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18年高考第一次科目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含解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 17:22: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C. 用苏丹Ⅲ染液处理花生子叶切片后,50%的酒精能洗去细胞内油滴上的橙黄色 D. 用蛋白酶催化蛋清稀释液水解时,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清蛋白是否彻底被水解 【答案】B

【解析】本尼迪特试剂是检测还原糖的,若呈红黄色,说明匀浆中含还原糖,A错误;碘-碘化钾溶液是检测淀粉的,若振荡后溶液显蓝色,说明匀浆中含淀粉,B正确;用苏丹Ⅲ染液处理花生子叶切片后,50%的酒精是为了洗去细胞外的染液颜色,C错误;由于蛋白酶本身是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会出现紫色,所以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清蛋白是否彻底被水解,D错误。

14. 下列关于免疫系统功能异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过敏反应是机体对致敏原产生的强烈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B. 全球化会使人们接触更多的生物,但不会增加过敏的几率 C. 先天性免疫缺乏病的症状与AIDS相似,而且也是传染病 D. 不慎感染HIV后,若不及时治疗,传染他人概率会增大 【答案】D

【解析】过敏反应是机体对致敏原产生的强烈的特异性免疫反应,A错误;人们接触的生物越多,接触的致敏原可能就越多,也就越容易引起人们增加过敏的几率,B错误;先天性免疫缺乏病不属于传染病,C错误;不慎感染HIV后,若不及时治疗,HIV在体内繁殖增多,传染给他人的概率就会增大,D正确。

15. 下图是某同学进行“制作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时截取的4个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 该同学的装片制作过程依次为解离、染色、漂洗和制片 B. 依据细胞周期先后将图中4个时期排序,应为③①②④ C. 过一段时间后,图④的细胞将分裂成两个如图③的细胞 D. 分裂间期核内无染色体,所以不会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 【答案】B

【解析】分析图片,①为有丝分裂中期,②为有丝分裂后期,③为有丝分裂前期,④为有丝分裂末期。

在“制作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的活动中,装片制作过程依次为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A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图中4个时期排序应为③①②④,B正确;由于实验中细胞已经在解离时死亡,所以无法图④的细胞不会分裂成两个图③的细胞,C错误;分裂间期核内无染色体,但有染色质,所以会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D错误。

16. 下图是某同学进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活动时拍摄的显微镜下的细胞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所指暗线是细胞壁,它两侧的蔗糖溶液浓度会有较大的差异 B. ②所指亮区是细胞溶胶,观察不到细胞器是因为它们都是半透明的 C. ③所指暗区是细胞液,它属于细胞质,复原时也有水分子出液泡 D. ④所指亮区是细胞膜,该实验证明了它的选择透性与细胞壁不同 【答案】C

【解析】分析图片:①为细胞壁,②为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的间隙,③为紫色大液泡(含细胞液),④为细胞膜与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即原生质层。据此分析各个选项:①所指暗线是细胞壁,由于它是全透性的结构,所以它两侧的蔗糖溶液浓度没有明显差异,A错误;②所指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的间隙,B错误;③所指暗区是细胞液,它属于细胞质,复原时也有水分子出液泡,C正确;④所指亮区是细胞膜与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D错误。

17. 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都是传统的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过程中通常都涉及基因重组原理 B. 采用上述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具有所需性状的品种 C. 上述技术中,仅多倍体育种会育出与原物种生殖隔离的个体 D. 与传统育种比较,转基因的优势是能使物种出现新基因和性状

【答案】D

【解析】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过程中由于都涉及杂合亲本减数分裂产生花粉的过程,该过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所以A正确;不管采用那种育种技术,都是为了获得具有所需性状的品种,B正确;上述技术中,仅多倍体育种育出的多倍体与原物种存在生殖隔离,其余育种技术育出的个体都与原亲本的染色体数量相同,而不会出现生殖隔离,C正确;与传统育种比较,转基因的优势是定向培育出人们所需的性状类型,其转入基因并不是自然界不存在的新基因,所以D错误。

18. 下表为甲、乙两位同学用相同材料和试剂进行“探究酶的专一性”的活动过程。甲做了1~3组,乙做了4~6组。

单位:mL 组别 1%淀粉溶液 2%蔗糖溶液 新鲜唾液 蔗糖酶溶液 本尼迪特试剂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同学实验的检测试剂可换成碘-碘化钾溶液 B. 甲、乙同学单独做的实验都不能探究酶的专一性

