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课题结题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0/23 13:34: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保证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而在我校由于生源素质的差异或学生入学后自身发展的差异等原因,导致到了同一班级中的学生学习产生分化现象,从而出现一部分学习困难学生,这是一种普遍的教育现象。 2、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要改变学困生这一现状,就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特点、成因、转化策略进行研究。 3、学校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偏僻农村小学,各种的社会原因和家庭氛围造成学困生日益增多。要提高我校的办学质量,必须研究学困现象,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状。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学困生找出学习困难的原因,完成新课标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生在学习方面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对获得基础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从而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开拓新的思路。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使教师

真正做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使教师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4、尽可能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均衡的发展。学困生虽然在受教育的时间、地点、老师、策略等诸方面上与其他学生是均衡的,但是由于受家庭环境、学业基础、心理个性、意志品质各方面的影响,个体发展却极不均衡。不均衡的发展导致学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不健康更加重学生的不均衡发展,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学校、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教育家斯宾塞指出:“正确地进行教育不是一件简单容易地事,而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任务。”所以,怎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校、老师来说有许多的困惑。

5、缩小由于不同文化环境的家庭,各种类型的父母或监护人不当的家庭教育方法,造成的学生之间的差距,使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发展

6、消除社会不良风气,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此进行研究,认真分析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及时疏导学困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排除心理障碍,重新认识自我、塑造自我,促

进自我觉醒、自我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教育教学观念和方法,形成对学困生学习的新认识。本课题研究坚持以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学习理论为依据,以扎实的教学实践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探讨学困生成因,寻求科学有效的转化策略,形成比较系统的学困生教育教学经验,从而促进我校的素质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让学困生也能和其他同学齐头并进,真正落实学生的全体、全面发展。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1、少年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困生会产生自卑心理、戒备心理、逆反心理、厌学心理、孤独心理。同时,现代教育论又证明:学生——只要你给点阳光就灿烂。

2、新课程标准要求学校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均衡发展。同时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开放个性。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帮助学生感受学习、生活的乐趣,品尝解决困难后的愉悦,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

4、古今中外,诸如《丑小鸭》、《雪中送炭》等蕴含着深刻理论内涵的故事给学校、老师关于教育的启示。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及步骤 1、课题研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