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反事故措施(2017年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20:29: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4.1.12新建直流(常直或柔直)工程换流阀功率模块单一故障不得影响其他设备和直流系统的运行,如故障功率模块少于允许的冗余模块数,不应造成保护动作,不应影响其他设备和直流系统运行。

4.1.13新建直流工程阀厅内每个阀塔均应预敷设各类型光纤的备用光纤。 4.2防止直流控制保护系统事故

4.2.1新建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中应满足在OLT、解锁工况下同一极高低端阀组换流变分接头控制方式一致,且档位差不超过一档。

4.2.2新建直流工程换流站最后断路器保护功能应可通过出口压板或控制字方式投退。整流站该功能为退出状态,逆变侧为投入状态。当逆变站的交流出线多于三回时,不设置最后断路器保护功能。

4.2.3新建直流工程在设计阶段须明确控制保护设备室的洁净度要求;在设备室达到要求前,不应开展控制保护设备的安装、接线和调试;在设备室内开展可能影响洁净度的工作时,须采用完好塑料罩等做好设备的密封防护措施。当施工造成设备内部受到污秽、粉尘污染时,应返厂清洗并经测试正常后方可使用;如污染导致设备运行异常,应整体更换设备。

4.2.4新建直流工程直流控制、保护装置应按照“N-1”原则进行装置可靠性设计,除直接跳闸元件外,任何单一测量通道、装置、电源、板卡、模块故障或退出不应导致保护误动跳闸或直流闭锁。设备供货商应按该原则进行厂内可靠性测试,并提交测试报告。工程现场调试阶段应在系统运行工况下,按该原则开展装置模拟试验。工程验收需核查试验报告,并抽查复核试验有效性。

4.2.5新建直流工程光纤传输的直流分流器、分压器二次回路应配置充足的备用光纤,一般不低于在用光纤数量的60%,且不得少于3对(1对包含能量、数据光纤各1根),防止光纤故障造成直流长时间停运。

4.2.6新建直流工程控制保护屏柜顶部应设置防冷凝水和雨水的挡水隔板。继保室、阀冷室、阀控室通风管道不应设计在屏柜上方,防止冷凝水跌落或沿顶部线缆流入屏柜。

4.2.7新建直流工程直流场测量光纤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1、光纤(含两端接头)出厂衰耗不应超过运行许可衰耗值的60%;同时与厂家同种光纤衰耗固有统计分布的均值相比,增量不应超过1.65倍标准差(95%置信度);

2、现场安装后光纤衰耗较出厂值的增量不应超过10%。 3、光纤户外接线盒防护等级应达到IP65防尘防水等级;

4、设计阶段需精确计算光纤长度,偏差不应超过15%,防止余纤盘绕增大衰耗; 5、光纤施工过程须做好防振、防尘、防水、防折、防压、防拗等措施,避免光纤损伤或污染。

4.2.8新建直流工程电压、电流回路及模块数量须充分满足控制、保护、录波等设备对于回路冗余配置的要求。对于直流保护系统,不论采用“三取二”、“完全双重化”或可靠性更高的配置,装置间或装置内冗余的保护元件均不得共用测量回路。

4.2.9新建直流工程设计须明确直流滤波器是否为直流运行的必要条件,对于必须直流滤波器投入的直流工程,直流滤波器应采用冗余配置,防止单一滤波器故障造成直流停运。

4.2.10新建直流工程直流控制系统内的保护功能不应与直流保护系统内的保护功能相重复,原则上基于电压、电流等电气量的保护功能应且仅应设置在保护系统内。直流控制系统的保护功能仅限于与控制功能、控制参数密切关联的特殊保护。

