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初二上学期)语文《孟子两章》知识复习要点及练习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22 5:36: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8.《孟子两章》复习资料及练习

一、文言常识归纳

1、通假字

①“畔”通“叛”,背叛 (亲戚畔之) ②“曾”通“增”,增加 (曾益其所不能) ③“衡”通“横”,梗塞,不顺(困于心,衡于虑) ④“拂”通“弼”,辅佐 (入则无法家拂士) 2、一词多义

①之:七里之郭 / 封疆之界 / 山溪之险 / 兵革之利 / 畎亩之中 / 版筑之间 /鱼盐之中(助词,的)

环而攻之而不胜 / 委而去之(代词,代它,城)

亲戚畔之 / 天下顺之(代词,代他,“失道”者、“寡助之至”的人) 寡助之至 / 多助之至(动词,到)

天下之所顺 / 亲戚之所畔 (主谓之间,不译)

②而:委而去之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表承接)

夫环而攻之(表承接,一说修饰) 攻之而不胜 / 然而不胜者(表转折)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表并列)

③于: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从)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一说在) 困于心衡于虑 / 征于色发于声(在)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由于,因为) ④国: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家)

3、古今异义 1、池非不深也:护城河(古);水池,池塘(今)。

2、亲戚畔之:内外亲属(古);与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及其成员(今)。

3、委而去之:离开(古);到(今)。4、舜发于畎亩之中:起,被任用(古);出发,发现(今)。 4. 内容理解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是什么?天时、地利、人和。 2、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三里之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论述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①论述天时不如地利。②论述地利不如人和。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连用双重否定排比,起到什么什么作用?强调了什么?三个句子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

作用是增强文章的语势,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力。强调地利不足恃,只有“人和”才可以“域民”,“固国”,“威天下”。三句是按照治国顺序排列的,是递进关系,必须将前一个事情做好,才可能做好后面的事。

5、本文体现出的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人和是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君主只有施行仁政,才能取得民心,巩固天下。 6、全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列举战争中“攻城”、“守城”的事例作为例证。

类比论证——以战争中的事例作为例证,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列举事实,这些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列举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第1页 共6页

都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大业。目的是以事实证明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炼才能成就大业(逆境造就人才),从而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2、人经受一番磨练的目的是什么?(原文回答)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使其内心惊动,性情坚韧,原来所没有的才能得以增长,从而担当起上天下达的重大担子。)

3、造就人才的客观(外部)条件是什么?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艰难困苦的磨炼) 4、造就人才的主观(内部)条件是什么?

困于心,衡于虑。(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经历一番艰苦的思想斗争) 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人处于困境能激发斗志。

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论述了什么道理?怎样理解这句话? 论述了“死于安乐”的道理。这句针对国君提出,意思是说如果国内没有执法严格、敢于直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外面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国君就会耽于安乐。这样,国家常常会灭亡。

7、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8、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论述了什么?

第一段侧重论述“生于忧患”,第二段侧重论述“死于安乐”。 9、全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列举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从卑微到显贵的事例。

类比论证——从个人事例说起,在得出“困境出人才”这个观点后,转到统治者治国上,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事业的因素相仿。

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过磨炼的益处,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孟子,名 。 时期 学派的代表人物。

2、《孟子》是一部记录 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南宋朱熹将《孟

子》、 、 、 并称为“四书”。 二、解释一词多义:

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 )2、得道者多助( )3、伐无道,诛暴秦( ) ... 固: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 池: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池非不深也( ) .. 国: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三、解释加点词:

1、环而攻之而不胜( )( )2、夫环而攻之( )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4、兵革非不坚利也( )5、委而去之( )(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 ) .....四、翻译下面句子:

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第2页 共6页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的人才观。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畎亩( ) 傅说( ) 胶鬲( ) 法家拂士( ) ....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 。 困于心衡于虑 。 曾益其所不能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 )(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空乏其身 ( ) ...舜发于畎亩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 ..百里奚举于市( )( )苦其心志( )人恒过( ) ....5、翻译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

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C.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D. 国恒亡 则有去国怀乡 ....7、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 。 (用课文词语回答) 8、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9、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请写出与

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

10、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加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

[乙]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

第3页 共6页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