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引论)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6 16:06: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第1章 引论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回想你看到过或接触过的西方经济学著作。它们各自属于本章所说的三种类别中的哪一种?

答:第一类,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如行情研究、存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车间生产流程布局等内容。著作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等。

第二类,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如资源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石油经济学,对税收、财政和通货膨胀等问题的论述。著作有《资源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等。

第三类,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如微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著作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2.为什么我国学员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不同于西方?

答:由于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它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又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这就决定了我国学员学习西方经济学所应持有的态度:在整个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上对它持否定的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是否真正有用还需要考虑到国情的差别,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加以借鉴吸收,做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洋为中用”。

(1)我国学习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从中得到对我国有用的知识,即“学以致用”。对西方经济学而言,“为艺术而艺术”的学习目标是不适用的。因为,如果不是为了“实用”而学习,那么还不如去从事其他的活动。“经济学”这一名词的英文来源是希腊文的名词“家庭管理”,由此也可以看出西方经济学的“致用”性质。

(2)既然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致用”,那么就必须注意到它涉及对西方“致用”的两个特点:其一,它宣扬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以便巩固西方社会的共识或凝聚力,即增加西方学者所说的“社会无形资本”;其二,它总结西方市场运行的经验,以便为改善其运行提供对策。西方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存在于西方,其原因即在于此。这就是说:它存在于西方的原因正是由于它对西方国家有用。

(3)在以上两个特点中,第一个特点显然对我国不但没有用处,反而会引起有害的作用。因为,西方实行的是资本主义,而我国则为社会主义,二者在原则上是对立的。把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施加于社会主义制度只能造成和激化后者的上层建筑与其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导致思想混乱和社会行为失控,最后甚至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类似的事例已经在世界上出现。

(4)以第二个特点而论,虽然西方国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我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是,二者在市场经济这一点上却有相当多的共同之处。因此,对西方市场经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济运行的经验总结和方法有许多内涵是值得而且必须加以借鉴的。以此而论,学习西方经济学又是对我国有利的。当然,在借鉴时,决不能生搬硬套,必须注意到国情的差别,在西方社会中行之有效的办法未必能在我国奏效。

(5)上述两个特点决定了我国学员对西方经济学所应持有的态度,即:在整体内涵上,否定它的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因为,在整体内涵上,它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另一方面,在具体内容上,它总结出的经验和方法却存在着大量的值得借鉴之处。

总结上述五点,我国学员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应该是要做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洋为中用”,即:能充分利用西方经济学中的一切有利于我国的知识,而与此同时,又能避免它在意识形态上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3.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罗宾逊说:“宣传成分是这一学科(指西方经济学——引者)所固有的,因为它们是关于政策的;假使不是这样,就会无人过问。假如你需要一门值得为其内在的吸引力而探索的学科,但对其结果并无任何目的,那你就不会来参加经济学讲座,你就会去,譬如说,研究纯粹数学或鸟类的活动。”你同意罗宾逊的说法吗?

答:同意罗宾逊的说法。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和社会如何作出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经济资源在现在和将来生产各种物品,并把物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领域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的一门社会科学。可见经济学的价值就在于它对政策制定的指导作用,如果研究经济学而不关心其结果的应用与否,那么就丧失了经济学本来的目的,研究经济学也就没有意义了。

4.在你学过的或目前学习的课程中,有哪几门与西方经济学有关? 答:目前高等院校开设的课程中,以下几类课程与西方经济学有关: 经济学入门课程: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理论基础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分析方法课程: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

经济学应用学科课程:产业组织、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公共经济学(公共财政)、货币金融学、制度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卫生经济学等。

5.为什么入门教科书的内容可以对初学者产生较大的影响?

答:西方经济学入门教材或教科书所讲授的内容,不论其正确与否,往往很容易被学生一概接受,因为初学者一般没有能力辨别其内容的是非。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中所含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可能成为学生头脑中先入为主的不朽思想,因此入门教科书的内容可以对初学者产生较大的影响。

6.你能举出一些正确借鉴西方经济学取得成果的例子和误解或误用它造成损害的例子吗?

