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海量阅读与阅读素养的提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8 5:37: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语文教学中海量阅读与阅读素养的提升

作者:江贤蓉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6年第08期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中的拓展阅读主要指的是为学生寻找全方面的素材进行阅读,以此来开拓小学生的视野,从而使小学生的阅读潜力能够被激发出来,帮助小学生积累更多的材料、获取更多的知识。阅读素养是学生从小就应该掌握的能力,海量阅读的方式,对小学生的阅读广度、阅读的兴趣、社群互动、理解能力等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提升小学生阅读素养的有效方法。提升阅读素养的首要任务是提升阅读量。 关键词:海量阅读 阅读素养 兴趣

现阶段我们处于信息时代的社会,信息的传递越来越频繁,信息传播的方式也越来越先进,人们的交流也开始变得相当频繁,世界各国也非常重视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素养在基础教育甚至国家发展中起到的基础作用。全球性或者国家层面都相当重视对小学生的阅读素养提升的研究。海量阅读是教育的基础,同时让小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借助丰富的人类智慧的结晶滋养小学生的内心,充实小学生的人生,为他们今后的成长指明道路,有助于小学生的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学校方面也应该把侧重点放在对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上,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素养的最佳时期,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提高阅读素养,对开展素质教育,进而使小学生的综合素养达到质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增强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量进而提升阅读素养,是小学语文课程中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一.相关的理论知识

阅读是人的多种心理因素共同参与的心理活动,是读者对读物的一种认知、理解、吸收和应用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阅读习惯指的是经过长期逐渐形成的稳定性比较高的阅读行为,主要包括小学生对于阅读的态度、阅读的兴趣、阅读方法、阅读方式和阅读意志等多个方面。海量阅读是指小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来扩展自己的阅读量。良好的海量阅读习惯不仅有利于小学生的视野开阔,知识的丰富,提高自己的能力,发展智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前苏联的某位作家就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从来都不是增加作业量和补课,而是大量的阅读”。阅读者通过知觉、感觉、想象和思维等多种心理活动进而理解阅读材料的深刻意义,从而掌握阅读材料的内容形式。阅读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小学生获取知识、陶冶情操的主要手段,也是发挥小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基础。阅读素养是阅读者为了达成个人的目标、积累知识、开发个人的潜力、参与社会等目的,理解、利用反思并且使用书面文章的能力。无论是个人的发展还是国家的进步,都是离不开阅读素养的,“阅读素养是应该从小学开始就要掌握的非常重要的能力”。阅读素养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国民的精神力量对于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和最终的竞争力都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精神力量的获取和培养必须要通过阅读来实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够浓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一切困难的内在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注意力、坚持性、认知力,更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情商。在不知不觉中热爱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的习惯,扩大阅读量进而促使阅读素养的提高。但根据2015年我国小学生的学习报告显示,我国45%的小学生每周课外阅读时间不到2.5小时。应试教育下,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用于阅读的时间比较少,也与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大有关。现代化的传播手段有其极大的形象性、趣味性、生动性和丰富性,对小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客观上导致小学生对儿童文本阅读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家长提供给小学生的读物总是以各种作文和与学习相关的联系册为主,小学生喜爱的各种优秀读物很难走进他们的生活世界。小学语文教学中总是不经意间破坏了文章的美感,大部分都是以分析为主,对阅读的考查也是以评测小学生的分析能力为主。这不仅损害了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使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大打折扣,导致小学生的阅读量无法提升,阅读素养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2.阅读的目的性太强

小学生的阅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阅读优秀的书籍,使小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目前我国的小学生的家长对小学生的读物有着很大的限制,目的性非常强,经常用世俗的功利心态来看待小学生的读物,动不动就是要与考试挂钩,时时辅导,天天教材。除了教材与辅导书之外,一些有品位的读物都是闲书,看不到情感性阅读对小学生学习和人格发展的巨大的潜在作用。最后的结果就是小学生就算开展了课外阅读,也只能被迫去阅读一些与提高考试成绩有直接关系的书籍,无法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性阅读。小学生的心里发展还不够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也很弱,有着比较强烈的从众心理和较强的模仿性,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家长和老师,他们对阅读的态度和他们的阅读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了小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阅读质量。学生在阅读时,总是带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吃力的被动阅读,就很难沉浸其中,享受读书的乐趣。所以,就算海量阅读,也只是提高考试成绩,对提高阅读素养无用。 3.忽视阅读方法的教学

语文阅读的方法也是十分丰富而且多样的,按声音又可以分为默读和朗读;按阅读方式又分为浏览、略读、精读等多种方式。每一种阅读方法的侧重点都不一样。教师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就应该使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在实施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主要提倡应用“探究自主、合作多元”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课堂也因此而充满活力。但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对新课改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的理解不到位,造成了虽然有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间,却不注重阅读方法的选择,没有发挥各种阅读方法的优势效用,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方法时更多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只是关注小学生对课文背诵记忆和写作技能的训练,没有从长远角度去教学阅读方法。导致阅读空有量,而无法提升阅读素养的质。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感情

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尊重小学生的心理需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主动亲近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小学生感受到教师爱的温暖,积极参与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并学会在阅读教学中查找工具书,正确、流利地朗读每个字,每句话,在阅读活动中学会体验文本,理解文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也应该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目标,结合阅读过程中学生的具体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合理的评价,通过教学评价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师也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师生情感交流。小学生在学习过程情感特征比较突出,他们正处在个性期向社会性转化的关键时期,非常愿意与他们交流,并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形成比较稳定的情感。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能够合理设计阅读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很多有利的条件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交往,增强小学生的阅读体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情感。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大阅读量,以海量阅读的形式来提升阅读素养。 2.增强小学生的阅读自主支持体验、课外阅读和减少阅读的功利性

自主支持是指小学生或者学习者们相信重要的他人,如父母、教师和朋友等支持他们的自主性动机。为小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支持他们独立解决问题和参与做决定,并且适当的时候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感受、避免压力性的要求。小学生感受到了教师和家长的高度自主支持选择课外读物,更加有利于小学生提升成绩,促进学习动机的内化,促使学生体验到更多的自尊。不要把个人意识强加给小学生,在选择读物时要多为小学生提供不同的合理化的建议。当然,让其有自主权也不是放任不管,对一些暴力读物要抵制,并给小学生合理的解释。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要保证给学生充分的课外书籍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多读一些适合他们年龄阶段的健康有益的课外书籍,多背诵一些优秀的古今诗文,让他们感受到书籍的魅力,产生喜爱之情,学生才会对阅读产生兴趣,从而享受到读书的乐趣,感受到阅读是惬意美妙的,是温馨幸福的。让他们发自内心的喜爱阅读,让他们自己主动增大阅读量,求知若渴从而提升阅读素养。

3.注重阅读方法教学,做到“读思结合”

“学起于思”,学生要阅读与思考同步。从小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模式,对于符号化书本的知识很难理解,这就要求有教师必须借助比较直观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来完成小学生转化符号性知识的目标。对此,新的课程改革中提出了:“探究、合作、参与”的教学模式,其实质就是使得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能够生活化,让小学生在阅读中能够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进而去理解生活,实现语文教学中的“读与思”相结合的目的。老师也要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去思考,将阅读中的精读、略读、速读、选读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