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9 14:52: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版选修4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汉方闻此言,欲通使,(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语皆在《西域传》。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天子拜骞为中郎将,至乌孙,遣副使使大宛、康居、月氏、大夏,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摘编自班固《汉书·张骞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及成功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骞的历史贡献。(7分)
【解析】 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可以从西汉国力强盛对匈奴采取攻势和大月氏欲联络汉朝共同对付匈奴两方面回答。回答第二小问时主要结合材料“……月氏遁而怨匈奴。汉方闻此言,欲通使,(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归纳总结。第(2)问主要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反击匈奴、中外联系及中原地区与西域的联系等角度归纳总结,同时注意结合材料“……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天子拜骞为中郎将,至乌孙,遣副使使大宛、康居、月氏、大夏,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即可。
【答案】 (1)背景: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对匈奴采取攻势;大月氏欲联络汉朝共同对付匈奴。原因:利用匈奴和西域各族矛盾;皇帝的信任和支持;西汉国力强盛,张骞个人的优秀品质。
(2)贡献:为西汉抗击匈奴胜利创造了条件;加强了内地与西域各族的联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概终唐之世,对于唐太宗总是一味地赞扬,不允许也不可能出现贬斥的评论。五代后晋时,刘晌等编撰《旧唐书》,说:“贞观之风,到今歌咏。”这是有事实根据的。
宋代以后,对唐太宗及其“贞观之治”的评价基本上是肯定的,歌颂的,同时开始对他的个人品行有所非议了,对贞观政事的得失也有所评论了。……自宋、元至明、清,封建统治者之所以歌颂唐太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宣扬儒家的“仁政”。不少帝王如明朝宪宗、清朝康熙、乾隆皇帝等,都曾极力推崇《贞观政要》,把唐太宗视为治天下的圣君。
值得注意的是,南宋朱熹别有一番议论:“太宗之心,则吾恐其无一念之不出于人欲也,
直以其能假仁借义,以行其私。而当时与之争者,才能知术既出其下,又不知有仁义之可饬。是以彼善于此,而得以成其功耳。”
——赵克尧、徐道勋《唐太宗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的表现。(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唐至清,对唐太宗的评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10分)
【解析】 第(1)问 “贞观之治”的表现,从“盛世”的内涵入手,结合所学知识,主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繁荣进行作答;第(2)问 “变化”,从材料第一段中的“大概终唐之世,对于唐太宗总是一味地赞扬,不允许也不可能出现贬斥的评论”和材料第二段中的“宋代以后,对唐太宗及其‘贞观之治’的评价基本上是肯定的,歌颂的,同时开始对他的个人品行有所非议了,对贞观政事的得失也有所评论了”可分析出评价由对唐太宗持绝对的肯定态度到对贞观之治肯定,但对唐太宗的个人品行有所非议的变化。说明,对人物的评价要根据时代变化和时代的需要进行。
【答案】 (1)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国泰民安。 (2)变化:由一味赞扬,不许贬斥到基本肯定贞观之治,同时非议他的个人品行。 说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受时代变化的影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受政治力量的影响。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高丽人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元后期出任安西副都护,镇守西域。天宝六年(747),高仙芝率一万骑兵,历经艰难险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境内),俘其国王。经此一役,“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天宝八年(749),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不守蕃属之礼为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石国王子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唐安西四镇,与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战于怛逻斯城(在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军大败。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高仙芝的功过。(6分)
【解析】 第(1)问,提取材料信息“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并结合唐玄宗时期的对外政策、对外贸易、边疆政策与用人政策等分析回答。第(2)问,从直接与间接两个方面来回答其功过,可以从对唐朝统治、丝绸之路、开拓西域等角度来回答。
【答案】 (1)强大的综合国力;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对外贸易繁荣;积极的边疆政策;开放的民族政策与用人政策。
(2)维护唐朝统治;为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稳定做出过贡献;个人贪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朝的西域开拓。
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丘处机(1148~1227年),登州(今属山东)人,19岁时投入道教全真派。全真派是当时新出现的一个道教派别,主张兼修儒、释。丘处机潜心研习,成为一方道教领袖。其时黄河南北陷于战乱,全真派徒众剧增,成为蒙古、金、宋竞相争取的对象。
1220年,应成吉思汗之召,丘处机偕弟子西行,历时四年,行程万余里,到达成吉思汗驻跸的雪山(在今中亚地区)。成吉思汗常与他交谈,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成吉思汗深为认同,“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史载:某日暴雷异常,成吉思汗询问是何预兆,丘处机借此回答说:“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成吉思汗采纳了他的建议。
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撰写了《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记录了丘处机西行谒见成吉思汗的经历与见闻,流传至今。
——据《元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丘处机的意见被成吉思汗接受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处机西行的意义。(8分)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能获取有效信息。第(1)问结合材料中“丘处机潜心研习,成为一方道教领袖”“成吉思汗常与他交谈”“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等信息,从成吉思汗的目的、丘处机的才能与学识等角度回答。第(2)问从民族融合、元朝的统治以及文献记录等角度加以分析。
【答案】 (1)成吉思汗需要为庞大的统治区域寻求治理方法;丘处机学识广博;善于选择劝谏的方式与时机。
(2)使蒙古最高统治者较为深入地接触到中原的思想文化;为后来元朝的统治起了一定作用;留下了关于当时西域地区重要的文献记录。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海瑞,广东琼山人,1549年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谕,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得到提升,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
——摘编自《海瑞传》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海瑞治理地方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封建时代的“海清天”现象。(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