答:正确借鉴西方经济学取得成果的例子,比如中国的改革开放。1978年,中国政府实现改革开放,引进西方经济学理论,改变中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市场机制,实现对外开放,发挥国际贸易的作用,进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升,尽管改革开放也因为引进西方经济学理论来建设中国经济带来一些问题,但总体上看,无疑取得巨大成果。中国的成功,引进西方经济学建设中国经济毫无疑问是一大原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因,但同时中国结合本国国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是根本原因。

误解或误用西方经济学造成的损害的例子,如苏联解体前的全盘私有化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了解决苏联经济困境,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联政府进行私有化的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全盘私有化,抛弃了原有的公有制经济,随着私有化的引入,苏联的经济不仅没有取得该有的成果反而变得恶化,经济长期停滞,最终带来政治危机,苏联解体,苏联各共和国最终抛弃社会主义,实行资本主义。苏联的改革之所以失败在于其误解了西方经济学,误认为私有制和市场是解决经济困境乃至其他困境的万能良方,殊不知生搬硬套,不结合本国国情,盲目崇拜西方,最终不仅没能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更加恶化,不仅在经济形式上使得苏联学习西方,在意识形态上也将苏联“西化”。

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稀缺(scarcity)[中央财大2000研]

答: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是有限的。因此,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有限,这种有限的且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之为“经济物品”。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从稀缺性出发,经济学一般认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提供消费。”同时,对稀缺资源的认识应从动态的观点来认识。

2.规范分析[复旦大学2000研;云南大学2008研] 答:规范分析是经济学分析经济问题的一种方法。规范分析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力求说明“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或者说,它回答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做出这种选择,而不做出另一种选择?不同于实证分析的是,规范分析是伦理的判断,它并不是先去检验经济运行过程,而是先去检验假定本身,并通过对假定的检验,对经济运行过程做出判断。

制度经济学中的分析,基本上属于规范分析。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中所进行的分析,基本上属于实证分析,但这些实证分析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规范前提之上的。如果事先不搞清这些规范前提,甚至接受那些被实证分析的严密性所掩盖着的错误规范,那么,无论在实证分析上如何煞费苦心,都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3.均衡[中山大学2002研] 答:均衡是在经济学中被广泛运用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均衡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经济事物之所以能够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处于这样的一种静止状态,是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方面的力量能够相互制约和相互抵消,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方面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正因为如此,进一步地,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往往在于寻找在一定条件下经济事物变化最终趋于静止之点的均衡状态。

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市场均衡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分析是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一般均衡分析是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一般均衡假定各种商品的供求和价格都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市场的均衡只有在其他所有市场都达到均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4.比较静态分析[山东大学2011研]

答:所谓比较静态分析,它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或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例如,在均衡价格决定模型中,当外生变量的变化使得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时,均衡点的位置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对新旧均衡点的分析比较就是比较静态分析。

二、简答题

1.为什么稀缺性是产生经济问题的根源?[中山大学2003研] 答:(1)稀缺性指人们的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的状态。这里的稀缺不是指这种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或者可以消耗尽的,也不是指这种资源的绝对量是稀少的,而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与人类需求相比,其供给量总是不足的。

(2)稀缺性是客观存在的。人类之所以有经济行为,之所以要从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经济活动,是由于人类的欲望和由此引起的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是无限多样且永不停止的。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用来满足这些无限需求的手段即用来提供这些物品和劳务的生产资源是稀缺的。

稀缺性是任何社会和任何时期人们都会面临的一个基本事实,它反映了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正是这种矛盾引起了人类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并产生大量的经济问题。

(3)由稀缺性产生的经济问题主要有:第一,生产什么。面对稀缺的经济资源,人们需要权衡各种需求的轻重缓急,确定生产什么物品,生产多少,何时生产,以满足比较强烈的需求。第二,如何生产。由于各种生产要素一般都有多种用途,各种生产要素之间也大多存在一定的技术替代关系,所以同一种产品的生产往往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经济社会必须在各种可供资源组合中,选择哪一种组合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生产方法。第三,为谁生产。因为存在稀缺性,没有人能获得他想要的一切,每个社会都必须建立某种机制来为其成员分配产品。

上述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才产生了经济学。

2.谈谈经济学中的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社科院研究生院2003研] 答: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是经济学的三种分析方法。由于经济学的目的在于寻找均衡状态,所以可以从研究均衡状态的角度来区别和理解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这三种分析方法。

(1)静态分析是指考察在既定的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例如,在均衡价格决定模型中,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给定的情况下,二者的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交点即为均衡点,此时的价格为均衡价格,此时的数量为均衡数量,没有外力的情况下均衡点不再发生变化,这就是静态分析。

