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手术量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0/23 1:37: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共同性外斜视的手术疗效受术前斜视角测量方法、手术方式、手术量、眼轴长度、双眼知觉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手术方式和手术量的设计尤为重要。在共同性外斜视中,分开过强型和基本型适于行双侧外直肌后徙术治疗。据国内文献报道,每侧外直肌后徙1mm可矫正1.26~1.36°不等[4,5]。但外直肌后徙量与所矫正的斜视度并非呈线性关系,根据我们的经验,当外直肌后徙量在8mm以内(眼球解剖赤道之前)时,每1mm后徙所矫正的斜视度偏小;当外直肌后徙超过8mm(眼球解剖赤道之后)时,每1mm后徙所矫正的斜视度偏大。国外Parks最早提出双侧外直肌后徙手术量设计方案,认为对15△、20△、25△、30△、35△、40△的外斜视,应分别做4、5、6、7、7、8mm的双侧外直肌后徙[1]。Schwartz等认为对35△、45△、55△、65△、80△的外斜视,应分别做8、9、10、11、12mm的双侧外直肌后徙[2]。我们参照以上标准制定了本文双侧外直肌后徙手术量标准,并对手术病例统一采用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按去融合后最大的斜视角设计手术量,手术正位率为84.21%,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表明采用此手术定量标准治疗共同性外斜视是实际可行的。本组术后未矫正正位的9例中,欠矫率(7/9)高于过矫率(2/9);在欠矫的7例中,6例为恒定性外斜视(平均斜视角为-64.27△),仅1例为间歇性外斜视。此表明共同性外斜视手术失败的主要问题是欠矫,尤以大角度的恒定性外斜视为然。这可能因为:①大角度恒定性外斜视其眼外肌均发生了明显的继发性改变;②大角度恒定性外斜视其双眼单视功能破坏殆尽,不管手术后眼位如何理想,

在术后一段时间后眼位仍然会有分离倾向而产生欠矫。因此,我们认为对60△以上的大角度恒定性外斜视可适当加大手术量,或再做一侧内直肌截除,以便取得长期理想的眼位矫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