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十三章轴对称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4 14:03: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十三章 轴对称 13.1 轴对称 13.1.1 轴对称

1.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2.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对称轴、对应点. 3.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 4.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重点

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难点

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一、作品展示

1.让部分学生展示课前的剪纸作品. 2.小组活动:

(1)在窗花的制作过程中,你是如何进行剪纸的?为什么要这样?

(2)这些窗花(图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二、概念形成 (一)轴对称图形

1.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让学生尝试给它下定义,通过逐步地修正形成“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同时给出“对称轴”.

2.结合教材图13.1-1进一步分析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以及对称轴的位置. 3.学生举例,试举几个在现实生活中你所见到的轴对称例子. 4.概念应用:(1)教材第60页练习第1题.

(2)补充: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轴对称图形,它们的对称轴是什么?

(二)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

1.观察教材中的图13.1-3,思考:图中的每对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定义. 观察右图:

把△A′B′C′沿直线l对折后能与△ABC重合,则称△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

简称“轴对称”,

点A与点A′对应,点B与B′对应,点C与C′对应,称为对称点,直线l叫做对称轴. 3.举例: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例子吗?

4.讨论: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

(三)轴对称的性质

观察教材中图13.1-4,线段AA′与直线MN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你能说明理由吗? 引导学生说出如下关系:PA=PA′,∠MPA=∠MPA′=90°.

类似的,点B和点B′,点C和点C′是否有同样的关系?你能用语言归纳上述发现的规律吗?

结合学生发表的观点,教师总结并板书.

对称轴经过对称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在这个基础上,教师给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概念,然而把上述规律概括成图形轴对称的性质.

上述性质是对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来说的,如果是一个轴对称图形,那么它的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之间是否也有同样的关系?

从而得出:类似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个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三、归纳小结

主要围绕下列几个问题:

(1)概念: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轴,对称点; (2)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四、布置作业

教材习题13.1第1,2,3题.

数学教学应该选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之处进行,轴对称图形的认识的教学就是要抓住“对折”与“完全重合”两个关键之处.不然就是隔靴搔痒. 当“部分重合”与“完全重合”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也会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13.1.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2课时) 第1课时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能灵活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

重点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能灵活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 难点

灵活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

一、问题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线段是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线段的对称轴.那么,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有什么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

二、探究新知

(一)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教师出示教材第61页探究,让学生测量,思考有什么发现?

如图,直线l垂直平分线段AB,P1,P2,P3…是l上的点,分别量一量点P1,P2,P3…到点A与点B的距离,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性质的证明:

教师讲解题意并在黑板上绘出图形:上述问题用数学语言可以这样表示:如图,设直线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点C是垂足,点P是直线MN上任意一点,连接PA,PB,我们要证明的是PA=PB.

教师分析证明思路:图中有两个直角三角形,△APC和△BPC,只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便可证得PA=PB.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写已知,求证,自己证明.

学生证明完后教师板书证明过程供学生对照.

已知:MN⊥AB,垂足为点C,AC=BC,点P是直线MN上任意一点.求证:PA=PB. 证明:在△APC和△BPC中,

∵PC=PC(公共边),∠PCB=∠PCA(垂直定义),AC=BC(已知),

∴△APC≌△BPC(SAS).

∴PA=P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因为点P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一点,于是就有: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

你能写出上面这个命题的逆命题吗?它是真命题吗?这个命题不是“如果…那么…”的形状,要写出它的逆命题,需分析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将原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逆命题就容易写出.鼓励学生找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原命题的条件是“有一个点是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结论是“这个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此时,逆命题就很容易写出来.“如果有一个点与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个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写出逆命题后,就想到判断它的真假.如果真,则需证明它;如果假,则需用反例说明.请同学们自行在练习册上完成. 学生给出了如下的四种证法.

已知:线段AB,点P是平面内一点,且PA=PB.

求证:P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证法一 过点P作已知线段AB的垂线PC,∵PA=PB,PC=PC,∴Rt△PAC≌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