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比较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9:10: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全过程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比较分析

作者:何兴军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7年第08期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原有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下社会发展的需要,并逐渐被处于时代发展前沿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取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鉴于此,论文针对全过程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内容进行分析,进而对两种工程造价模式的优缺点进行比较,以促进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a's urbanization is accelerating, and it the whole process of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mode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gradually being replaced by whole life cycle cost management mode which was in the forefro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it becomes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n view of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tents of whole process cost management and the whole life cycle cost management, and compares their disadvantages and advantag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development of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mode in China. 【关键词】全过程;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

【Keywords】whole process; whole life cycle; project cost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8-0012-02 1 引言

现阶段,我国所采用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是在建国初期,借鉴前苏联的传统定额管理模式的基本内容,并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改进而来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以具体的数额为预算基础,实现工程造价对工程实施过程的控制作用。而在现阶段,我国的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基本国情的主要问题已经发生了转变。沿用至今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已经与当代社会的发展严重脱节。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方向。 2 全过程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内容分析 2.1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内容

我国现阶段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主要采用定额预算的静态方法,来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进行控制[1]。在确保可行性的前提下,对整个施工阶段的投资预算、施工设计、投资招标及完工后的决算几个部分进行管理控制,以实现确保工程建设投资效益的目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来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强化管理在工程实施中的重要性,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实际的施工当中,其可以对管理模式进行全方位的控制,确保实际造价不超过预算造价。 2.2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内容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是大多数西方国家采用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其侧重工程管理的同时也加大了对决策的影响程度。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不仅对工程施工建设时期进行管理控制,而是一直延续到建筑工程的拆除阶段。在建筑工程的使用阶段以及运营维护期间,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确保建筑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营[2],从而提高建筑设施的经济价值,并通过管理降低运营维护成本。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最大的优点就能能够对建筑设施在生命周期内的工程成本进行连续跟踪审计。 3 全过程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比较分析 3.1 工程管理时间跨度对比

全过程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时间跨度的长短不同,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主要针对建筑项目工程的建设施工阶段,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在对建筑施工阶段进行控制管理的同时兼顾建筑设施的运营阶段[3]。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将建设和运维分离开来,不仅不能为建筑设施的稳定运营提供充分的保障,还会因为技术信息交流不到位,为建筑的维护带来严重的影响。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不仅涵盖了建筑施工阶

段的成本和造价问题,还对建筑设施的使用时期和运营维

护时期进行了科学合理的管理。相较之下,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比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时间跨度更长,对建筑设施的管理也更加合理,更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3.2 决策科学合理性对比

全过程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决策性主要体现在建筑设施的成本上。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主要看中项目工程的建设造价,对建筑设施的建造成本进行控制,对于这一点全过程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几乎没有差别[4]。但是,一个建筑设施的成本不仅仅局限于建筑设施的施工成本之上,建筑设施只有投入使用才能发挥其价值,所以使用阶段的成本也是建筑设施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英国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30年使用时间的建筑,其维护成本是建筑成本的5倍,而运营成本是建筑成本的200倍。由此可见,从长期的经济效益来看,建筑设施的运营维护成本远远超过建筑成本。与此同时,建筑设施的建设阶段与使用阶段的运营和维护有着很大的关联。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管理决策主要是以建设造价最小化为核心,对于建筑设施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考虑很少。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在进行造价管理的过程中,全面的考虑建筑项目建设成本和建成使用阶段的运营维护成本。坚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以生命周期成本造价最小化为核心,设计多种可行性方案,指导工作人员做好建设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的技术信息交流与准备工作。因此从决策的科学合理性角度分析,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比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更加科学合理。 3.3 设计优化难易性对比

在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中,也存在一些对建筑设施后期使用阶段运营维护的成本控制手段,但是相对粗糙,没有科学的计算方法对运营成本进行计算,导致与实际成本相差过大,缺乏参考价值[5]。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这种局限性,导致其难以实现建筑项目工程最初的设计目的。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在设计的初级阶段,就自觉地以建筑设施的生命周期成本造价为基础,全方位地考虑建筑项目工程的建设造价成本和试用期间的运营维护成本。科学合理的对建筑的整体进行设计,在施工期间选择正确的施工材料和施工手段,确保建筑设施质量的同时,从根本上实现降低建筑施工生命周期造价成本的目标。

由以上对比可以发现,全过程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相比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最主要的就是在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方面。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对工程造价的要求不断提高,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必须加快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发展,吸取国外先进成熟的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4 结论

全过程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特定阶段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时代是不停发展进步的,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不被时代淘汰。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是对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发展和延续,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做出的改变调整。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能够对建筑设施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管理,因此,必须加快这种模式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建立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在此次研究中,本文针对全过程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内容进行分析,进而对两种工程造价模式的优缺点进行比较,望此次研究能为全过程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在我国的应用、发展、创新有所帮助,从而促进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蔡瑛瑛.试论全生命周期与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比较分析与应用前景探讨[J].中华民居(旬刊),2014(24):36.

【2】季秋媛.关于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比较分析[J].福建质量管理,2015(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