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综合法和分析法》教案(新人教A版选修2-2)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6 16:52: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数学:2.2.1《综合法和分析法》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 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一课时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一)

教学要求: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教学重点:会用综合法证明问题;了解综合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的特点,结合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1,试请此结论推广猜想. ??4”

aa11112(答案:若a1,a2.......an?R?,且a1?a2?....?an?1,则??....?? n2)

a1a2an1112. 已知a,b,c?R?,a?b?c?1,求证:???9.

abc先完成证明 → 讨论:证明过程有什么特点?

1. 已知 “若a1,a2?R?,且a1?a2?1,则二、讲授新课: 1. 教学例题:

① 出示例1:已知a, b, c是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a(b2 + c2) + b(c2 + a2) + c(a2 + b2) > 6abc. 分析:运用什么知识来解决?(基本不等式) → 板演证明过程(注意等号的处理) → 讨论:证明形式的特点

② 提出综合法: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 框图表示:

要点:顺推证法;由因导果.

b?c?aa?c?ba?b?c???3. abc④ 出示例2:在△ABC中,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B、C成等差

③ 练习:已知a,b,c是全不相等的正实数,求证数列,a、b、c成等比数列. 求证:为△ABC等边三角形.

分析:从哪些已知,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如何转化三角形中边角关系? → 板演证明过程 → 讨论:证明过程的特点.

→ 小结: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边角关系的转化;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内角和) 2. 练习:

① A,B为锐角,且tanA?tanB?3tanAtanB?3,求证:A?B?60o. (提示:算

tan(A?B))

- 1 -

114??. a?bb?ca?c3. 小结:综合法是从已知的P出发,得到一系列的结论Q1,Q2,???,直到最后的结论是Q. 运

② 已知a?b?c, 求证:

用综合法可以解决不等式、数列、三角、几何、数论等相关证明问题. 三、巩固练习:

1. 求证:对于任意角θ,cos4??sin4??cos2?. (教材P100 练习 1题) (两人板演 → 订正 → 小结:运用三角公式进行三角变换、思维过程) 2. ?ABC的三个内角A,B,C成等差数列,求证:3. 作业:教材P102 A组 2、3题.

第二课时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二)

教学要求: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教学重点:会用分析法证明问题;了解分析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提问:基本不等式的形式? 2. 讨论:如何证明基本不等式二、讲授新课: 1. 教学例题:

① 出示例1:求证3?5?2?6.

讨论:能用综合法证明吗? → 如何从结论出发,寻找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 板演证明过程 (注意格式)

→ 再讨论:能用综合法证明吗? → 比较:两种证法

② 提出分析法: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 框图表示:

2113. ??a?bb?ca?b?ca?b?ab(a?0,b?0). 2 (讨论 → 板演 → 分析思维特点:从结论出发,一步步探求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要点:逆推证法;执果索因.

1223133③ 练习:设x > 0,y > 0,证明不等式:(x?y)?(x?y). 先讨论方法 → 分别运用分析法、综合法证明.

④ 出示例2:见教材P97. 讨论:如何寻找证明思路?(从结论出发,逐步反推) ⑤ 出示例3:见教材P99. 讨论:如何寻找证明思路?(从结论与已知出发,逐步探求) 2. 练习:证明:通过水管放水,当流速相等时,如果水管截面(指横截面)的周长相等,那么截面的圆的水管比截面是正方形的水管流量大.

ll,截面积为?()2,周长为l2?2?ll2l2l2的正方形边长为,截面积为(),问题只需证:?()> ().

442?43. 小结:分析法由要证明的结论Q思考,一步步探求得到Q所需要的已知P1,P2,???,直到

提示:设截面周长为l,则周长为l的圆的半径为

- 2 -

所有的已知P都成立;

比较好的证法是:用分析法去思考,寻找证题途径,用综合法进行书写;或者联合使用分析法与综合法,即从“欲知”想“需知”(分析),从“已知”推“可知”(综合),双管齐下,两面夹击,逐步缩小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距离,找到沟通已知条件和结论的途径. (框图示意) 三、巩固练习:

1. 设a, b, c是的△ABC三边,S是三角形的面积,求证:c2?a2?b2?4ab?43S. 略证:正弦、余弦定理代入得:?2abcosC?4ab?23absinC, 即证:2?cosC?23sinC,即:3sinC?cosC?2,即证:sin(C?2. 作业:教材P100 练习 2、3题. 第三课时 2.2.2 反证法

教学要求: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教学重点:会用反证法证明问题;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讨论:三枚正面朝上的硬币,每次翻转2枚,你能使三枚反面都朝上吗?(原因:偶次) 2. 提出问题: 平面几何中,我们知道这样一个命题:“过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A、B、C不能作圆”. 讨论如何证明这个命题?

3. 给出证法:先假设可以作一个⊙O过A、B、C三点, 则O在AB的中垂线l上,O又在BC的中垂线m上, 即O是l与m的交点。

但 ∵A、B、C共线,∴l∥m(矛盾)

∴ 过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A、B、C不能作圆.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反证法概念及步骤:

① 练习:仿照以上方法,证明:如果a>b>0,那么a?b

② 提出反证法: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

证明基本步骤:假设原命题的结论不成立 → 从假设出发,经推理论证得到矛盾 → 矛盾的原因是假设不成立,从而原命题的结论成立

应用关键: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矛盾(与已知条件矛盾,或与假设矛盾,或与定义、公理、定理、事实矛盾等).

方法实质:反证法是利用互为逆否的命题具有等价性来进行证明的,即由一个命题与其逆否命题同真假,通过证明一个命题的逆否命题的正确,从而肯定原命题真实. 注:结合准备题分析以上知识. 2. 教学例题:

CPBAOD?6)?1(成立).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