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1:08: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学校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作者:许平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33期
摘 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基础性系统工程,学校教育要将学生从书本加课堂的封闭关系中拉到一个开放的生活德育场中,诱发道德体验,针对性、趣味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至关重要,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势在必行。
关键词: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原则 实施过程 实施意义及难题解决
开展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关系到国家未来前途的基础性系统工程。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做出了较为系统的政策导向,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当前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各种思想意识并存、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信息传播途径多样、速度加快的背景下,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甚至决定的作用,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如何将学生从书本加课堂的封闭关系当中拉到一个较为开放的生活德育场中,从较为封闭的、较为过分偏重知识传授的德育模式中走出来,进入现实生活关系,进入鲜活的生活场景,让未成年人的头脑中经常能够出现活脱脱的现实生活场景的转换,诱发道德体验,而不再是给予道德,就显得至关重要。目前学校德育教育的针对性、趣味性(吸引力)和实效性、可操作性,仍然是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从道德体验论的角度来思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就是重点来思考我们的学校德育流程能否入脑入心,换言之,就是说我们的德育工作是否真的有实效,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具有深厚的物质基础,能够增强可感性,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展学生视野,切实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一、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既要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突出课程的人文性、突出课程的选择性、突出课程的开放性、突出德育知识的综合性,又要做到与时代相结合、与生活相结合、与学分制相结合、与师生共同发展相结合、与教学模式相结合。因此,应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站在当今素质教育的高度上看,教育的发展应以人的素质发展为背景。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也应着眼于促进学生品德素质的发展,即不仅要引导学生学好生活知识和技能,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健康的心理,正确的道德评价,掌握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精神,而且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关心国家的生存和进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发展及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 2.一致性原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实现学校培养目标为根本任务,这与国家课程开发完全相吻合。国家课程开发在解决课程的基础性与统一性方面具有优势,是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基本原则性要求,其主体是忽略差异性而寻求共同性。而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侧重于学校学生实际,谋求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认知和指导、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 3.趣味性原则
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在选材与教学手段上,要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可以通过案例探究、学生感受、家长箴言、专家点评等方法来加深对知识和周边世界的理解,辨别真、善、美、假、恶、丑。如探讨“如何学会感恩”专题时,可先给学生设置一些来源于生活的场景小例,然后让学生谈代表性感受,家长的态度,专家分析,历史渊源、名言等,使学生在自我感知中,比较鉴别,形成正确的理念,养成良好的习惯。 4.实践性和创新性原则
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以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学生参与编写、实验探究为主线,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探索性。学生在编写、探究的实践中,通过观察、调查、假设、实验、资料查找等活动,取得对事物的亲身体验,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活动中发挥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德育的自我提升、品格的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如编写保护环境时,通过学生实地调查写出自己身边的污染及解决办法,让其能通过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编写与学习中受教育。 5.可行性和实效性原则
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教材内容的选择范围上要具有广泛性,由不同的课题、专题组成,具有可操作性、生动性,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能力特点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的区别,能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例如针对学生上网成瘾、吸烟等现象,从生理解剖、生活危害、恶果案例,展示吸烟的危害,使其由被动强制不涉猎不良网站、吸烟等恶劣行为向主动拒绝转变。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
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长期酝酿、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到计划性与阶段性相结合。它需要学校、家长、教师、学生的广泛参与,由学校专人制订出整体设想和规划,然后发放到领导、老师、学生及家长管理委员会人士中,共同参与、征求意见、反复论证、充实内容、不断完善,不应当也不能只局限于教师本位的开发。
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一般主要包含以下因素:(1)环境分析。要对学校的教育资源、人力、物力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适合本校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2)制定德育校本课程目标。要从认识、情感、心理、技能等方面制定切合实际的、利于学生发展的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标;(3)德育校本课程组织。要根据课程目标组织编写教材或按照总目标和子目标一边尝试实施,一边整理校本教材;(4)课程实施,要列入课程计划,对校本课进行教学,可以通过必修课、选修课或活动课来实施,也可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5)课程评价,与其他课程一样,德育校本课程的评价也是检验和落实校本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一环,把实际表现和理论掌握相结合,重在行为评价、发展性评价。 三、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意义及难题解决
1.开发与实践德育校本课程,能够提升学校的品位,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德育校本课程充分考虑家校之间、学校之间、学生之间的差异,能挖掘学校的潜在资源,照顾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个性,赋予了学校、教师一定的专业自主权,最大限度地切合学校和学生实际,体现学校的教育哲学思想,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实现教师成为课程的主动建构者,引导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2.开发与实施德育校本课程,能够激活学生品德提升的内驱力
系统化教育主要发生在学校,教师最能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表现、心理变化特点、知识、能力、兴趣等,并尊重学生的差异来设计教育活动,教育实施过程中,能够直接落实到学生,也最容易被学生认可和接受。如果德育教材内容来源于学生,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方式比较灵活,学习兴趣浓厚,特别在德育校本课程的系列活动中,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觉得有体现自己价值的地方。
3.开发与实施德育校本课程,与目前基础教育的师资状况、家庭教育之间仍存在较大矛盾 教师充当着校本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角色,当前我国人口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农村及城乡结合部的学校,一些文化素质较低的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有的甚至不能与社会德育规范协调一致。针对此种情况,社会公益组织和学校应加强家长学校的开办,形成社、家、校联动,才能保证德育实效,同时能够为教师编写教材、实施德育校本课程提供方便。 4.德育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等其他课程资源应有机融合
目前,学校普遍感到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同时启动,学校及教师都力不从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在考核中应将这三者相融合,增强课程改革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总之,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结合教育实际自主进行的课程开发,其主要特征在于充分考虑到教师的积极参与、学生的参与、学生的认知背景和需要、学校的主客观条件及所处地区的经济与文化水平,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必将给中学教育教学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给德育工作带来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