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6 10:59: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西安饮食文化与西安小吃的英译
作者:师福荣
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11期
摘要:西安作为历史上的十三朝古都、未来的国际化大都市、闻名世界的旅游城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前来目睹西安风采,而“吃”作为旅游六大要素中的“首席代表”使得西安的饮食文化也愈加受到国外游客的广泛关注,因此西安小吃的成功英译也随之成为传播西安饮食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由于西安小吃由来已久且品种繁多,中西方在饮食观念上又存有差异,使得小吃的英译变得异常困难。为此,本文从西安饮食文化入手,结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性,提出西安小吃英译的几项基本原则和建议。 关键词:饮食文化 西安小吃 翻译原则
中图分类号:G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1-0060-02 一、西安饮食文化
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饮食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性。据记载,西安饮食文化开创于周秦,兴盛于盛唐。陕西作为中华饮食文化和文明发祥地之一,创造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多项之最。如周八珍是中国最早的席宴;伊尹,陕西合阳人,被公认为中国烹饪界厨祖;《吕氏春秋·本味篇》,伊尹与商汤关于烹饪理论与治国方略的谈话,被视为最早的烹饪理论典籍;唐时的烧尾宴是中国最豪华、最奢侈的宴席等。此外,在《陕西烹饪大典》中就记载了从周到唐的两百多种陕西古典名菜。
饮食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与全国各大菜系相比,西安饮食文化的味道更强、更重。西安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其悠久的历史密切相关,随着时代的发展,全国很多地方的一些传统民族小吃都消失了,而西安的很多小吃均完整地保留下来,近几年,很多著名的西安小吃还活跃在各大受欢迎的电视荧屏中,如《白鹿原》中的锅盔、《最后一个匈奴》中的羊肉泡以及《那年花开月正圆》中的水盆羊肉等,如今这些美食在西安的大街小巷仍随处可见,且依旧受人们欢迎,此外,这些美食的背后还蕴含着一个古老、动听的故事。像西安人最喜欢的一种小吃——黄桂柿子饼,据西安人传这是李自成于1644年在西安称王后,向北京发起进攻。但当年恰逢关中灾荒之年,临潼县的老百姓就把面粉拌在熟透了的火晶柿子上,烙成柿子面饼慰劳义军,并让他们带在路上当干粮吃,义军在百姓的支持下所向披靡长驱直入北京城。此后,为了纪念李自成及义军,每年柿子成熟,临潼百姓家家户户都要烙些柿面饼吃。又如上文提到的西安著名小吃——水盆羊肉,据西安人介绍这种小吃要与月牙烧饼同吃更美味,相传它的来历与月宫里的嫦娥有关。总之,在你享受西安美食和小吃的同时,你也在以另一种方式品读西安的历史和文化。
二、西安小吃英译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音译法
音译,是指用发音近似的汉字将外来语翻译过来,这种用于译音的汉字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只保留其语音和书写形式。在将汉语译为英文时,同样可借助于音译法。由于西安饮食文化历史悠久,许多菜名在翻译时很难找到相应的英文单词,这被称为翻译中的词汇空缺。周芳珠指出:“由于语际交际中的词汇空缺而造成的译文承载信息量小于原文承载信息量的欠额翻译时,往往可以采用引进及借用的方法。”音译法在菜名的翻译上非常普遍,比如“Mapo Tofu(麻婆豆腐)”,但并不是所有的菜品都可使用音译法,有些不为外国食客所熟知的小吃就不能用音译,比如西安著名小吃洋芋擦擦,如果音译成yangyu caca,外国食客肯定看不懂这道菜具体是什么。 (二)直译法
张培基指出:“所谓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采用直译法对西安小吃进行翻译可使外国食客对小吃的食材和烹饪技巧等一目了然,该方法比较适用于以原料和烹饪方法命名的小吃,比如摆汤面可直译为“noodles with hot and sour soup”。但也并非所有的小吃都适合直译,并且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性,直译的菜名可能会引起疑惑甚至误解,比如如果把夫妻肺片直译为“husband and wife’s lung slice(丈夫和妻子的肺切片)”,外国食客看了肯定会感到毛骨悚然,疑惑:人的肺是可以做来吃吗? (三)意译法
笔者在查阅相关资料时发现,2008年,陕西省商务厅在为迎接北京奥运会首次印发的经典陕菜、名小吃的中英文对照菜单服务手册中,大部分菜品的英文名均采用了意译法。意译是指忠实原文的内容,不拘泥于原文结构形式与修辞手法的翻译方法。意译主要强调目的语文化体系与原语文化体系的相对独立性,目的是把原文所表达的意思传递给目的语读者,如上文所述,西安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很多菜名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在英文中缺乏相应的语境,因此很难找到相对应的目的语,此时,我们可采用意译法对其进行翻译,比如“醉鸡”这道菜不可直译为“drunken chicken”,而应根据材料意译成“liquor-soaked chicken”。 (四)注释法
此外,对蕴含历史典故或文化内涵的小吃,以上三种翻译方法均不能单独地将小吃中原有寓意传递出来,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在音译、直译和意译后面加上注释的方法对其进行翻译,即注释法,采用注释法将小吃的历史典故或文化背景等解释清楚,目的是较全面地反映出小吃的物质内容和历史文化内涵。 三、存在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作为实用翻译中的一个独特部分,菜名的翻译既要严谨,又要兼顾其文化性和文采修辞等。经笔者调查分析发现,在已有的英文版中餐菜单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翻译的随意性和偶然性,望文生义,并且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比如中国著名菜品红烧狮子头被翻译成“Red Burned Lion Head”(被烧红的狮子头)。这种翻译就属于典型的望文生义。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当外国食客看到这种菜名时很多都被吓跑了,因为在他们看到菜名时怀疑狮子头可以用来做菜吗?因此,根据这道菜的原料应将其翻译为“Chunky Meat-ball”。在西安小吃的英译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当务之急是使其规范化和系统化,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对翻译理论的分析,结合已有的小吃翻译文本以及实际情况,总结出切实可行的小吃翻译理论和规则。 四、建议和对策
根据诺德提出的功能+忠实为中心的翻译功能理论,在对菜品名称进行翻译时,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找到合适的翻译方法,要力求做到所选翻译法与菜品英文名的统一,并且在翻译时,应遵循以就餐者点菜为依据,英文菜名应尽量表达出菜品的食材是什么,让目的语食客能一目了然。其次,诸多西安小吃均蕴含着丰富的陕西文化,在译文菜名中应尽量体现出其文化特色和烹饪方法。再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青年一代口味、审美的不断改变,菜名作为一种语言也在不断进化和改变,所以在对传统小吃进行翻译时,也应采取适当的流行词汇。最后,禁止对西安小吃以及中国菜进行乱译,因为不恰当的菜名译文会对菜品的形象、内涵以及声誉等造成损失,甚至会使外国食客对中华饮食文化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因此在翻译时要使菜谱的英文名规范化,使原文在翻译中得到准确无误的传达,以实现通过饮食弘扬我国饮食文化的目的。
总之,菜品名称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语言符号,其背后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菜名的翻译也不只是简单的语言翻译,同时还是文化的传递。译者在做菜名的翻译时必须熟练掌握两种语言,并且还要熟知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 参考文献:
[1]Nida,Eugene A,Charles R,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 E J Bill,1969.
[2]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3]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4]吴国栋 陕西烹饪大典[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 [5]周芳珠 翻译多元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责任编辑: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