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生命教育现状与提升对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5 8:03: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小学生生命教育现状与提升对策

作者:王爱玲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23期

【摘要】小学生生命教育在教学内容与方式上需要不断优化调整,需要充分尊重时代发展情况,依据学生情况做针对性设计,提升教育的成效。 【关键词】小学生 生命教育 现状 提升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089-01 生命教育的宗旨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有限,提升对生命价值的珍惜,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让自身能够以积极的精神状态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发挥自身的生命价值,实现人生的意义。以宽大的胸怀去接纳生命与敬畏生命。尤其是当下校园暴力事件、伤害事件屡次出现,对小学生校园生活构成一定影响,需要通过生命教育来优化学生自身行为。 一、小学生生命教育现状

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受到多种生命威胁,学校的生命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学校会依据相关规定开展生命教育班级会议活动,或者课程建设,但是总体来说缺乏深入有效性。更多的教学集中在学生升学率与成绩管理,缺乏学生在生活能力与精神层面的教学。主要是由于相关教育工作缺乏硬性评判指标与工作考核要求,因此教师与学校在执行层面上缺乏动力。其次,作为小学生而言,在接受教育、信息的能力上相对较弱,不如成人有更强的反应能力、理解能力与运用能力,教育工作本身存在一定困难性。由于学校相关生命教育工作缺乏先进性、贴近性,从而导致学生兴趣不足,吸收理解效率不高。

具体活动上,学校会组织开展消防自救、灾害自救等主题安全意识教育,其中包括灭火器的使用,逃生秩序、技巧、渠道等。但是对于相关操作,合格率相对较低,很多学生甚至只是记住的口诀,但并不会在实际操作中得到第一反应,只是转化能力弱。其次,在精神层面的引导下,学生会知晓什么内容属于“标准答案”,但是在实际内心层面缺乏足够的认同与执行,甚至“说一套,做一套”的形式化。在学校周边暴力或者其他不良影响问题上,学校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措施全面管控,学生自己也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甚至成为部分家属频繁反映的不良问题。在最终的处理上,由于处理不当,也会直接导致生命教育的失效。具体事例上的处理是最为直观鲜活的生命教育工作,但是学校与教师都较为忽略相关问题,更多的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对部分不良行为形成一种纵容。 二、小学生生命教育提升对策 (一)生命教育内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命教育主要需要从三方面展开,生命认知、生命感悟、生命升华。生命认知需要让学生知道生命是如何产生,生命的过程是怎样的,让学生了解如何保护生命安全,掌握对应的生命维持科学方法,规避生命风险,掌握生命自救能力等。生命感悟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生命处于社会中所肩负的责任,需要充分的尊重他人、爱护他人,而后保持和谐的生命共处环境,这样才能为生命的健康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才能让每个生命个体在其中享受到愉悦舒适的生存环境。要积极的助推人们构建和谐生存环境的意识。生命升华上要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到生命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能够充分的欣赏生命本身,积极的维护生命个体,让生命能够展现出更为美好的一面。要充分的敬畏生命,意识到自身与他人生命所能够展现的光辉。 (二)生命教育形式

在教育形式上,要充分关注到学生的喜好,要充分的贴近生活,提升学生的可感知性。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有关图片、影像资料,甚至集体观看生命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通过影视作品的感染力来引导学生去发掘生命的意义价值,主动的珍惜生命与尊重生命。其次,可以开展生命教育主题会议,会议不要单纯的灌输,需要展开生命话题的探讨。教师要在其中进行穿针引线的引导,不要过多的干扰学生的发言,要充分的了解学生想法才能更好地有的放矢的展开教育。做好师生互动了解,通过日常校园生活、家属描述、家访、教师评价等多方面对学生状况做充分的了解,而后依据学校、班级个体情况做针对性教育展开。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一定志愿者公益活动,从公益活动中去关注弱势群体,去感知生命的脆弱,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珍爱生活的个人意识。或鼓励学生多收看公益性节目,对社会人情冷暖有充分的了解。 三、结束语

生命教育需要从生活小处着手,教师要起到带头作用,通过成人的规范行为来引导学生,让小学生在长期影响下积极模仿,讲究教学方法,赢得学生的喜爱来达到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殷峰.关于小学生命教育的开展与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6):141-142. [2]李倩.小学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J].小作家选刊,2016,(34):58-59.

[3]刘燕.要让责任担当贯穿小学生命教育课程始终[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5,(3):63-64.