(2)比较静态分析是指考察当原有的条件或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例如,在均衡价格决定模型中,当外生变量的变化使得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时,均衡点的位置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对新旧均衡点的分析比较就是比较静态分析。

(3)动态分析是指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例如,蛛网模型就是一个典型的动态分析。

3.试述马歇尔经济学说的特点。[北师大2003研] 答:马歇尔经济学说的特点包括:

(1)马歇尔经济学说的最大特点是它是集新旧经济学之大成的折衷主义。马歇尔在否定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吸收和利用边际学派等的方法论和理论观点,对旧的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资本生产力论、节制论等经济理论加以改造,综合成一个新的理论体系。

(2)马歇尔经济学说的理论体系,是以人的主观心理因素为基础的。马歇尔认为人类从事经济活动无非是基于两种动机的行为:追求“满足”,促进人类的经济行为;避免“牺牲”,制约人类的经济行为。

(3)运用所谓“连续原理”分析社会经济现象。连续原理是指各种社会经济现象之间没有明确的严格区别,它们之间存在连续的关系。马歇尔认为各种经济现象都是互相决定的,没有起决定作用的东西。

(4)运用边际增量分析方法分析各种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马歇尔认为,产品的生产、交换和分配同产品的“边际增量”之间存在一定的连续的函数关系。同时,马歇尔还把边际增量的分析方法运用在价值论和分配论上,甚至推广到其他经济问题上,如生产过程中各类资源的配置、各生产要素相互配合的替代原则等。

(5)运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来分析相反经济力量之间的关系。马歇尔认为,动态均衡虽然是经济学研究的最终目标,但它比静态均衡更为复杂,况且近代生活的正常状态是静态而不是动态的,所以静态均衡应是经济研究的起点和基础。依据此观念,马歇尔把各种经济指标的数量,特别是价格和分配份额的决定都归结为相反力量相互冲击和制约而形成的均势问题。

马歇尔经济学说中的许多内容都成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石,但是也存在与现实不符,需进一步改善的地方。

三、论述题

简述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兰州大学2009研]

答:西方经济学从它的产生一直到现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化和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以及后凯恩斯主义阶段。现对各个阶段简单介绍如下:

(1)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盛行于15~17世纪中期。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黄金白银是财富的象征,认为财富的积累必须借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一个国家应该在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上鼓励出口,限制进口”。该学派专注于流通领域的研究。

(2)古典经济学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古典经济学主导的时间段大致为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为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尔萨斯、约翰·穆勒和萨伊等,代表著作为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的《国富论》。该学派专注于国民财富的增长和积累,是对重商主义的革命,突破了重商主义局限于流通领域的狭小研究视野,将经济学研究领域扩展到对生产领域的研究上来。

(3)新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辉煌的时期为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法国的瓦尔拉斯(三人被称为边际三杰)。将古典经济学推向成熟的则是希克斯的代表作《价值与资本》以及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分析基础》,新古典经济学最重要的代表作为马歇尔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该学派起源于杰文斯、门格尔、瓦尔拉斯等发起的经济学边际革命,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单位满足程度。虽然新古典经济学派和古典经济学一样都是在完全竞争这一框架里分析经济学问题,但它使用的分析工具却不一样,同时它的研究领域也进一步扩大到了消费和需求方面。

(4)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盛行于20世纪30~70年代,代表人物为英国的凯恩斯、罗宾逊·琼和美国的萨缪尔森。与新古典及其先前的经济学流派借助完全竞争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剖析经济学运行不同的是,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作用的“看得见的手”。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经济大萧条,打破了完全竞争市场的神话,证明了市场也是有缺陷的。市场不可能让经济活动自动出清,需要借助外界力量对其进行调控,那么调控者则是掌握一定话语权和资源调配能力的政府,这样凯恩斯主义崭露头角,成为了经济学的新宠并受到政府的青睐。凯恩斯主义从需求角度来研究国民收入增长问题,认为失业和经济不景气的原因应归结于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革命宣告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诞生,其代表作为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5)后凯恩斯主义

后凯恩斯主义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有货币数量论集大成者弗里德曼、理性预期创始人卢卡斯等人。20世纪70年代出现经济停止增长、失业加剧的滞胀局面,打破了凯恩斯主义的神话,自由主义重新抬头,他们认为政府的作用是有限的,政府的过度干预不但不会将市场调控到健康的道路上,反而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市场问题。

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 想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请点击>>>:经济学考研解题技巧

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 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