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地理复习提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 21:50: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赤道)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课本第5页图1.4)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指示东西方向。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指示南北方向。

3.纬度和经度 (课本第6页图1.6,第七页图1.9)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自转 地轴 公转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1

周期 约24小时 一年 形成四季;昼产生的自然现象 昼夜交替;时差;太阳东升西夜长短的变落; 化; 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地球公转示意图:课本13页图1.18

②节变化(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月,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图课本第14页图1.19)

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全年寒冷;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全年高温;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5.地图

1.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⑴比例尺

2. a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缩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b大小: 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所画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较详细;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所画实地范围较大,内容较简略

c表示方法: 文字式-----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40km;数字式----1:4000000(1km=1000m=100000cm); 线段式----(厘米化千米去5个0,千米化厘米加5个0)

⑵方向:a 一般情况下,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 b 指向标定向:箭

2

头所指方向为正北 方法是将指向标平移到参照点再确定方向 c 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 图例与注记: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和说明山高水深的数字

(3)地形图 ⑴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 ⑵分层设色地形图:能一目了然的看到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上部分。

⑶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坡度陡缓 2.海拔: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海拔差 3.等高线: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

山地 a.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内高外低 b.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c.山谷:等高线向高出凸出 d.鞍部:一对数值相等的等高线之间 e.陡崖:等高线重合处 f.等高线分布密集,坡度陡峻;等高线分布稀疏,坡度平缓 高原:海拔较高>500m边缘陡峻,内部较平坦 平原:海拔很低<200m地面平坦、起伏小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丘陵:海拔较低,有起伏,坡和缓

3. 提示:这里山脊和山谷都是上山的路线,山脊一般通向山顶,是登山路线,也是分水岭;山谷一般通向鞍部,是翻山路线,是汇水 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的分布

3

(1)概况: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海洋面积大,占7 1%,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海陆分布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无论我们怎样将地球平分为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七个大洲:①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②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世界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③岛屿----面积较小的大陆,世界最大的岛屿----北美洲的格林兰岛④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面积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⑤大洲: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称起来为大洲。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洲;平均海拔最高的是非洲,平均海拔最低的是欧洲;

七个大洲的分布①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非洲,主要位于西半球的有北美洲和南美洲。全部位于西半球的是南美洲和北美洲;②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亚洲、欧洲、非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欧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③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都是南极洲;④穿过赤道的大洲----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⑤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大洋洲和亚洲。⑥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是南极洲

大洲的分界:①亚欧的分界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②亚非的分界是苏伊士运河;③南、北美的分界是巴拿马运河;④亚、北美的分界是白令海峡;⑤北美、欧的分界是丹麦海峡;⑥南美、南极的分界是德雷克海峡;⑦欧、非的分界是直布罗陀海峡

3、四大洋①面积从大到小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②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四大洋的分布①太平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水温最高、水体最深)②北冰洋(面积最小、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③被三大洲包围的大洋是北冰洋④轮廓呈

4

“S”形的大洋是大西洋⑤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美洲、和北美洲之间⑥大西洋位于非洲、欧洲、南极洲、南美洲和北美洲之间⑦印度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非洲之间⑧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抱 二、海陆变迁

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运动(喜马拉雅山看到三叶虫:海洋——陆地)、海平面升降(台湾海峡看到人类活动痕迹:陆地——海洋)、人类活动(荷兰填海造田:海洋——陆地) 1、大陆漂移假说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其观点是: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的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证据:(1)大西洋两岸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弯曲形状的相似形(2)古生物学家发现,在目前远隔重洋的一些大陆上,古生物之间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3)古气候的证据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尤以古冰川的分布最有说服力。(4)最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是古地磁学的研究,借助与岩石的化石磁性,可以追溯岩石自形成以后所发生的水平运动情况。

2、板块的运动: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1)板块运动学说的内容:地表由岩石组成分为6个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在不断运动中(根据箭头判断运动方向);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课本42页图2.23板块构造图) (2)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最大) 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课本42页图2.23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

(3)证据:板块的运动可以分为张裂和碰撞挤压两种运动。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产生裂谷、出现新的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面积扩大将成为新的海洋----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运动;板块挤压碰撞时地表会形成山脉、海洋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