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专升本政策回顾与展望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4 15:38: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高职专升本政策回顾与展望

作者:李红卫

来源:《职教论坛》2010年第07期

摘 要:高职专升本政策初衷是促进高职发展,实际却影响了高职的健康发展,因此政府出台了限制高职专升本的政策。高职专升本政策的正确取向为宜疏不宜堵,为此需发展高职本科。职技类大学与普通大学并驾齐驱的双轨制存在天然的不稳定性,另起炉灶式的发展模式其成本太高,而目前高等教育系统存在职技类大学普通化、普通大学职技化的趋势。立足现有高教资源,遵循“一元体制下的二元模式”发展高职本科是可能路径。 关键词:高职专升本;政策;回顾;双轨制;一元体制下二元模式

作者简介:李红卫(1972-),男,河北石家庄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比较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0)07-0029-04

高职专升本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高职专科学生升入本科院校继续学习以获得更高学历;另一种是指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本文将重点分析前一种含义的高职专升本政策。1999年教育部首次发布高职专升本政策,十年来该政策取向由“扬”到“抑”,其变化的背景及目的是什么?今后走向如何?本文拟从历史、现状及未来三个维度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

一、高职专升本政策回顾

(一)1999至2005年:高职专升本政策的出台及专升本教育的繁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999年1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起草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下称计划)。计划提出:允许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生经过考试接受高一级学历教育。同年6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再次重申: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毕业生经过一定选拔程序可以进入本科高等学校继续学习。

联系文件上下文,分析该政策出台的背景:即在“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方针的指引下,高校大扩招、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被提上日程。政策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建立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之间的立交桥”,“完善终身学习体系”;二是“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此,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必须入口、出口两头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中有一定比例(近期3%左右)可进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普通高中毕业生除进入普通高等学校外,多数应接受多种形式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规定,解决了入口旺的问题。而高职专升本政策的出台则有助于解决出口旺的问题。

2000年,江苏、上海率先开始实施该项政策,之后,该项政策的实施在其他省(市、区)相继展开。借鉴政策学中政策利益相关者概念,分析该项政策实施初期的效益,其似乎是一个多赢的好政策。对国家言,包含高职在内的整个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2002年我国开始迈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该政策被民众誉为顺民心、得民意的好政策,政府威望大增。于学生和家长言,学生有望获得继续深造的机会,自己及父母的本科梦有望实现。于高职学校言,毕业生出口畅带来了招生的入口旺,招生难、报到流失率高、就业率低的困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扭转。于本科学校言,一来可获得稳定的生源,二来可获得不菲的办学收入。

基于上述政策目标及政策效益,短短几年时间,全国各地均呈现出专升本的热潮。专升本比例出现了逐年提升的迹象,如某省2000年的比例为5%,2001年为10%,2002年为20%,2003年为30%。据该省教育厅有关部门透露,专升本比例在未来1至2年内可能达到50%左右。专升本之热,可见一斑。

(二)2006年至今:高职专升本政策的转向及专升本教育的降温

2006年1月,教育部和“发改委”联合下发了《关于编报2006年普通高等教育分学校分专业招生计划的通知》,其中关于专升本的政策:一是限制举办高职专升本的学校,“‘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原则上不举办普通专升本教育。”二是限制高职专升本的名额,“各地普通专升本教育的招生规模要严格控制在当年省属高校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生的5%以内,并纳入国家下达的普通本科总规模内”。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标志着国家高职专升本政策取向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1999年开始的高校大扩招,在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严重问题,如办学条件状况恶化,教育教学质量下滑,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等。为了缓解前述问题,保证我国高等教育稳步、协调、健康发展,党和政府及时做出了将高等教育发展重点转到提高质量上来的战略决策。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即为高等教育确定了提高质量的方针。在高校大扩招背景下诞生的高职专升本政策,其取向自然会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方针的转变而转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其次,高职专升本政策造成职教资源流失,这有悖于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初衷。为了扭转世纪之交出现的职业教育大滑坡,国家确立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是职业院校因升格或被并入其他高校而造成职校资源流失,另一方面是优秀高职毕业生升入普通本科院校造成职教人才流失。据统计,1998至2003年,全国新增设的114所本科院校均为“专升本”,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高职院校。为了巩固和加强现有职业教育资源,保证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2004年发布的《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从现在起到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不再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或并入高等学校,专科层次的职业院校不再升格为本科院校。2005年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则将这一限制职业院校升格的期限延长至2010年。

再者,高职专升本政策真的是一个利益相关者均赢的好政策吗?现以与政策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生为例。对成功升本的学生言,从表面上看,他们是政策的最大受益者,但仍有不尽人意之处。首先,他们升本后面的第一个问题即是本专科课程的有效衔接。专业对口的,相关课程存在较多重复,导致衔接损耗;个别专业不对口的,则存在课程脱节问题。本科学校要求严格的,学生需面对因补课而带来的学习负担繁重的问题;学校要求较松的,则会出现学业荒废,人才培养质量得不到保证的问题。其次,因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均需注明“专升本”字样,致使用人单位及有关高校对证书的含金量表示质疑,这就为学生求职及考研带来了障碍。对那些虽经努力却未被推荐、或虽被推荐却未能如愿的学生而言,因为准备专升本考试(考试内容主要是公共及专业基础课),他们会放松非考试科目的学习,甚至放弃专业实践及实训,结果别说找工作,毕业都会成为问题。而对那些不想专升本,毕业后即参加工作的学生而言,由于学校非常重视专升本,甚至会因此而调整既定的课程安排,比如增加基础课程的学时,减少专业实践及实训学时,从而影响这部分真正想从事职业技术工作的学生的培养工作,使其利益受损。如此说来,现行高职专升本政策,对所有的学生均有不利影响。构建高等教育立交桥的政策目标的实现是打了折扣的。

基于以上原因,国家出台了限制和规范高职专升本的政策。政策出台后,对高职专升本教育的影响很大,最显著的标志是高职专升本规模显著下降。2006年全国高职毕业生为88万人,按教育部的新政策,可报名参加专升本考试的学生人数由原来的26.4万人下降到8.8万人,录取人数下降到4.4万人。自此,高职专升本热开始降温。

二、高职专升本政策展望

(一)高职专升本:宜疏不宜堵

限制高职专升本政策的出台,使得高职学生升学深造的通道变得狭窄了许多。但这并不能阻止他们前进的脚步,因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任何力量都改变不了的客观规律。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