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冰蓄冷空调形式的发展状况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4 7:47: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我国冰蓄冷空调形式的发

展状况

简介: 本文从冰蓄冷空调系统的 发展 过程出发,介绍了几种国内比较先进的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形式:冰蓄冷和低温送风系统、家用小型冰蓄冷系统和冰蓄冷和热泵相结合,简述了各种系统的特点以及 使用 过程中存在的 问题 。

关键字:冰蓄冷系统 低温送风 家用冰蓄冷 热泵 0 引言自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电力 工业 作为国民 经济 的基础产业之一,已取得长足的发展。我国近年来的总装机容量已达年增长1.5×107kW,1996年发电装机容量已居世界第二位[1]。但是,电力的增长仍然满足不了每年用电量5%~7%增长的要求,全国缺点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的改变。特别是近年来城市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建筑能耗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使得电力系统峰谷差急剧增加,电网负荷率明显下降。据统计,城市空调的用电负荷已占到城市高峰电力总负荷的40%以上,而空调的负荷特性和电力负荷特性基本相同,是造成电网峰谷荷差逐步加大的最主要原因。为此许多地方电力公司纷纷推出了峰谷分时电价政策,特别制定了针对蓄能空调技术推广使用的各种优惠政策,由此为蓄能空调广泛推广带来了契机。所谓冰蓄冷空调,即在夜间电网低谷时间

1

(同时也是空调负荷很低的时间),制冷主机制冷并由蓄冷设备将冷量储存起来,待白天电网高峰用电时间(同时也是空调负荷高峰时间),再将冷量释放出来满足高峰空调负荷的需要或生产工艺用冷的需求。这样制冷系统的大部分耗电发生在夜间用电低峰期,而在白天用电高峰期只有辅助设备在运行,从而实现用电负荷的“移峰填谷”。蓄冰空调技术正是从电力用户着手,参和电力调峰, 平衡电网,充分利用谷期电力,将部分峰期电力需求转移到谷期,削减供电量,减少电力建设投资,保护大气环境。利用冰蓄冷技术,还可转移50%[2]的高峰电力需求,对缓解高峰电力压力,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保护环境都将有巨大的 社会 经济意义。1、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发展过程冰蓄冷技术在空调领域的使用,从世界范围来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上世纪30~60年代,以削减空调设备装机容量为主要目标,以小冷机带动大负荷的冰蓄冷阶段。主要在一些周期性使用、供冷时间又很短的建筑物如教堂、 体育 馆、会堂中采用,旨在降低初投资。(2)上世纪70~80年代,以转移尖峰用电时段空调用电负荷为主要目的的“移峰填谷”的冰蓄冷阶段。主要在一些只在用电高峰时段使用空调的建筑物,如办公楼、大型商场内推广使用。对于单纯的冰蓄冷工艺,由于蓄冷过程需降低蒸发温度,因而降低了制冷效率及增加了制冷时的电耗,所以虽然表面上运行费降低了(由于实行峰谷电价差和其它优惠措施),但实际

2

电能消耗却增加了,而且总投资也高,偿还期一般在4年以上。(3)从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开始,除了转移尖峰用电时段的空调负荷外,又增加了利用冰蓄冷的“高品位冷能”,以提高空调制冷系统整体能效和降低整体投资及建筑造价、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和热舒适为目标的冰蓄冷空调阶段。2、现阶段国内冰蓄冷空调系统形式简介2.1 冰蓄冷和低温送风相结合目前 ,国内对冰蓄冷和低温送风系统的 研究 很多[3-7], 详细 分析 了系统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由于低温送风系统的末端装置对整个空调系统的性能有很大 影响 ,这方面的研究也很深入[8-10],说明了这种系统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2.1.1 低温送风系统在常规全空气空调系统中,送风温差一般控制在8~10℃,送风温度在15~18℃范围,如果系统有再热,则盘管出口空气温度可低到12℃左右。而在冰蓄冷系统中,利用低温冷水,可将盘管出口空气温度降到4~6℃,送风温差可达20℃左右,形成所谓“低温送风系统”。目前对空气输送能耗以及保温性能已经有了评价指标[4]:根据ASHRAE标准90-75规定,空气输送的能耗可用空气输送系数ATF(Air Transport Factor)来评价:式中 Ts—送风温差,℃; P—风机静压,mmH2O; Q—送风量,m3/h; η—风机,电机综合效率。低温送风系统的最大问题是防止空调器、风道、末端装置和风口的结露,评价保温性能可用下述 方法 :(1) 隔热系数 式中: TR—周围空气干球温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