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8:21: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快乐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摘要:教育部明确提出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首先要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要有所突破,因而作为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则势在必行。快乐教学法通过优化结构,创设良好新颖的教学环境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等方面,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唤起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轻松快乐地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在上课的45分钟里都应该贯彻快乐教学的宗旨,并重视快乐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政治课,改革,快乐教学法

由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指出:“要把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课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新课标还指出:“必须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

但长期以来,在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思想的驱使下,我国思想政治课教学成为了应付升学考试的工具,考试成绩成为了衡量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主要标准,因此也导致了我们的学科教学关注的只是受教育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试能力的高低,很少注意到受教育者是否能通过学习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更是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另外,现行政治课文内容相对存在“繁、难、偏、旧”状况,且专门性、理论性知识较多,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实际生活,与其他学科知识相比较,让学生更有泛泛而谈、纸上谈兵的感触;而且,课本中虽然有一些插图和事例说明,但同样存在远离现实生活、老旧的状况,导致出现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对政治课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局面。因此学生思想中普遍存在政治课难学,难懂,难背,不想学的错误认识。

多年以来,虽然很多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改进,但思想政治课教未能从整体上改变“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教学状况。常常会发生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在课堂上长篇大论,学生却听得无精打采。学生中存在极严重的消极情绪,认为所学内容枯燥乏味,书上讲的和实际生活有很大的距离,或者干脆在课堂上充耳不闻,操练起数学或英语的习题,认为考前“稍微背一背,记一记就可以了。” [1]上课教师讲空道理,交待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考试时力争一字不差地答要点。学生通过政治课学习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条,不知道它们在现实中有什么用,

如何用,甚至觉得他们和现实是相矛盾的,是无用的东西,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怪有许多思想政治课教师喊出了“政治课没法上了”的哀叹。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使思想政治课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和呢?我看,除了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有获取知识的要求和能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果没有兴趣和主动性,如何培养能力呢?

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知识的获得、保持和应用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曾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德国教育家弟斯多惠说过:“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一个被唤醒的心灵的能量是巨大的,一个被唤醒的民族是可敬的。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担当其这个任务则是义不容辞的。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讲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快乐学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快乐学习法决不是嘻嘻哈哈地学习,而是自觉自愿地学,高高兴兴地学,主动积极地学,生动活泼地学,满怀信心地进取,快乐学习的理论依据愉快教学是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自身发展需求为依据,从情感入手,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或模式。

快乐学习法通过优化课堂结构,创设良好新颖的教学环境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等方面,使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

[2](P.3-4))习动机,唤起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掌握所学知识。

1.课堂中的快乐教学法 1.1 课前

1.1.1 注意首因效应,塑造良好形象

所谓首因效应,是指两个素不相识的或者随相识但没有打过交道的人第一次见面或第一次打交道时所形成的印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一印象”。①从外表特征看,一个人的身体、仪表、言谈、姿态、风度对留给学生的初次印象关系极大,虽然首因效应只是对一个人的初步的、表面的印象,但它对日后政治课教学产生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政治课给学生的印象就是一门枯燥乏味、严肃的课程,因而政治老师更加应该注重自己的外表和气质,从第一天做起,从第一节课做起,从自己做起,让学生对政治老师的形象彻底改观,间接地也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的印象有所改变。因此,政治老师并不能再以孔夫子的外表出现,而应在打扮上更富时代特征,更具有新时代教师的风范。在妆容上,教师最好可以以淡雅清新的妆容出现,搭配浅色提神风格的套裙,或者是休闲舒适的服装,也可以依据个人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又适合上讲台的服饰,打破以往教师就是一身黑衣裳的错误论调。当然,教师的衣着也有礼仪,原则上服饰的颜色最好不要超过三种,金银配饰更应该少而

精,避免给人一种暴发户或者“圣诞树”的感觉。另外,对于每一届学生的第一堂课,教师都要作最充分的准备,从衣着、表情、一直到讲课的内容、重点、难点、时间分配、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都要精心策划,就是开头第一句话如何说,结尾如何收场、都应做认真安排。实践证明,上好第一堂课,在学生心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不仅能赢得学生的敬重,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1.1.2 课前时事演讲

教师可适当结合当前时政,每节课前请一位同学漫说天下大事,让每个学生准备、由学生自由发挥和演讲一周以内时事或个人观点,不排顺序,原则上不点名,争取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关注时政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说”完后还可以加以评析,由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给学生以较大的自由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说”是政治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没有学生“说”的参与,不是一堂成功的政治课,而没有老是新思想、新智慧的参与与启迪的政治课,也不是一堂优质的政治课,而无师生智慧碰撞的政治课,是一堂失败的课。让政治课真正“亮”起来,只有将说进行到底。[3](P.92) 1.1.3 课前笑一笑

课前还可进行一些与课堂有关的小游戏和小幽默,让学生在欢笑声中开始新一节课的学习,给学生一个进入课堂的缓冲时间,引导学生注意力的迅速集中。 1.2 课堂中 1.2.1 快乐地导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政治课与恰当的导入是分不开的。巧妙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有利于学生主动配合,有利于师生双向的教学活动。一堂课如何开头,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由于教育对象不同、内容不同、开头各不相同。[4](p.51)以下列举集中可运用于快乐教学法的导入法:

寓言导入:如在讲“主观符合客观”这一节时,根据“主观必须符合客观”,讲述一个“画家画牛”的典故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故事描述的是“古时候有以为画家画了一幅两牛相斗图,甚为得意。他给朝廷的一些官员看,他们也都称赞不已,可是当他把此画给一位农民看时,这位农民却哈哈大笑,他说两牛相斗,为了用力击倒对方,它的尾巴永远是夹着的,绝不会高翘起来。画家听了之后面红耳赤,不敢出声。”[5](p.51)由此证明主观必须符合客观,画家的创作也必须符合生活实际。

又如,在讲解正确的就业择业观时,可以引用这样的例子:有一个自以为是的年轻人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就灰心地来到大海边,想以死了解自己的生命。这时候,正好有一个老人走过,老人问他为什么要走绝路,他说自己不能得到别人和社会的承认,没有人欣赏他并且重用他。老人听完后从地上捡起一粒沙子,让年轻人看了看,又仍在沙滩上,叫年轻人把刚才的沙子捡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