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3 14:21: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民间文学》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创作 流传2、口头性3、变异性4、《穆天子传》5、邯郸淳 《笑林》 6、《西洲曲》7、《民间文学》8、《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 9、田野作业10、全面搜集 加强研究11、民间文学 通俗文学12、干宝 《拾遗记》 《搜神后记》13、民间史诗 民间传说 民间故事14、农 儒 道 佛15、刘向 《说苑·善说》16、《燕乐》17、口头文学18、群体传承人 个体传承人19、口头性 变异性20、《燕乐》21、《五运历年记》。22、民间词23、《酉阳杂俎》 《叶限》24、秧歌戏系统、花鼓戏系统或滩荒系统、落子系统等。 25、玄奘 《大唐西域记》26、《古今风谣》 27、1984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 《中国歌谣集成》 28、《梅葛》、《创世纪》、《苗族古歌》29、中山大学 顾颉刚 钟敬文30、挂枝儿 山歌31、格萨尔王传 江格尔 柯尔克孜族32、汤姆斯33、魏晋南北朝、《搜神后记》34、文艺35、《 孟姜女故事研究集》36、《民间故事类型》37、郭沫若38、《 王贵与李香香》39、《白毛女》40、英国41、《创世纪》、瑶族的《布洛陀》;彝族42、爬山歌43、说故事44、阿凡提、徐文长或其他地方有名的汉族机智人物45、《格萨尔王传》、柯尔克孜族46、喜剧47、干宝 任肪 《搜神后记》48、《诗经》 《楚辞》49、歌谣学运动 周作人 刘半农50、《中国民间故事集成》 《中国歌谣集成》 〈中国谚语集成〉 51、白蛇传 牛郎织女 孟姜女 梁山伯与竹英台

二、名词解释

1、传说核

民间传说应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在民间传说的创作中,客观实在物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因此人们又将它称之为\传说核\。\传说核\可以是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也可以是一个地方古迹或风俗习惯等。如巫山神女峰的传说就是围绕名为神女峰的巨石创作的故事。 2、史诗

史诗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叙事长诗,它一般采用韵文或韵散结合的\说唱体\形式,它的主题严肃、题材重大,结构宏伟、格调庄严。史诗有的记叙一个民族在其原始发展阶段,对天地万物及人类起源所作的种种解释;有的则唱叙某个民族在形成过程中出现的部族迁徙,征战融合等重大事件。 3、再生态民间文学

再生态民间文学指经过整理和改编,转化为书面或视听文学样式的民间文学,这一类民间文学转变形态之后,重新走向千家万户,比以前传播更为广泛。 4、全面搜集

全面搜集就是要把全国各地区、各民族地各种体裁、内容、形式和风格的民间文学作品都搜集起来,为整理写定、推广和研究提供充足而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全面搜集具体表现为: a.对各种体裁的民间口头文学作品都应搜集;b.从内容上,优劣兼收; c.从时代上,新旧俱收;d.对同一类型作品得众多异文,应尽力搜集;e.从流传形式上,口头与书面作品均应搜集;f.对与作品相关的其它材料也要注意搜集。 5、集体性

集体性是民间文学的特征之一。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是指: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反映集体的愿望,集中集体的智慧,融汇着集体的艺术才能,为集体所享用的特殊文学。民

间文学的创作活动(包括流传中的再创作)是在集体中进行的。民间文学的创作与流传具有一体化的特点,多数作品一经创作便进入流传状态,它们的流传过程,同时也是广大民众参与作品再创作的过程。每一个传播者都自觉不自觉地对原作进行着某种程度的加工。从这一角度讲,千千万万个传播者也就是作品的创作者。 6、歌谣学运动

“五四”前后,我国文化界兴起了一个采集、整理、研究人民口头创作的诗歌、故事、谚语的新科学运动,即歌谣学运动。这个一开头就带有科学、学术性的活动,既是我国现代民间文学的开始,又是具有现代科学意义的中国民间文艺学的发端。

1918年北京大学在《北大日刊》上发表了征集歌谣的简章,开始了歌谣征集运动,当时,北京大学的校长是具有民主思想和科学态度的蔡元培先生,他提倡自由的学术运动,在学校里创造了一种自由、民主的学术气氛。在他的积极赞助下,任教于北大的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主持了这项工作。同年5月,他们在《北大日刊》开辟专栏,每期登载歌谣一首,称之为《歌谣选》,由刘半农主编。

1920年冬,北大文科教师们进一步组成了歌谣研究会。1922年北大研究所国学门成立。歌谣研究会归入国学门。同年12月17日,由蔡元培发起,刘半农、沈尹默编辑,开始印刷《歌谣周刊》。在《歌谣周刊》的发刊词里,明确提出了搜集歌谣的目的:

