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 寒假作业(一)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新人教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7 0:38: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甲地农业生产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说明最可能的变化是什么?并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环境?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A; 3.B

解析: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的人口分布、经济格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对国土空间进行划分,很明显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四类主体功能区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是一个特定的区域,因此, 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同时也体现了各区域的差异性。

2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C; 3.B

3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B

4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A

6

解析:1.该区域的划分是陆地区域的划分,与洋流无关。

2.制约西部地区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因素是资金、 技术、人才匮乏。

5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B; 3.C

6答案及解析:

答案:图示区域以山地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植被茂密);穿着短衣和宽松长裤便于散热(可减轻酷暑高温带来的不适);打“绑腿”利于在山间及林中行走,防蚊虫、蛇等叮咬,冬季防寒等。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材料中 “对襟短衣”“裤筒较宽大的长裤”可以散热;“绑腿”利于在山间及林中行走,防蚊虫、蛇等叮咬并且冬季可以防寒。由图中等高线形态可知该地以山地为主,地形起伏大;由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注意将苗族男子着装的功能与当地的地形、气候结合起来考虑。

7答案及解析:

答案:1.长江中下游平原; 土质黏重; 水系稠密; 2.BC; 3.耕地面积大,人口密度小,故人均粮食占有量高

4.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和降水更为充足;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开垦历史悠久

8答案及解析:

答案:1.变化:由水稻种植业为主变为城郊农业为主。原因:甲地变成了城市近郊,城市的市

场需求起主要作用;生产蔬菜、花卉等农作物的利润更高;高速公路的建成使运输更为便捷。

2.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了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对城市功能区进行了合理调整。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