采用隧道控制水准仪路线进行。隧道井下起算点以地面控制点传递求得,隧道内采用往返水准路线测量。

3)盾构机控制测量

盾构的控制主要控制其切口与盾尾平面与高程,主要通过观测安装在期内的盾构仪来实现,盾构仪包括前后标志点、坡度板等。盾构仪安装好坏直接影响隧道轴线及贯通误差,平面控制是由观测台观测前后标的水平角,继而求得切口与盾尾的坐标,然后与设计轴线作比较求得偏值;高程控制是由测台观测前标与后标的竖直角,求得切口与盾尾的高程,与设计高程作比较进而求得偏值。

4)定向测量

为提高测量精度,控制测量误差,通常间距400m~500m进行定向测量与水准测量。 5)盾构姿态自动测量新技术研究及应用

建立在全自动全站仪功能基础上,进而二次开发形成有自己特长的盾构机姿态自动测量及引导系统,其最大优势在于刚体空间三点控制原理的直接定位理论方法,形成了简捷而可靠的运行模式和方便的后维护。为隧道顺利推进和贯通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

盾构机定位要素。盾构机的定位要素主要包括了切口的水平偏差与垂直偏差以及盾

盾构设备选型 21

尾水平偏差与垂直偏差4个偏转要素与方位角(差)、旋转角和坡度(差)3个姿态要素。7个要素直接通过切口中心坐标和盾尾中心坐标解算出来,通过测定3个预先设定在盾构机内目标点的坐标,进而由3个点来解算处切口中心坐标与盾尾中心坐标。

盾构机根据隧道设计路线向前推进,其偏差通过(盾构姿态)实际轴线和设计轴线比较求得。

6) 国内外盾构隧道施工中测量盾构机姿态的常用测量系统

自动导向仪器有激光全站仪导向和陀螺仪导向两种,自动导向测量技术可全天候对盾构机姿态进行测量、控制,实时计算并显示盾构机姿态,具有人力投入小、测量频率高、对隧道掘进干扰小、测量速度高和数据处理快、数据和图象模拟能实时显示等优点,已成为盾构隧道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内外隧道施工中,测量盾构机姿态采用的自动测量系统主要有:德国VMT公司的SLS-T方向引导系统、英国的ZED系统、日本TOKIMEC的TMG-32B(陀螺仪)方向检测装置等。

激光自动导向系统主要通过固定在隧道成形管片上的全站仪对盾构机姿态进行测量。由于施工过程中各种意外因素可能导致盾构机上的激光接收靶位置变化,同时盾构千斤顶的作用会迫使已经就位的管片产生偏移甚至扭转,影响安装在管片上的激光经纬仪的位置变动,使测量产生较大误差,所以掘进一定里程后必须做人工复核。

根据本工程特点,建议配置激光全站仪自动导向系统,该系统需满足测量精度等级<2s,有效距离>200 m,并具备管片自动排序选型程序及盾尾间隙测量系统。

管环选型自动计算程序

盾构设备选型 22

7)掘进管理

盾构基本上按掘进的开挖面向前推进,所以,管理盾构机的倾斜度及其位置,同时管理拼装管片位置的工作相当重要。

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地质突变等原因盾构机推进方向可能会偏离设计轴线并达到管理警戒值;在稳定地层中掘进,因地层提供的滚动阻力小,可能会产生盾体滚动偏差;在线路变坡段或急弯段掘进,有可能产生较大的偏差。因此应及时调整盾构机姿态、纠正偏差。

a)姿态调整

参照上述方法分区操作推进油缸来调整盾构机姿态,纠正偏差,将盾构机的方向控制调整到符合要求的范围内。

b)滚动纠偏

当滚动超限时,盾构机会自动报警,此时应采用盾构刀盘反转的方法纠正滚动偏差。 允许滚动偏差≤1.2o,当超过1.2o时,盾构机报警,提示操纵者必须切换刀盘旋转方向,进行反转纠偏。