4.2.11新建直流工程作用于跳闸的非电量保护元件应设置三副独立的跳闸触点,按照“三取二”原则出口,按照“三取一”原则发动作告警信号。

4.3防止其他直流设备事故

4.3.1新建及改造直流工程换流阀阳极电抗器冷却水管须具备有效防护设计,防止相互间或与其它元件异常接触造成磨损漏水。防护设计应包括但不限于:1、水管使用软质护套全包裹,避免裸露造成异常直接触碰;2、水管固定部位宜使用双重冗余紧固件,避免单一紧固件失效造成水管磨损漏水;3、水管布置、固定方式合理可靠,并需考虑运行振动空间裕度,防止水管之间、水管与其它元件发生非紧固性触碰。

4.3.2新建直流工程换流站交流滤波器配置须充分考虑设备的冗余可靠性,任一小组滤波器退出运行不得导致直流降功率或闭锁;在一小组滤波器停运维护状态下,任一小组滤波器故障退出不得导致直流闭锁。

4.3.3新建直流工程换流阀阳极电抗器冷却水管须具备有效防护设计,防止相互间或与其它元件异常接触造成磨损漏水。防护设计应包括但不限于:1、水管使用软质护套全包裹,避免裸露造成异常直接触碰;2、水管固定部位宜使用双重冗余紧固件,避免单一紧固件失

效造成水管磨损漏水;3、水管布置、固定方式合理可靠,并需考虑运行振动空间裕度,防止水管之间、水管与其它元件发生非紧固性触碰。

4.3.4新建直流工程换流站交流滤波器配置须充分考虑设备的冗余可靠性,任一小组滤波器退出运行不得导致直流降功率或闭锁;在一小组滤波器停运维护状态下,任一小组滤波器故障退出不得导致直流闭锁。

4.3.5新建特高压直流工程旁路开关位置传感器应采用冗余化配置,避免因单个传感器异常造成冗余阀组控制系统故障和直流无法运行。

5防止配网设备事故 5.1防止配网类设备事故

5.1.1严禁PT柜内避雷器直接连接母线。

5.1.2对于跨越铁路、公路、通航河道等的新建和改造的10kV架空线路,应采用独立耐张段或跨越段改电缆,跨越档内采用带钢芯的导线。

5.1.3新建和改造的环网柜必须具备完善的防误闭锁功能,包括防止带电误合地刀功能。

5.1.4同沟敷设两回及以上且有中间接头的中压电缆,或与其它管线同沟敷设且有中间接头的中压电缆(穿管或直埋电缆除外),电缆中间接头应采取防火防爆措施。

5.1.5新建和改建的低压台区绝缘导线,必须预装接地挂环。

5.1.6禁止低压导线使用裸导线。对不满足要求的须在2020年12月前完成改造。 6防止二次系统事故 6.1防止二次系统事故

6.1.1500kV线路,超过50km或多单位维护的220kV线路应配置集中式行波测距装置,不满足要求的,应于2018年前完成改造。对于已配置分布式测距装置的220kV线路,可不另行配置集中式行波测距装置。各单位应按照OS2主站建设架构,结合实际逐步建设省级和地级OS2主站测距功能,集中管理相关行波数据。

6.1.2为防止回路改变造成的保护误动和拒动,南方电网标准设计以外的设备在接入保护回路及跳合闸回路前,应按设备调管范围经相应的保护主管部门批准。

6.1.3厂站新投运设备的二次回路(含一次设备机构内部回路)中,交、直流回路不应合用同一根电缆,强电和弱电回路不应合用同一根电缆。

6.1.41.10kV(20kV、35kV)配网不接地系统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无中性点改造计划,均应配备小电流接地选线设备。运行设备未配置的,要在2018年12月30日完成改造。

2.各分子公司应全面梳理在运小电流接地选线设备,具备跳闸条件的装置应在2017年底前投入跳闸功能。

3.不具备跳闸功能或跳闸回路、选线装置运行年限超过12年、选线装置缺陷率高且厂家技术支持能力不足、选线跳闸准确率低于90%等情况应统一纳入改造范围。

6.1.5新建、扩建或改造的定值配合困难的110kV线路(如环网线路)应配置光纤差动保护。

6.1.6完善智能站运维管理工具。新建智能站应同步部署运维管理工具(含配置文件管理、虚实回路监视与告警、辅助安措等功能),已投运重要智能站(保护不正确动作可导致电力生产安全事故或一级事件的智能站)应尽快部署运维管理工具。

