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学习法的内涵及在中小学教育中的运用-最新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2 15:29: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行动学习法的内涵及在中小学教育中的运用

行动学习法是英国管理学思想家雷吉·雷文斯在1940年提出,并将其应用于英格兰和威尔士煤矿业的组织培训中,后来被广泛地用于教育领域。行动学习以实践活动为依托,以学习团队为单位,以真实的案例为对象,以小组成员的角色扮演为手段,以解决问题、实现个人和小组的发展进步为目标。行动学习的过程有助于我们对生活采取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帮助我们去克服生活上、思想上、情感上以及工作中的困难和障碍,引导我们主动正确地解决问题。下面从学习论、群体动力学、现象学、发展观、实践观几个视角剖析行动学习的哲学意义,并提出行动学习法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思路。 一、行动学习法的内涵 1.学习论的视角

(1)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行动学习的首要条件也是小组成员的自觉性、自愿性和积极主动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的重要性,同样,情境也是行动学习的一大要素,行动学习的项目必须是真实和鲜活的,行动学习的结果也是着眼于问题的解决和能力的提高以及个人的进步。由此可见,二者的核心观点是内在统一的。

(2)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

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探究自己的情感,从而学会与教师及班级其他成员的交往,实现自己的潜能。它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情感管理,在行动学习中,需要通过彼此关心和尊重,来有效地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表达。由此可见,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很多观点都映射在行动学习的过程中。 2.群体动力学的视角

群体动力学是20世纪4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勒温创立起来的,勒温认为,群体具有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有共同的行为规范、彼此相互影响、具有群体意识和归属感、都以实现某种共同目标为奋斗宗旨等特点。正是群体成员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才使得每个小组成员都不同程度地承担着自己的角色,如小组顾问、联络人、领导者、创新者等等。行动学习是基于小组协作的,在行动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目标是通过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使各自的项目得以进展、能力得以提高。由此可见,群体动力学理论为行动学习提供了最好的佐证。 3.现象学的视角

现象学是20世纪在西方流行的一种哲学思潮,现象学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对话主义思想,也即对话和交往,目的是使交往、对话的双方在开放性视域中超越现有的视域边界和历史视域的筹划活动,最终实现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相互理解和沟通。行动学习强调其小组成员在行动中要充分对话,相互协作,不但要积极、主动、有效地倾听和注意,还要对陈述者的陈述作出回应和询问,

通过交流和协商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得出一致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得到了尊重,同时个体和小组的学习经历和他们的感悟、体验也成为日后非常宝贵的学习资源。由此可见,现象学的重要观点和行动学习的理念是和谐一致的。 4.发展观的视角

从广义上来说,发展是哲学术语,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不断运动变化过程。发展是全方位的,是一种螺旋上升的运动,最终指向进步和成长。行动学习是发展式的学习。行动学习中的小组过程主要用于促进内在学习和深层学习,其中小组的作用在于对我们自己的世界观提出挑战,并帮助我们超越以往习惯性的反应,它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从“内部”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使个人或小组的发展得以实现。况且,“学习”本身的最终归宿也是指向发展的。因此,行动学习其实就是发展式的学习,二者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

5.实践观的视角

行动学习是建立在个人对经验的反思和行动的基础之上的,行动学习的项目或任务必须是真实的、鲜活的、来自实践的,“学习”的原始意义是为适应外界的变化和未来的生活,不断地练习,从而积累生存的本领。很多教育家和哲学家都将他们的学习理论和观点基于生活实践、基于个人经验的总结和反思感悟、基于实际问题的解决。由此可见,“知识从实践中得来,理论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