本会搜集歌谣的目的共有两种:一是学术的,一是文艺的。我们相信民俗学的研究在现今的中国确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业,……歌谣是民俗学上的一种重要资料,我们把它辑录起来,以备专门研究:这是第一个目的。因此我们希望投稿者不必自己先加甄别,尽量的录寄,因为学术上是无所谓卑猥或粗鄙的。从这学术的资料之中,再由文艺批评的眼光加以选择,编成一部国民心声的选集。意大利的卫太尔曾说“根据在这些歌谣之上,割据在人民的感情之上,一种新的‘民族的诗’也许能产生出来”。所以这种工作不仅是在表彰现在隐藏着的光辉,还在引起将来的民族的诗的发展:第二个目的。

仅从以上的发刊词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次歌谣学运动的学术性和科学性了。

《歌谣周刊》每期大都登载有一篇以上的理论文字。1923年,国学门风俗调查会、方言调查会成立以后,《歌谣周刊》又扩大了征集范围,“一切歌谣、故事、神话、风俗的材料,俱在搜集之列”。并且从63期开始,改进了征集方法,随时印发专刊。《歌周学刊》1925年6月停刊,并入北大研究所同年10月创刊的《国学门周刊》,共出96期。《国学门周刊》到1926年8月止,共出26期,实际上是《歌谣周刊》的扩大。

96期《歌谣周刊》,从收集到的一万三千余首歌谣中,选刊了近二千首,发表了歌谣和其它民间文学的有关论文近三百篇。此外,歌谣研究会还编印了《吴歌甲集》、《吴歌乙集》等8种丛书。

“五四”前后的歌谣学运动,一开始就具有了现代科学的要求和倾向。 虽然“五四”前后的歌谣学,“在种种方面仍然有着极大的限制,但是,从学术性格上说,它大体已经进入了现代的科学的境界了”,毫无疑问 ,这次歌谣学运动当视为我国具有现代科学意义的民间文艺学的开端。 7、花儿

是流传在西北高原甘肃、青海、宁夏一带的一种民歌形式。在当地汉族、回族、土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和藏族等民族中流传,基本上用汉语演唱。花儿多唱情歌,以花卉作比兴的叫多。当地人人会唱,象满山遍野的山花处处开放。其中每年夏季的莲花山花儿会是他们演唱花儿最为隆重的时节。花儿主要有两大流派:

河湟花儿:基本形式是四句一首,在整体上前两句和后两句相对称而成扇面对形式,显得整齐协调,每句七至十一个字,如《白牡丹令》:

远看黄河一条线,近看黄河是海边。

远看尕妹黄金莲,近看尕妹是牡丹。 洮泯花儿:,一般是三句一首,每句七言,多为三顿,称为“单套子”,也可以由两个“单套子”组成“双套子”,如:

你象园里大丽花, 折到我的柜上插, 看见花儿忘不了下。 8、民间歌谣

是人民创作的短小、抒情性的作品。它可以歌唱,可以吟诵。民歌和民谣的区别。 9、民间笑话

具有强烈喜剧性的故事。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喜剧性,即通过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荒谬对立,来激起人民的笑声,显示出创作者的批判精神。 10、创世史诗

创世史诗,人民又称之为原始性史诗或神话史诗,它是一个民族早期集体创作的长篇讲唱作品,它们都与早期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关,是人们在幼年时期对宇宙万物、人类社会的种种解释和看法,它显示民族早期的艺术才华和智慧。在我国的纳西族、瑶族、白族都流传有《创世纪》。 11、民间传说

民间传说应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在民间传说的创作中,客观实在物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因此人们又将它称之为“传说核”(词语解释:),“传说核”可以是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也可以是一个地方古迹或风俗习惯等。如巫山神女峰的传说就是围绕名为神女峰的巨石创作的故事(图像资料:)。 12、《民俗周刊》

1926年至1927年,北大一些教授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民间文学的新风也随之从北方吹到了南方。1927年冬,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成立了“民俗学会”,归属于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

1927年11月,学会创办了《民间文艺周刊》,由董作宾和钟敬文编辑,共出12期;1928年3月将该刊改为《民俗周刊》,由钟敬文、容肇祖、刘万章编辑,到1933年6月停刊共出到132期(含前12期),发表故事近400篇,研究文章300多篇,出版丛书及专号60多种,其中歌谣16种,故事传说11种,谜语5中,风俗和信仰12种,少数民族8种,民俗研究9种。

钟敬文先生在《民俗周刊》创刊号上发表的《数年来民俗学工作的小结帐》一文中,认为中山大学民俗学会以前的民俗工作中,最富于成绩的是故事、歌谣和民间谚语;而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工作则侧重于“信仰和行动”及“习惯”,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民俗。

《民俗周刊》在发行123期停刊后,又于1936年复刊,成为《民俗季刊》,因战事只出了8期。

在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影响下,厦门、福州、杭州等地区也成立了响应的学会。以中山大学民俗学会为基础的三十年代民俗学运动,把民间文艺的搜集和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 13、神话

神话出自希腊语,意思是“关于神祗与英雄的传说和故事”。英语中的“Myth”意为想象的或虚构的故事。

作为一个学科术语,人们对它的解释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定论,在西方神话的定义多达百余种,这主要是研究神话的学者来自不同的领域:神学家认为神话是对宗教真理的神秘解释;历史学家认为神话是虚构的或诗化了的历史;人类学家认为神话是未开化的人类的原始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