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作文百字老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6 9:36: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上善若水作文百字老子

【篇一:作文《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水,洁净透明,却能洗去世间一切尘埃;水,柔顺卑下,却能冲破世间一切艰难险阻;水,无色无形,却能滋养世间一切苦寒贫瘠之地。

《道德经》有言:上善若水。是的,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应有水品格:利万物无所求,处所恶无怨尤。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上善要有宽容心。南非总统曼德拉,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因反对种族隔离制度被监禁二十七年。在当选总统的就职典礼上,却拥抱了当年迫害他的三名狱警,真诚的感谢他们的陪伴,这是令全世界肃然起敬的博大胸襟。世间多有以牙还牙之士,但曼德拉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做“君子不念旧恶”,什么叫做以德报怨的善行。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博大深广,人有容人之量,方能成为善者楷模。

春雨入夜,润物无声,上善要有淡泊心。常有人抱怨自己辛苦助却连句“谢谢”也没得到,其实他大可不必这么生气。我们帮助他人,不应该为了求得回报。像陈光标那样高调做慈善的人大有人在,但我们更欣赏青岛十字会收到的无数托名“微尘”的捐款人,他们感动了中国。不图名利的善行更纯粹,也更能让行善者获得快乐。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与人为善,说明自己还可以有能力付出(给人让座没衰老,为人捐款不贫穷),这不是令人快乐的事吗?静水流深,水泽被万物,又何曾要求得到赞美呢?

在山泉清,出山泉浊,上善当有尊重心——蹴尔而与之,乞人不

屑也;滴水穿石,不舍昼夜,上善当有恒久心—— 一曝十寒最伤人。我们帮助他人,应尊重受助者,不要以救世主的姿态、施舍者的嘴脸出现,那不是善行,是虚荣。

善心的贵贱不以善款的多少论断,善行的高低不以善行的大小区分。“勿以善小而不为”,只要心灵如水般纯净,皆可为上善者。

老子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夫唯不争,故无尤。又言: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愿我们一心向善,从善如流,一生无忧。

【篇二:2014-01-18老子上善若水】

老子:做人如水,做事如山

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 决不淹没你的优点; 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涌来, 决不暴露你的缺陷; 做人如水,你动,我便随行, 决不撇下你的孤单; 做人如水,你静,我便长守, 决不打扰你的安宁; 做人如水,你热,我便沸腾, 决不妨碍你的热情; 做人如水,你冷,我便凝固, 决不漠视你的寒冷。 上善若水,从善如流, 如水人生,随缘而安。

做人如水:能适应任何环境,就像水一样,能包容万物,本身却非常的纯静;

做事如山:要踏踏实实的做事,像山一样稳重,像山一样给人以信任!做人像水。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切都是因为它柔美、滋润。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既弘扬水的精神,也道出了一种处世哲学: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要有极大的可塑性。因为水性柔而能变形。在海洋中是海洋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杯盘中是杯盘之形,在瓶罐中是瓶罐之形。

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至柔之中又有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

古人有一副对联:“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做事像山。山因形走势,因势走形,一切皆因之挺拔、高峻。

山,从千峰峥嵘、万壑竞秀、云海飞瀑、蜿蜒起伏中展示大气磅礴;山,从云蒸霞蔚、烟雾缭绕或澄澈清净中透出阔远幽、空灵清秀。所以做事,就要像山一样,要有山的胸怀,山的风骨,山的品格,山的内涵和山的原则。

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人一旦能够做到虚怀若谷,便能够汇集百河而成为汪洋;人如能做到无欲无争,便能如峭壁一般,屹立云霄。

所以,我觉得“做人如水,做事如山”内存玄机和巧妙,短短八个字,既说明了如何做人,又说出了一个人应如何做事。

一个人只有经历了漫长的人生跋涉后,才最终明白,生命的意义,其实并不在于获得,而在于放下。

【篇三:作文——上善若水】

张笑天 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上善是最高的善。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而2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堰、深淘滩”,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史记。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百姓飨其利”。 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然而,原始有原始的好处。它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危及生态;它不会像现代水库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又令人隐隐不安。都江堰不会切断鱼类洄游的线路,人们用不着把鱼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

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人很累,鱼也很累。 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上善若水”的精髓吧。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 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 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

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 好在都江堰有。 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分四六、平涝旱”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追踪李冰的足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诸葛亮、高俭、卢翊、阿尔泰、丁宝桢……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