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州东兴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18 5:29: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1——2012学年东兴中学九月月考试题

高 二 历 史 试 卷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雅典新兴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的根本原因是( ) A.工商业者队伍的壮大 B.贵族专权局面的出现 C.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 D.平民反抗斗争的强烈 2.梭伦改革前,雅典出现了许多“六一汉”。这种现象是( ) A.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 B.贵族剥削平民的结果 C.海外贸易繁荣的成果 D. 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3.公元前8~前6世纪,贵族剥削平民的主要手段是( ) ①放高利贷 ②收地租 ③奴役债务奴隶 ④ 发展海外贸易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4. 公元前4世纪一位雄辩家曾说:“德拉古的法律,不是用墨水写的,而是用血写的”。它是在说明( ) A.《德拉古法典》是用严刑峻法来维护贵族的利益 B.《德拉古法典》的制定过程充满了血腥和斗争 C.《德拉古法典》在实施中遭到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贵族强烈反对 D.《德拉古法典》没有任何进步的意义

5.麦加拉夺取萨拉米半岛后,下列哪种政治力量对此事最为关心( ) A. 贵族 B、平民 C、 元老院 D、 工商业奴隶主 6、梭伦改革曾颁布著名的“解负令”,其主要内容不包括( ) A.可赎回因债务抵押的土地 B.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 C.一律释放沦为奴隶的公民 D.废除平民所欠的全部债务 7、梭伦改革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主要因为( )

A.改革措施不符合历史潮流 B.梭伦对民主政治认识不足 C.梭伦改革触犯了贵族利益 D.指导思想带有折中色彩

8、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 )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 B.农民与地主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 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 9、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度萌芽的措施是 ( )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县制

10、商鞅死后,“秦夫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提倡仁义 B.非常彻底 C.法令严酷 D.深入人心

11、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B.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 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

12、商鞅变法对当时秦国社会所起的根本性作用是 ( )

A、建立中央集团 B、废除奴隶制度,确立封建制度,封建经济得以发展

C、使秦国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一个 D、使秦仅历二世而亡 13、北魏孝文帝改革迫在眉睫的主要依据有( ) ①豪强地主隐瞒赋税 ②农民负担极为沉重 ③汉族与鲜卑族矛盾冲突 ④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下列对于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是改革前期创建的新体制

B.对北方所有的土地进行了重新分配 C.提高了生产地积极性

D.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5、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 ( )

A.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 B.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 C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 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

16、把鲜卑与汉族统治者的利益和命运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措施是 ( )

A.讲汉话 B.改汉姓 C.通婚姻 D.易汉服

17、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族最重要的影响是 ( )

A.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B.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 C.生产生活比较稳定 D.学会汉族的文字和风俗 18、《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

重禁莫能止”。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北宋冗官,吏治腐败 B.北宋初最高统治者对土地兼并采取放任态度

C.混战不休,农民破产 D.佛教寺院强占民田

19、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严重的最重要原因是 ( )

A.土地兼并严重 B.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负面影响 C.财政管理混乱 D.北方游牧民族经常南下侵扰中原 20、北宋王安石变法的最突出效果是( )

A.政府财政收入大为增加 B.积贫积弱局面有所改变 C.军事实力明显有所增强 D.各地修治许多水利工程

二、问题题(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梭伦出身贵族家庭,为人正直,聪明颖悟。青年时因家道中落,曾到国外经商,游历广泛,饱览人情世事。他深知雅典社会的问题所在,具有革除弊端、建立公平社会的政治抱负。他以诗歌抒发情怀,寄托自己的政治理念,即节制、中庸、公平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些政治理念成为他后来进行改革的基本原则。

材料二 其一

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农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

使它平静。

其二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

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梭伦的诗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他深知雅典社会的问题所在”,“社会的问题”主要指什么?(3分)

(2)材料二中“站在两个阶级前面”中的“两个阶级’’具体指什么? (3分) (3)综合材料可以看出,梭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或原则是什么?(4分) 由此判断出梭伦在改革中对贵族和平民采取了怎样的立场? (4)材料二中梭伦说:“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他在具体改革中做到了吗?试举例说明。(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王安石曰:“且国用不足,非当世急务,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故也。”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尔。”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宋史·司马光传》 材料二、(王安石说)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货者常苦于不得。······昔之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则青苗之令行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苏辙说)王介甫(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疾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 材料四、(王安石说):臣以为,苟能摧制兼并,理财······不患无财。 --------邓广明《王安石》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什么?(2分) (2) 根据材料一,王安石与司马光的论战各自阐述了什么主要观点?为此,

王安石采取哪些理财措施?(4分) (3) 材料二中的“兼并之家”、“豪民”主要指哪些人?(2分) (4) 综合材料二、三,指出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的实质?(2分)

(5) 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司马光和苏辙是站在什么立场上评论王安石变

法的?(2分)

(6)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司马光、苏辙与王安石是对立属于什么矛盾?谈谈你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4分)

23、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一次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全面改革。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初,百姓成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事施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