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储备的管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17:24: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潍坊科技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国际金融 授课人:刘若敏 课 题 教学目的与 国际储备的管理 课 时 2 理解国际储备的规模和结构管理;了解我国国际储备的构成及管理机构 要求 教学重点与 难 点 重点:国际储备的规模和结构管理 难点:国际储备的规模和结构管理 主 要 内 容 及 步 骤 备注 一、国际储备的规模管理 教 学 过 程 五、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管理 四、我国国际储备的管理机构及政策目标 三、我国国际储备的构成 二、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 授课效果分析总结

基本完成教学任务,授课效果良好

第二节 国际储备的管理

一、国际储备的规模管理

(一)国际储备适度规模管理的必要性

国际储备适度规模管理的必要性可以从规模失当对一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体现出来。国际储备作为一国调节国际收支逆差、稳定外汇市场的现实能力的标志,其规模不能过小,因为那样容易发生支付危机、经济脆弱,不利于一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同时,国际储备的规模也不宜过大,否则将产生以下不利的影响:

1、国际储备过多将人为地减少本国国民经济对其资源、物资的有效利用。

2、国际储备过多将对一国的通货膨胀带来压力。

3、国际储备过多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不利,因为它让国际社会认为该国具有充裕的资金,这样该国就可能失去享受国际金融组织低利息优惠贷款的机会,从而难以借助国际力量加快经济发展。

4、由于国际储备的构成中外汇储备占大部分,因此国际储备过多,其实质往往就是外汇储备过多,而外汇储备是一国存放在其他国家银行的国外资产,因此,难免要受到外汇汇率波动的冲击。

(二)国际储备规模的确定 1、国际储备的需求

国际储备需求是指一国为调解国际收支和防范汇率风险而应储备的外汇、黄金等资产的数量。

国际储备规模的下限是能保证该国最低限度进出口贸易总量所必需的对外支付要求的储备资产量,低于这一水平就要引发国际支付危机。它的上限应是可以应付该国最快经济发展速度,缓和任何偶发事件对国际储备资产需求时的规模。

下限又称经常储备量,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临界制约点,上限也称保险储备量。

影响一国国际储备需求的因素很多且很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储备需求同国际收支调节密切相关。

一方面国际储备需求受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的影响,调节机制越能顺利运行,国际收支失衡情况越轻缓,所需要提供的国际储备就越少。

另一方面,国际收支逆差的规模与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效力与速度也是影响国际储备需求量的重要因素。国际收支逆差差额越大,出现的频率越高,对储备需求量就越大;反之,对储备的需求量就会相应减少。 (2)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

一国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等于投资收益率与利息率之差。这一差额越大,表明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越高;差额小,则表明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低。受经济利益的制约,一国需求国际储备的数量会同其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成相反方向变化。 (3)汇率制度的选择

储备需求同汇率制度有密切的关系。如果一国采取的是固定汇率制,并且政府不愿意经常性地改变汇率水平,就需要持有较多的储备以应付国际收支可能产生的突发性巨额逆差或外汇市场上突然爆发的大规模投机。反之,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其储备的持有量就相对较低。 (4)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

发达的金融市场能提供较多的诱导性储备,这些储备对利率和汇率等调节政策的反应比较灵敏。因此,一国金融市场越发达,政府保有的国际储备便可相应越少;反之,金融市场越落后,调节国际收支对政府自有储备的依赖就越大。

国际储备可分为自有储备和借入储备。前者即一般意义上的国际储备,其包括一国的货币用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以及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后者指该国的国外筹措资金的能力,主要包括备用信贷、互惠信贷和支付协定及本国商业银行的对外短期可兑换货币资产,此又称为诱导性储备资产。

(5)货币的国际地位。

一国货币如果处于储备货币地位,它可以通过增加本国货币的对外负债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而不需要较多的储备;相反,则需要较多的储备。 (6)国际资金流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