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鲁教版练习题2011中考题精选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5:54: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三单元 练习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B.常用氮气作食品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凡是无色、澄清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D.稀有气体又叫惰性气体,是因为其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2、按右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的现象是 ; (2)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是 ;

(3)冷却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为 。

3、达州市2011年5月20日空气质量报告:老城区空气污染指数为64,空气质量级别为Ⅱ级,空气质量状况为良,空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4、某兴趣小组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甲同学选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 ①写出仪器B的名称:______。

②甲同学应选取的试剂是MnO2和_______(填化学式),MnO2固体在该反应中起_______作用。

③除用排水法外,甲同学还可选择___ __法收集氧气。 ④实验前,甲同学先向仪器A中加入水,然后将导管放人水槽中,并打开仪器A的活塞,观察导管口是否有连续的气泡出现。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

5、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红色粉末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 6、下列对催化剂描述正确的是

A.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C.只有分解反应才需要催化剂 D.某些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7、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干燥氧气的装置: ..

电热棒足量(提示:分液漏斗可以防止气体外逸)

(1)写出图中标号d的仪器名称 。

(2)a中的药品是 ;c中试剂的作用是 。 (3)请说明如何改正装置中的两处错误 、 。 8、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强采用了右图所示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

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 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

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 (2)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25mL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22mL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l%(填“>”、“=”、

“<”)。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①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 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③加入铜丝量太少; ④加入铜丝量太多

(4)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学到的测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是 。 9、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中子数 B.质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10、用化学符号或者化学式填写: (1)2个氢原子 。 (2)五氧化二氮分子 。 (3)食盐水中的溶质 。

(4)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

11、竹炭的吸附能力是木炭的五倍以上,其主要成分竹炭纤维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6H10O5)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竹炭可用于净化室内空气 B.竹炭纤维属于有机化合物

C.每个(C6H10O5)n分子中含有6n个碳原子

D.竹炭纤维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0∶5

12、“酒驾”是当前热门话题之一。交巡警检查驾驶员是否饮酒的仪器里装有K2Cr2O7,K2Cr2O7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2价 B.+5价 C.+6价 D.+7价

13、低钠盐适合患有高血压、肾病、心脏病的患者服用,苹果酸钠盐(C4H5O5Na)是低钠盐的一种。请回答:

(1)苹果酸钠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2)苹果酸钠盐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C:H:O:Na= 。

(3)若某病人每天食用5.85g苹果酸钠盐,比食用相同质量的食盐(NaCl)少摄入钠元素多少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第四单元 练习题

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蓝色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2、下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 。 (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 (填“c端”或“d端”)通入。

3、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C+O2

点燃 CO2 B.2H2O

通电 2H2↑+O2↑

C.3CO+Fe2O3

高温 2Fe+3CO2 D.HCl+AgNO3===AgCl↓+HNO3

4、氢氟酸(HF)对玻璃有腐蚀作用,可用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也可用在玻璃仪器上标注刻度及文字。氢氟酸与玻璃发生的反应可以表示为:SiO2+4HF=X↑+2H2O,关于物质X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能含有氢元素 B.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硅元素、氟元素 D.X是一种氧化物

5、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未知数据计算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反应中的质量(g) 反应后的质量(g)

A.①为7 B.②为5 C.③为3.75 D.④为16.25 6、科学家提出:“硅是未来的石油”,制备粗硅的反应为:SiO2+C===Si+n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化学方程式中n=1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发生变化 D.硅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7、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应用涉及现代工业的各个领域。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做催化剂,可以使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迅速反应转化为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8、硅烷(SiH4)与甲烷的性质具有许多相似性,如在点燃的条件下,都能燃烧生成相应的氧化物。SiH4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SiH4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硅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a 10 6 ② b 10 2 0 c 0 3 ③ d 0 ① ④

第五单元 练习题

1、下列哪种试剂能鉴别出硫酸、氢氧化钠和氯化钠三种无色稀溶液( ) A.石蕊试液 B.稀盐酸 C.氢氧化钠稀溶液 D.氯化钾溶液

2、小烧杯中盛有含石蕊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烧杯中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是

A.紫色——红色——蓝色 B.蓝色——紫色——红色

C.蓝色——红色——紫色 D.紫色——蓝色——红色 3、下表是一些食物的pH,胃酸过多的病人空腹时最宜食用的是 物质 PH 橘子 3~4 葡萄 3.5~4.5 牛奶 6.3~6.6 玉米粥 6.8~8.0 4、下图表示的是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回答下列问题: (1)厨房清洁剂显 性,在少量厨房洁洁剂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呈 色; (2)酸雨的酸性比正常雨水的酸性 (填“强”或“弱”);

(3)测量苹果汁pH时,pH试纸是否需要先用蒸馏水润湿 (填“是”或“否”)。 5、在做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有时需借助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完成。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滴入稀盐酸。此过程烧杯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A.由红色变为蓝色 B.由蓝色变为红色 C.由红色变为无色 D.由无色变成红色

6、电解水实验可以确定水的组成,甲、乙、丙三位同学对电解水后液体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电解水后的液体一定呈中性吗? 【查阅资料】图Ⅰ所示装置可用于电解水实验; 硫酸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讨论】三位同学分别向U型管中加入含有酚酞的硫酸钠溶液,接通直流电,观察现象,电解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

⑴实验中观察到管①电极附近的溶液迅速变红,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仍为无色,乙同学用PH试纸测定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PH小于7。说明管①电极附近的溶液呈 性,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呈 (选填:“酸”、“碱”或“中”)性。

⑵甲同学将实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图Ⅱ所示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立即消失,乙同学、丙同学将实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图Ⅲ所示分别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不完全消失。经讨论和分析,乙、丙同学的实验中溶液的红色不消失,原因可能是酸 。

⑶甲、乙、丙同学分别用蒸馏水洗涤U形管、碳棒等,再将洗涤液倒入自己实验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甲同学的溶液仍为无色。

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仍不消失。 丙同学的溶液中的红色 。

⑷甲、乙、丙同学分析了实验现象,为确证溶液的酸碱性,又进行了下列实验: 甲同学用 来测定溶液,原因是 。

乙同学向溶液滴加 ,使溶液中红色刚好褪去。因为造成⑶中溶液的红色仍不消失的原因是 。 【解释与结论】

用硫酸钠增强溶液的导电性时,电解后溶液混合均匀,呈中性。

【交流与反思】甲同学取55克质量分数为2%的硫酸钠溶液进行电解,消耗了5克水,刚电解后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甲同学的老师上课时用NaOH增强溶液的导电性,电解后溶液的碱性 ; 乙同学的老师上课时用H2SO4增强溶液的导电性,电解后溶液的酸性 。 【答案】:

【实验与讨论】⑴ 碱 酸 ⑵ 不足 (或酸溶液残留在管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