6.1.7新投运设备电压切换装置的电压切换回路及其切换继电器同时动作信号采用保持(双位置)继电器接点,切换继电器回路断线或直流消失信号,应采用隔离刀闸常开接点启动的不保持(单位置)继电器接点。

电压切换回路采用双位置继电器接点,而切换继电器同时动作信号采用单位置继电器接点的运行电压切换装置,存在双位置继电器备用接点的,要求结合定检完成信号回路的改造;无双位置继电器备用接点的,结合技改更换电压切换装置。

6.1.8装设了220kV备自投220kV变电站的220kV线路应装设双套光纤差动保护,不满足双套光纤差动要求的应在2020年前完成改造。

6.1.91.采用油压、气压作为操作机构的断路器,压力低闭锁重合闸接点应接入操作箱。 2.对断路器机构本体配置了操作、绝缘压力低闭锁跳、合闸回路的新投运保护设备,应取消相应的串接在操作箱跳合闸控制回路中的压力接点。断路器弹簧机构未储能接点不得闭锁跳闸回路。

3.已投运行操作箱接入断路器压力低闭锁接点后,压力正常情况下应能保证可靠切除永久故障(对于线路保护应满足“分-合-分”动作要求);当压力闭锁回路改动后,应试验整组传动分、合正常。

6.1.10采用弹簧储能断路器机构多次重合隐患整(调继〔2016〕10号):采用弹簧储能的非三相机械联动机构的断路器,线路保护(含独立重合闸装置,以下同)需要投入三重(或综重、特重)方式时,原则上只考虑单相偷跳启动重合闸功能,应退出线路保护“三相跳位启动重合闸”功能;无退出线路保护“三相跳位启动重合闸”功能的,应将“弹簧未储能接点”接入的线路保护“压力低闭锁重合闸”开入回路。

6.1.11新投运电压互感器的二次绕组二次电压回路采用分相总空气开关,并实现有效监视。对于已投入运行的母线PT二次三相联动空开,结合检修、技改等逐步进行更换;配置备自投装置且线路可能轻载的厂站应优先更换。

6.2防止通信装置事故

6.2.1为防止110kV及以上厂站通信专用电源系统故障无法及时发现导致全站通信电源全停的风险,2017年底要求在现有的通信电源远程监视系统中实现所有110kV及以上厂站通信电源的远程监控。

6.2.2依据《关于通报两起500kV站内计划施工误断通信光缆事件的通知》(调通【2016】4号),2017年底前完成所有110kV及以上厂站站内光缆标识、站内资料交底等整改。

6.3防止自动化专业事故

6.3.1中调自动化主站系统的SCADA服务器、FES前置直采服务器及SCADA、前置和AGC/AVC应用等重要设备和应用在检修情况下实现N-1冗余配置。

6.3.2SCADA服务器、FES前置服务器、AGC/AVC服务器的磁盘、电源、风扇,关系库、时序库存储阵列的磁盘,主干交换机、前置交换机的电源要做好备品备件储备,要求每种不同型号设备模块数量在10以内的至少备份1个,10以上20以内的至少备份2个,20个以上的至少备份3个。包括自备或者协议存储模式,均要求24小时到货。

6.3.3自动化系统服务器、工作站在应用平台完成启动之前应具备自动检查操作系统的时间功能,出现偏差应先采取校正操作。自动化系统关键应用的主备切换前应具备自动检查应用状态是否正常、主备实时库的重要数据是否一致、检查操作系统时间功能,出现问题应中止切换操作。不具备条件的采用手工方法核对检查操作系统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