C. 若组4出现阳性反应,则乙同学的实验无法证明酶的专一性 D. 甲、乙同学的实验组合在一起能排除更多无关变量的干扰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两位同学设计的实验过程,甲同学是用相同底物(淀粉)和不同的酶(唾液淀粉酶和蔗糖酶)探究酶的专一性,乙同学是相同酶(蔗糖酶)和不同的底物(蔗糖和淀粉)探究酶的专一性,都通过加入本尼迪特试剂检测是否有还原糖产生达到实验目的。 甲同学实验的检测试剂可换成碘-碘化钾溶液检测底物——淀粉是否被全部水解,A正确;结

1 3 2

2 3 1 2

3 3 1 2

4 3 2

5 3 1 2

6 3 1 2

合前面的分析,两位同学都能达到实验目的,B错误;组1和组4本身为对照组,若出现阳性反应,说明底物中混有还原糖,则无法证明酶的专一性,C正确;甲、乙同学的实验组合在一起能排除更多无关变量的干扰,如能同时排除两种底物是否分别混有还原糖,同时排除两种酶的催化活性等等无关变量,D正确。

19. 下列关于肌肉组织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通过ATP提供给各种生命活动 B. 糖酵解和柠檬酸循环为电子传递链阶段提供ATP和[H] C. 阻断电子传递链阶段的反应,柠檬酸循环的反应将不能持续 D. 阻断柠檬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阶段的反应,糖酵解不能持续 【答案】C

【解析】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只有少部分通过ATP提供给各种生命活动,A错误;糖酵解和柠檬酸循环为电子传递链阶段提供[H],B错误;阻断电子传递链阶段的反应,则不能产生[H],柠檬酸循环的反应将不能持续,C正确;阻断柠檬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阶段的反应,糖酵解可以继续进行,因为它可以继续进行无氧呼吸,D错误。 20. 下列关于“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用含32P的化合物培养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中只有核酸含32P B. 要用P标记噬菌体,可用既含P又含P的细菌培养噬菌体 C. 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搅拌就离心所得沉淀中有放射性 D. 若T2噬菌体的壳体也进入细菌,则无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A

【解析】用含32P的化合物培养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中凡是含“P”的化合物都可能含32P,A错误;要用P标记噬菌体,则只要含P的细菌就可用于培养噬菌体,B正确;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搅拌就离心所得沉淀中由于含大量带“S”的噬菌体外壳蛋白,所以沉淀物中有放射性,C正确;若T2噬菌体的壳体也进入细菌,两组标记实验的结果没有区别,所以无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

21. 一个种群内,XX、XX、XY、XY的基因型的个体均占22%,则b的基因频率为 A. 33.3% B. 43.6% C. 45.3% D. 50% 【答案】B

【解析】假设该种群有100个个体,根据题意可知:XbXb的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为1-4×22%=12%。

BB

Bb

b

B

35

32

32

35

35

32

32

31

所以b的基因频率=(22×1+22×1+12×2)÷[(22+22+12)×2+(22+22)×1]×100%=43.6%,所以选B。

22. 下列甲、乙图分别表示某真核生物体内基因A1转录、翻译的过程,其表达产物酶E1是细胞内某正常生理过程所需的酶。基因A2的序列与A1相同,但因为启动部位的倒装,导致A2转录的模板是甲图中的①,转录产物不能进一步翻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甲 乙 A. 基因A2和A1转录产物的碱基序列互补 B. 基因型A1A2的个体E1的含量高于正常人 C. A2A2个体的该基因座位能表达出有功能的蛋白 D. 图乙中核糖体相对mRNA从右往左移动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只有基因A1才能正常转录和翻译,合成酶E1,而基因A2只能发生转录,不能完成翻译,不能合成相应的蛋白质。

由于基因A1的转录模板与基因A2的转录模板刚好是互补配对的两段核苷酸序列,所以它们转录产物也是正好互补配对的核苷酸序列,A正确;基因型为A1A2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1A1的正常人比较,其翻译的产物E1不可能更多,B错误;A2A2个体由于细胞内没有正常基因A1,所以该基因座位不能表达出有功能的蛋白,C错误;根据肽链延伸方向可确定图乙中核糖体相对mRNA是从左往右移动,D错误。

23. 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图中甲、乙两个细胞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其中甲已经标出了所有相关的基因,乙未标明。图中2号染色体长臂上的一段错接到了4号染色体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