c)竖直方向纠偏

控制盾构机方向的主要因素是千斤顶的单侧推力,当盾构机出现下俯时,可加大下侧千斤顶的推力,当盾构机出现上仰时,可加大上侧千斤顶的推力来进行纠偏。

d)水平方向纠偏

与竖直方向纠偏的原理一样,左偏时应加大左侧千斤顶的推进压力,右偏时则应加大右侧千斤顶的推进压力。 3.7 泥水输送系统 6.7.1 泥水输送系统的构成

泥水输送系统由离心筛分系统、送泥(水)机构、排泥机构、其他机构构成,送泥机构将泥水送至掘削面,排泥机构将携带掘削土砂的泥水送至地表的泥水处理设备,其他设备主要指砾石处理结构、傍路机构、输泥管道延伸、中继泵等设备。 6.7.2 泥水输送系统设备

1)离心筛分设备:

离心筛分设备在满足工程最大需要(盾构全速掘进)的基础上预留足够的富余能力,通过计算及工程类比,本工程离心筛分设备处理能力需大于3000 m3/h,单组设备处理能

盾构设备选型 23

力不足时,需安设多组设备并行工作,筛分设备需具备粗颗粒预筛及细颗粒泥浆净化筛分功能,预筛颗粒>2 mm,泥浆净化细颗粒>0.04 mm。离心筛分机如右图:

根据本工程特点、参数及地质条件进行计算,泥水供给回路设计流量不得小于2,800m3/h,回路管(进浆管及排浆管)内径不得小于500 mm。盾构机上的回路设备应包括:

1)进浆管

为了减少压力损失,通常进浆管直径较排泥管大50mm。但是在靠近盾构机的部位,后继台车部位、阀门设置部位、伸缩管部位等位置,可使进浆管的直径与排浆管的直径相同。

2)排浆管

排浆管的管径取决于输送的砾径、土颗粒的沉淀极限流速、盾构的掘进速度、盾构外径等诸多因素。通常盾构外径越大,送、排泥输送量增大,送、排泥管径的直径也相应增大,经计算,本工程排浆管内径不得小于500 mm。

3)阀门装置

控制泥水流向的阀门切换装置,一般设置在盾构机后方的台车上。 4)伸缩管装置

随盾构掘进距离的延伸,多采用卷筒装置延伸配管。如下图所示

5)柱塞阀

柱塞阀是设置在伸缩装置后方的延长配管时确保泥水不从管内漏出的装置。该装置的作用是防止泥水飞溅与损失,避免泥水飞溅造成洞内污染。见下图。

盾构设备选型 24

6)进浆泵

从泥水处理设备向掘削面压送泥水,通常选用定置式泥浆泵设置于地表。

进浆泵参考技术参数表

容量 (m3/h) 2500~3000 最大颗粒粒径 (mm) 25 连接管内径 (mm) 500 压头 (m) 90~100 速度 (L/min) 700~800 功率 (kw) 700~100 7)排浆泵

将携带掘削土砂的泥水排向地表的泥水设备。通常选择转数可调的泥浆泵,设置在盾构机后方的台车上。

排浆泵参考技术参数表

容量 (m3/h) 2500~3000 最大颗粒粒径 (mm) 25 连接管内径 (mm) 500 压头 (m) 90~100 速度 (L/min) 700~800 功率 (kw) 700~100 8)中继泵

通常刀盘掘削下的土砂混入泥水,在排泥泵的吸力作用下,经排泥管道输送到地表泥水调整槽内。由于携带掘削土砂的原因,泥水排放阻力大,排泥压力下降快,为防止该压力下降,通常在管道途中设置中继泵,以确保排泥管道通畅。但送泥管道因泥水的密度、粘度均不大,故送泥管内的泥水压力下降小,通常不在送泥管通道设置中继泵。

中继泵

9)井下泵

井下泵的功能是将排放的泥水,从井下上升至地表的泥水处理设备中,通常选用转数可调的井下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